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闭门不出,急死了!”家长焦急万分。
“孩子闭门不出,咋办呢?”家长无计可施。
如果您孩子也不怎么爱说话,要注意了!看是不是夫妻关系问题中招了。
近来诸多求助案例中,最让家长崩溃的是孩子“闭门不出”。这些孩子不仅拒绝去学校,在家也不与人交流。他们紧闭房门,拒绝沟通,甚至连吃饭都不出来。“狠心的儿女多,心狠的爹娘少”,爸妈无论心里多焦急,也依旧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躲出去,等孩子“偷吃”完后再回家。爸妈多是咬着牙根儿,流着眼泪儿,边洗盘子边叹气。
案例1:李某,女,高三。李某在高一和高二,是个乖乖女,学习认真。可刚进高三没几天,李某就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先说班里太乱,老师讲课有问题,不如在家自学效率高;被劝说回校没几天又回家了,她说班主任看她不顺眼;后来,她又说在教室里头疼难受;最后干脆故意违纪,被学校批评处理后,索性不去学校了。
家长为让李某去上学,算是各种办法都用了,后来请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轮番劝说,最终李某要么离家出走,要么紧闭房门,拒绝任何交流了。
案例2:孙某,男,初三。孙某一直品学兼优,他不仅学习好,还当班长,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但是,由于爸妈感情不和,离婚大战开始后,孙某整个人都变了,成绩下滑,多次违纪,班长也被撤了。他开始迷恋手机,结交不良朋友,吸烟喝酒。面对爸妈的教育,他公开作对,有次还和爸爸动了手。后来,孙某直接不去学校,把自己反锁在卧室不出来。有一次,爸爸硬闯开了门,想强制他去上学,结果孙某一下子窜到阳台上,拉开了窗户,探出半个身子,要跳楼自杀。妈妈哭着下跪求他下来,爸爸也吓傻了眼,不断认错道歉下保证。从此之后,孙某卧室的门,爸妈不敢再碰一下了。
两个多月来,因孩子“闭门不出”,家长向我求助的案例有七个。这些学生,因毫无求助的动机,甚至拒绝任何形式的帮助,所以救助的成功率很低。
纵览往年的案例,这类情况不是偶然,每年都有一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成绩绝望型
高三、初三的毕业班,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对成绩不佳,对升学绝望,心理负担过重,最终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闭门不出”。
这些学生,无论初中还是高中,他们一般在起始年级时成绩不错,甚至是班级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多在二年级时因各种原因致使成绩下滑,虽多次努力,但未见成效。
暑假后,高三、初三毕业班的复习容量增加,考试竞争激烈,学习节奏加快,这一切,简直是“雪上加霜”。于是,这些学生承受不住了,他们开始上课走神,复习低效,连基本的作业都难以完成。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有的测验,无论大小难易,都会考得一塌糊涂。面对挫折,他们早则九月中旬、十月初,迟则十一月、十二月份,甚至寒假过后开学不久,有的学生就会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了。所谓的“借口”无非就是“老师不行”、“班级不行”,“爸爸不行”、“妈妈不行”,跟“碰瓷”一样,碰上谁算谁,遇上啥事都成。实在“碰”不上,就“头疼”、“腰疼”、“肚子疼”、各种“浑身难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到医院啥都查不出来。但是,医生一为吃饭二怕被投诉,肯定能帮孩子找出一点点病因来,然后开一大堆营养大脑、健脑补神、镇静利眠的药物,会让孩子“注意休息”,“不要压力过大”等。
还有更高明更厉害的孩子,他们在网上把抑郁症的症状搜出来记住,声称自己抑郁了。主动要求去看心理医生,一个测试问卷下来,标准的“中度抑郁”,这家伙,家长都吓个半死,哪里还敢再刺激孩子啊,躺在家里静养吧。
反思:孩子的问题哪里来?
