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札记——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二)

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

2020.9.15-9.16——教学《4古诗三首》

《山行》简单,并且大多数学生接触过,所以上得快一点;《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较难,教师知道,尤其是最后一首诗诗意的理解应该从后往前理解。

本课目标序列:
①10个会认字,1个多音字,13个会写字。
②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单元要素: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是方法之一)
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④能说出这三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理解课题、自由读诗。

三、多形式的读,朗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占用时间比例最大)

①听录音。

②教师范读。

③指名读古诗。

④小老师领读。

⑤齐读古诗。

⑥理解诗句中的难懂词语(借助注释)

⑦了解诗句大意。

四、集中识字(一类字、二类字重复出现的全部归类到一类字中边认边写,节省时间)

教师重点知道难懂难记难写的字,田字格当堂做笔记:给生字组词。(这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决定的,一部分孩子不愿意独立识字,不能借助字典识字。)

重点指导“橘”和多音字“挑”。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寒、盖、残、橙、挑(笔顺)5个生字。

六、背诵古诗。

小亮点:
知有有儿童“挑”促织。对于“挑”我从教室后面折了一段扫帚示范,学生满脸笑容,从眼神里我感觉他们明白意思了。我觉得借助注释“用细长的东西拨弄。”怕他们理解得不够透彻。同时我这样做符合“运用多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单元语文要素。
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理解诗意的时候我是按照1-4-3-2的句序引导的:听到梧桐也就动思乡情未免过空洞。因为秋风吹动梧桐叶,夜深看到一盏灯,猜想儿童逗蛐蛐(自己小时候也逗)从而引发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情。

反思:学习第二首古诗的时候,由于我班数学老师在听我的课,可能还是有点约束,加之教室没网,我觉得我的语序混乱,东一句西一句的。课后觉得很是不妥,值得引起反思。

2020.9.17教学——《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其实我发现自己不适合上这种写景的文章,讲解的太细就会把自己陷得更深。

教学目标序列: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交流理解的方法。(本单元语文要素)

3.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难点)练习段的描写。[课标总目标之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4.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相符合:新鲜感的词句)[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实际情况:

1.教学过程中我仍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预习,对生字词语的了解不够,甚至连偏旁部首都不清楚。这一点让我难以置信,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内心比较“懒”。

2.难懂词语的理解,这一点贯彻的比较好。①“明朗”学生首先能将之和四字词语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联系起来,接着学生认朗朗为和晴朗的意思相近。我在将之与下文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联系起来,感受天空湛蓝,光线充足。

②“凌乱”首先我提问对于凌乱有什么印象?学生说就是不整齐的意思。接着我让他们在上下文里面找能与凌乱能够连接起来的语句(们排列的并不整齐,甚至有些凌乱。)。这个词语,学生借助实际经验也能够真正的理解,理解起来较简单。

③“熨帖”首先让他与我们生活中的熨斗联系起来:妈妈用熨斗的目的是人衣服更加?平展。再联系上文第五自然的“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的贴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接着再让学生在下文里面找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加深理解。(平展),最后从整体上理解“熨帖”这个词语。

3.描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毕竟他们没有积累真正的写作素材,写起来就是无话说,所以我要求他们着重描写一个段落即可。

4.积累作为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

通过上这节课,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很不擅长教写作类的课文,尤其对于小练笔,我不知道让学生从何写起,因为他们的空白导致我大脑也是一片空白,我觉得这是一个急需改善的问题。

2020.9.22学习《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序列: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词语的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

4.(重点、难点)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提炼中心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5.(难点)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照样子写一写。

6.学习阅读链接。


实际实施过程:

1.解决生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将“勾”与“钩、沟”严重混淆。我多次区分强调。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当有些词语一下子读不懂意思的时候,可以在读完语段后,再回过头去思考词语的意思,可能会更会有更深刻、更完整的理解。

2.对“五彩缤纷”的理解也进行得有序顺畅。

4.回顾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学生还是不能做到理解,对于中心句的理解更是不尽人意。我通过先理解内容,再感知整个段落围绕中心句展开。做练习的时候学生找出来的中心句有一半居然都是那个需要仿写的句子。说真心话,我真的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作答让我措手不及……

5.仿写。

学生根本仿写不来,我提供图片,解析仿写要点。还是做不到“仿写”。

6.鉴于孩子们没有掌握中心句,我就把阅读链接在早自习的时候让他们作为练习对象,找出每段话的中心句,加强巩固对中心句的理解。

2020.9.25学习《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排序:

1.梳理、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部分。

2.积累——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和日积月累。

3.能说出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4.写好汉字,注意坐姿及握笔姿势。

实际实施过程:

1.梳理语文要素的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积累部分是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完成的,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摘抄背诵。

3.这部分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对学生而言,表现的稍微有难度。因为毕竟这是贯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

4.在一二年级写字习惯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这一部分。

第二单元正式谢幕,我唯一的触动就是学生今年普遍比较浮躁,教师也比较“不知所措”我也时常在反思自己,但我真的还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或许是我作为带领三年级初步的新人,也或许是我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身心规律不够了解,也可能是我对三年级的教学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札记——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