今日课例学习《寓言四则》整合课堂

【课堂实录】

一、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寓言四则》。上午我听了你们高老师的课,你们觉得我和你们高老师有什么共同点?头脑风暴,现在开始哈。

生:都是老师,都是女的

师:你一下子说出两个共同点,反应迅疾啊。

生:两位老师脾气都很好。

师:你已经从表面看到内在脾气性格了。有眼力!

生:两位老师皮肤都很白,眼睛都很有神。

生:两位老师都很温柔。

师:呵,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我和大家接触才一小会儿,大家已经把我和你们的高老师的共同之处归纳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将会愉快地相处,愉快地学习。寻找人、物或者文章的共同之处,然后统整归纳,我们就能发现规律,这对学习、生活都将大有裨益。好了,咱们开始上课。

二、速读,求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

(屏显,共读)

1.抓住关键词句,归纳寓意,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

2.整合寓意,联结生活,思考寓言的现实意义。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达成这些学习目标。请大家共读四则寓言的题目。

(生读题目)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这四则寓言。单元提示上已经告诉我们怎样快速阅读,就是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量,抓住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3分钟,开始默读。(生默读)

师:都读完了吧?思考一下:这四则寓言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还是找共同点哦,像刚才一样,掀起头脑风暴,想到一点就举手,用这个句式来说话。

(屏显)

这四则寓言都……

生:这四则寓言都很短,都说出了深刻的道理。

师:你说出了两条共同点,第一,篇幅都很短小;第二,都讲了道理。还有呢?

生:这四则寓言都通过短小的故事来讲道理。

师:你发现,这四则寓言不是直接讲大道理,而是通过故事来讲道理。

生:这四则寓言都带有讽刺性。

师:你读出了它们都有讽刺的意味。好,同学们把四则寓言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并归纳出了寓言的特点:

(屏显)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性质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等。

师:请大家默读,笔记红色词句。

二、读懂寓言

师:我们先来学习前两篇寓言。它们都选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刚才那个同学说,这些寓言都带有讽刺性。那这两则寓言的标题都有两个形象,作者要讽刺的是哪一个?

生齐:赫耳墨斯和蚊子。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文中写这两个形象的篇幅比较多。

生:从两则寓言第二段的寓意可以看出来。

师:咱们来读一读两篇文章的第二段,也就是寓言的寓意。

生齐: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师:那同学们,赫耳墨斯和蚊子可讽刺的可笑的地方在哪里?请大家勾画出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来具体分析。

活动一:品言行,悟寓意

(屏显)

赫耳墨斯(蚊子)……,很可笑。

师:比如说,《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有这样的言行描写: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赫耳墨斯先从最高的神问起,问话中没有称谓,不含敬意,可见其内心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很可笑。

师:再比如,《蚊子和狮子》中有这样语言描写:“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不料……”这句话,说明蚊子致死不明白丧命的原因,值得讽刺。同学们也来说一说吧。

生:请大家把书翻到125页第一段: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明知道狮子体量比它大得多,力气也比它大得多,但是还自不量力地向狮子挑战。蚊子这种骄傲自大的神气很可笑。

师:蚊子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长处和狮子的短处了然于心。

生:请大家把书翻到124页第一段第四行。“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赫耳墨斯的心理和语言显示了他的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很可笑。

师:作为掌管商业之神,他不确定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不关心商人的生活和生意,而想的是受多少尊重值多少金钱。看来呀,不能认清自己的人很可笑。

生: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125页的第三行:“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蚊子抓住了狮子的缺点和短处,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蚊子很狡猾。

师:蚊子敢跟狮子叫板,是因为它狡猾地以己之长攻对手之短。“吹着喇叭”是蚊子自信的宣战,文中还有一个“吹”,你找到了吗?