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很要强,内心敏感,学习很刻苦,而且自觉自律,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是,这些学生比较固执,他们不善于跟老师求教,极少跟同学合作一起战胜困难。所以,一旦有了困惑时,他们更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由于此类学生平时学习认真,遵守纪律,极少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所以,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就是成绩下滑,老师单独帮扶时,学生多是表面接受,其实内心常常刻意回避,不能真正认识和改变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类学生一般是“追星族”,而且是狂热地追,倾家荡产地追,卖血打卡地追。他们也有梦想,但过于虚无缥缈,严重脱离实际。他们的性格倔强,认识偏激,属于“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那种。
家庭:因为成绩压力过大,最终“闭门不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家长多年来为提高孩子的成绩,已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常把孩子的成绩与人生价值、家庭幸福高度结合,甚至把自己早年破碎的人生梦想,通过孩子的高分来重新实现。
这些孩子,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控,报班、辅导等所有的额外学习活动,都是父母一厢情愿地安排,甚至逼迫孩子去。孩子的成绩一旦波动下滑,家长会如临深渊,轻则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则破口大骂,家法伺候,而后苦情谴责,告诉孩子父母如何不容易,为其学习如何呕心沥血、含辛茹苦等等,从道德的高度,让孩子不断自责悔恨。
同时,家长对学校与教师也格外挑剔,某学校好,某老师水平差。他们常把孩子的成绩问题,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常对学校的制度、班级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妄加评议,指手画脚,动辄要求学校更换某任课教师等。
这类家长,常把教师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理想化。他们思考问题感性化,分析问题情绪化。他们常情绪不稳,言语随便,极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偏激的想法做事,且一意孤行,非常固执。
教师:如果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教师很难发现这类学生的问题。这类学生,除了开始成绩不断下滑,状态不佳,其它一切表现都符合“好学生”的标准,他们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从不惹是生非,横看竖看都是“好孩子”。
如没有极其丰富的经验,老师很容易被这类学生的外在表现“蒙蔽”,根本看不出他们有任何问题。
二、家庭破裂型
婚姻是父母双方的自由,但家却是孩子的唯一。家庭的稳定,才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面对“天要下雨”,人类除了躲避,的确无能为力。“爹娘要离婚”,孩子唯一能斗争的,就是通过本能的作践自己,毁掉学业,引起父母的关注,挽救家的存在,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反思:孩子挽救自己的家,可有错?
家庭:一心求离的夫妻,根本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他们当着孩子的面文斗武打,相互辱骂,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那好,面对狂斗的父母,孩子开始变得任性起来,你们的婚姻你们做主,那我的学习我做主,不上了,我的卧室我做主。门,不开了。
呵呵!只要孩子成心跟父母,就是再牛掰的父母也治不了孩子。
老闫曾有名言:“自从孩子出生后,做父母的何曾战胜过孩子?孩子不会睁眼不会说话时,就用哭声指挥着父母团团转,用感冒拉肚,让父母着急上火,彻夜难眠。除非孩子大了懂事了,故意让着你,否则父母不可能赢得了孩子。”
婚姻自由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孩子的失败,可能让父母抱憾终生,甚至是死不瞑目的。
学生: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孩子也一样。
中学阶段,时值孩子青春期,他们快速发育的身体与心理稚嫩相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能力薄弱相矛盾,个性独立与家庭依赖相矛盾,这些特点使学生对于家长的态度表现出叛逆和依赖的两面性,即表面上啥都想摆脱父母,又啥都离不开父母,他们对父母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尤其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
家庭的解体,会让孩子有万念俱灰之感。他们特别在乎同学对自己和家庭的评价。家庭的解体,让学生无颜面对同学和老师,只好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教师:老师对家长的婚姻真的无权干预,问题的根儿在家长身上,就算老师能“口吐莲花”,也不能给孩子说出一个完整的家来,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老师多是“有心无力”。
三、失恋型
中学生早恋的最大危害,不是早恋,而是失恋。早恋时,在家长与老师的拼命反对声中,早恋有时更美好。但失恋时,无论家长与老师如何安慰,孩子的人生都是一团糟。失恋的学生,连死的心都有,你跟他们谈考学的重要性,岂不可笑!
反思:失恋可“致命”,可“重生”。
学生:中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感情易冲动,一旦陷入情网,爱情就是一切,一切为了爱情,在爱情面前,别说考学,就是生命都微不足道。每年因失恋,自杀的青少年很多。
学生失恋后,第一反应就是“闭门不出”,他们躲在幽暗的房间里,舔舐爱情的创伤,思考人生的意义。
家长:早恋的本质,就是对“爱”的期盼。抛开孩子自身生理等多重层面的因素,我们来探讨学生早恋的家庭原因,家长在教育引导中缺失了什么。
家长对最关注孩子的什么?成绩。成绩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要求。
家长跟孩子交流的方式如何?强势。必须听老子的,我是你妈,我是你爸。你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必须听老子的。
家长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爱和尊重。孩子要家长把他们当大人看,要跟他们好好说话,好好交流,要少谈成绩,少拿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相比,要经常跟他们说“孩子,我爱你。”
教师:对于“早恋”这事的处理,教师的确需要高超的艺术,学校有纪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学生有感情“真情难断,生死连理”。既不能一味法律制裁,也不能让其逍遥法外,分寸的拿捏,的确要三思而行。
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处置不当,也许最终变成为一团糟。
总之,学生“闭门不出”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学业、家庭、感情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认知、心理、能力的偏差和不足。但无论如何,学生的发展,孩子的成长是家校合力的结果,是学生内因教育外因的综合产物。如果家长与老师,明察秋毫,科学的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育人以根本,孩子或可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