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0

非常好的公开课,我想借此机会写一篇读后感,同样希望我的父亲能够更多的了解我一些。

讲座开头讲到一个词汇 叫做 对境智,通过毛主席等案例来阐述何谓 对境智 我的理解,便是适应当时环境下所处理事情的方式

其实就是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大智慧,我们学校中所学的都是对境智,而不是大智慧。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写过的一篇文字,那时在我对于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有了新的理解

曾经我以为: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 能用语言描述的道理,不是大智慧。毕竟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后随着帛书甲乙本的出土,此书更加贴近道德经的原貌。他的原文是 道可道,非恒道。因当时的皇帝名字中带有恒字。所以当时把非恒道改为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此恒为长恒,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道理是可以遵循的,然而却不是长恒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我先应该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就养生而言,有人说一天要喝八杯水这个道理。南北方空气湿度不同,运动员与不同人运动量不同,老人与孩子身体也不同,自然不能都喝八杯水。

我深知这个道理,就像在我刚刚接触书的时候,甚至不同的作者表达的观点都是相对立的。我都不明白该听谁的。知道后来我才知道我看的更多的都是一些

对境智的书 我当时把他们叫做工具书。例如心理学等作品。如果没有智慧是无法这些所谓的工具书运用的得心应手,

比如在书中看到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大部分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当时也没少拿这句话安慰自己。

但是现在这句话对于我的理解,它应该是在你付出努力之后的尽完人事,再听天命的一种心态。而非遇到挫折后没尽到人事,对于自己放弃的自我安慰、。

可能此时老爸又要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说着些不是想表明我懂多么多的大道理,只是想说我有认真去看,我也可以静下心来取深入了解一些东西

但显然我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静下来的。我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静下心来面对一些事情,特别是在没有人交流的情况下,让自己画地为牢。

4年前喜欢上阅读,真的是越读越上瘾,但同样的越来越孤独。讲座中,讲师说王阳明先生从十二岁立下了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王阳明当时问他的私塾老师,读书人的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问,当然是考科举,考进士,中状元啊”王阳明当时摇头说“我颇不以为然”。

他说读书人第一等事就是成圣成贤,我看到这,想起当时看书恍然大悟头皮发麻时内心暗自立下的誓言,虽没有王阳明那么远大,但我希望能帮助一些人。所以我也是那时候写了许多随笔

阳明心学我也很喜欢,自己阅读过一遍,还在手机上听了一遍。感受着他穷极一生贯彻圣人之道的艰苦,有时候觉得那么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的时代真好,他立下的终身目标,

让老师都为之叹然,可如若是当今社会呢???他会很累吧,什么读书是成就圣贤。没有人理解,甚至人们会认为他精神有问题。何况古时孩童所学的四书五经,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哲学吧。

爸爸你那天去家里,开导我,问我为什么,看着你在那里开导我,我心里特别难受,我真的不知道有些话怎么说,或者说说出来会怎么样。

其实我思考过很多,现在的我真不会在意我的家庭是否离异这些等等的问题,这些事情我现在已经看得很开了。你总是说你愁什么,就物质层面而言,我的现状也许比大部分人强很多,

从小我觉得我感情会比较丰富,对身边的事物都会比较敏感,但我精神上的高度孤独,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精神病,但每当看书所带来的高度契合感又让我否认了,

我感觉我不想像大部分人期望的方式所生活,就像是我妈妈对我的一些期望,我有些否认。我也不想表达那些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会太自私了。同样说出来也不会理解我,

是的,爸爸我最近喝酒,说白了那个酒喝的从来没有一点快乐。就是感觉很孤独。现在的我没有办法很好的去面对和处理一些事情,但我觉得接下来我的生活会好的。

我觉得我方向感从没有丢失,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我们父子之间缺少很多沟通,希望我们能够慢慢来,有些话不是一篇文字能表达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