生:125页第五行: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这个“吹喇叭”写出蚊子胜利后得意忘形的神态,很可笑。

师:通过勾画、分析赫耳墨斯和蚊子的言行心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屏显)

我想对赫耳墨斯/蚊子说:

要…… 不要……

生:我想对赫耳墨斯说,不要自命不凡、爱慕虚荣、妄自尊大,要谦虚平和。

生:我想对蚊子说,不要得意忘形,无视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优点的时候也要知道自己的缺点。

生:我想对蚊子说,不要对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

生:我想对蚊子说,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

生:我想对蚊子说,在任何情形中都要谨慎小心,不要得意忘形。

师:我们想对蚊子说,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要知己知彼,认清自己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生:我想对赫耳墨斯说,要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跟别人比来比去。

师:古希腊德菲尔神庙的门柱上刻着一条著名的警世箴言:认识你自己。而《伊索寓言》用一个小故事向我们讲清楚了这个道理。赫耳墨斯这个神,不能认清自己,所以可笑可讽;而蚊子却只看到自己,忘记了别人。眼中无他人,下场自然很惨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通过两步读出了寓言中蕴含的道理:首先,要看寓言故事围绕谁展开的,从而判断寓言的主人公;然后,勾画主人公的言行心理,分析其正误,思考主人公可笑可讽还是可赞,从而悟出寓言的寓意。

(屏显)

抓住关键语句,知主角

品析言行心理,悟寓意

师: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接着来读下面两则寓言。咱们调换一下顺序,先来看《杞人忧天》。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译读文章。弄懂文意之后,说说课文中的插图好不好?为什么?好,大家自己说译课文。

活动二:辨插图,悟寓意

(学生自说自译)

师:课文中的插图好在哪里?要依据文章,有理有据地说话。

生:我觉得插图很好。大家看课文的三四段。“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课本上的插图描述的就是他们对话的内容。

生:我觉得插图不好。第五段写杞人说到地陷下去怎么办,插图中应该添加上地陷下去的情形。

师(笑):有道理。插图中只描绘出杞人对“天”的忧虑,实际上杞人也忧“地”了。

生:我觉得插图不好。“日月星宿”应该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图中没有画出星星。

师:嗯,插图内容应该更具体。除了谈话内容,大家看看两位人物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好。文中说杞人害怕天地崩坠,插图中他的形象很惊慌,符合文意。而来劝说他的人,一定很自信,插图中他自信满满的样子,符合他的特点。

师:你注意到图中人物的神态很贴切,一个满脸忧惧,一个满脸自信。

生:我觉得插图画得好。第一段说杞人担忧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插图把杞人画得很瘦,很符合文意。

师:“废寝食”啊,杞人的担忧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日夜忧虑以致形容枯槁。

生:插图好,因为图中的“晓之者”对杞人的所有忧虑都是否定的,图中他伸出右手,很坚定地表明态度。

师:那这位“晓之者”为什么会这么自信认为天不会崩地不会陷?你能从文中找到他的依据吗?

生:……

师:从他的语言中找一找,注意哪些重复的词句。

生: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在地上行止。

师:“终日”说明“晓之者”凭借的是日常经验,生活常识。同学们读懂了文意,那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他们对话时的情境?同桌两人先对读。

(屏显)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同桌相互演读。)

一组同桌展示读。

师:“不当坠耶?”语调由抑到扬,把杞人的深深忧虑读出来了。“奈/地坏何?”停顿恰当,重音放在后半部分,杞人的疑虑还没有解除。你把杞人忧心忡忡的状态读得再稍微夸张一点,再试试。

(生再读)

生:我觉得杞人的第一句话应该读出惊讶。当他听了“晓之者”对天体的解释后,不但没有消除忧惧,反而产生了新的忧虑。

师:你读读看。

(生读)

生:我觉得杞人的第二句话应该读得缓慢些,像轻舒了一口气。

师:初释忧虑,轻舒一口气。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你觉得杞人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神态?带着这样的语气神态自己读读杞人的话。

(生杂乱地读,表情丰富地读,抑扬参差地读)

师:我们辨析了文中插图,读懂了杞人,那你想对杞人说点儿什么?

(屏显)

我想对杞人说:

要……  不要……

生:我想对杞人说,不要对不必要的事情忧虑。

生:我要对杞人说,要乐观生活,不要为没有根据的事过度忧虑。

生:对自然规律,要多学习多了解,就不会心生畏惧。

生: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就不会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师:我们生活的自然万物、宇宙天地,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规律和知识。多学习科学,勤观察事物规律,汲取前人的生活经验,这样就不会像杞人这样自讨苦吃。

师:通过朗读,我们揣摩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心理,读出了其中寄寓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咱们来看《穿井得一人》。

活动三:添枝叶,明寓意

师:我国古代寓言常常是论述中的叙事部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理。因此,语言简洁凝练,言简义丰。请大家自主译读《穿井得一人》,疏通文意后和同桌讨论: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寓意是什么?如何添加一些言行神态心理等描写,让寓意更明晰?

(生自主译读)

师:读完了,大家可以动笔写一写,给人物添上一点描写,让寓言的寓意更明晰。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屏显)

及其家穿井,________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_________道之,闻之于宋君。

(生写,组内交流)

生:我觉得这篇寓言的主人公是丁氏,作者要讽刺的是丁氏。我想给第一句添加枝叶:及其家穿井,故作神秘地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因为他家里打了一口井,他不用多派一个人到外边打水了,家里多出一个劳力。他有些兴奋。

师:你想跟丁氏说点什么?

生:说话时要说清楚,说得正确没有误差,要理清思路。

师:嗯,说话时不能有歧义,不要让人误解。

生:我觉得主人公应该是宋君,应该添加神态:“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大惑,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件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宋君心生疑惑,追根刨底,最终真相大白。

师:你想说的是?

生:不能随便相信听说的事,要深入追究才能明白真相。

生:我觉得这篇寓言的主人公是丁氏,我在第一句中这样添加:及其家穿井,大喜,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师:大喜,高兴坏了。你要对他说什么?

生:我想对他说,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很重要,要清晰准确。

生:我觉得主人公是“闻而传之者”和“国人”。我这样添加:有闻而传之者面有惊讶而故作神秘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议论纷纷,四处道之,闻之于宋君。

师:你补充了神态和动作。你要对他们说什么?

生:面对传闻,要有正确理性的态度,不要听风是雨,不要以讹传讹。

师: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请大家共读:

生齐: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师:这篇文章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察是辨别的意思。传是指传闻。文章末尾还有这样一段话:

(屏显,共读)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谨慎地辨别传闻,分辨是非,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三、读出自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辨析主人公,品析其言行心理,读出寓意,读懂了四则寓言。我记得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说:

(屏显,共读)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师:读了这四则寓言,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就是赫耳墨斯、蚊子,就是传闻者、丁氏或者杞人?或者,我们身边就有赫耳墨斯、蚊子、传闻者、丁氏和杞人?

比如我吧,做妈妈的,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会从手机里或者从别人口中听到一些这样的信息:这段时间,一个专门拐卖小孩儿的妇女流窜到我们这里,她经常到各个小区或者公园骗走小孩儿。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就提醒自己并且告诉小区的其他妈妈们,看好自己的孩子,尽量少出门。现在想想,我不也是那个“传闻者”吗?大家有没有从寓言中读出自己呢?

生:今天下课的时候我们班岳世豪说外边下雪了,大家就都一传十十传百,把没有的事传得像真的一样。

师:听到传闻要去分辨一下,不能人云亦云。这是对待信息应有的态度。

生:我身边就有一个“杞人”,就是我的好朋友。他学习很好,但是他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莫名其妙地忧虑自己会考倒数第一。

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过分担忧。

生:我的一个同学就像“蚊子”,她学习很好,曾经考到班级前几名。可是她很骄傲,后来,语文居然考到不及格。

师:这样的“蚊子”还不少呢,取得暂时的成功,就不认识自己了,精神一松懈懒散,很快就被“消灭”了。同学们看,读寓言,其实就是在读……

生:读道理。

生:读生活。

生:读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师:读寓言,就是在读你、读他,更是读我们自己。统整这四则寓言的寓意,寓言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要盲目攀比;在交往中,看到自己长处的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类信息,对待自然万象。

师: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正确认识这些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能成为生活的智者。这四则寓言用简洁短小的故事,引发我们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同学们,让我们细细地品悟寓言,领会道理,做生活的智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课例学习《寓言四则》整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