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校长关于考前考后的七条建议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各科课程的教与学也已经基本完成,部分老师已经组织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了全面复习。为了用放假前有限的时间对学科知识查漏补缺,利用今天的例会,在考试之前向各位备考的老师、学生、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关注考试。考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学期末考试,一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记忆能力,二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由与应用能力,三要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四要考察学生诚信应试品质。考试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充分关注每一次考试,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记录,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点滴积累。

二、考前抓重点。临近考试,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就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分类方面。语文课程重在复习字词的拼写与辨析、句式变换、阅读理解以及作文的类型架构等技巧。数学重在概念的理解及判断、公式的应用、空间观念的建构、应用题的分析以及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等。不管语文、数学,还是其它学科,最重要的一项是要结合学生的易错点展开相关内容的系列复习。

三、考前抓难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复习要有广度、有深度,要挖掘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敢于挑战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这些难题既有统观全册内容,分类整合,凝练概括的类型,又有结合平时的学情,逐条理出有一定挑战性不易掌握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学科老师要群策群力,研讨解决有难度的知识点,然后教给学生一套乐于接受的克难攻坚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让学生在经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锻炼思维,学会思考。

四、考前活学活用。考试成绩的优劣,是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因此在复习中,既要紧扣教材挖掘复习资源,又要善于从教材中跳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寻找教材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训练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为己所用。

五、考前尝试着押题。考前押题建立在系统分析以往试卷的基础之上。老师们要善于从课程标准中找考试的范围与重难点内容,从历届考卷中找考试的基本题型与变式题型。巧妙应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设置出形式各异的、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老师考前押题还建立在对整册教材的系统梳理上,要善于打破单元界线,思考如何将知识板块进行整合与归类,对于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六、考后分析。考后分析要分类进行,认真算出每一类题的正确率与失误率,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道题的正确率与失误率。利用精确的大数据,展开全面的试卷分析。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分析教的问题。善于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中查找到老师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并分析产生该种结果的原因,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而避短,准确把握。

分析学的问题。试卷最能反映出每一个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给老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提高了学情关注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方能取得明显效果,促进学生巩固率、及格率、高分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分析教学资源的拓展问题。考试内容的设计在难度与广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基本知识点一般点60%——70%,拓展部分仅占30%——40%。拓展部分内容的设计一般都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纵向或者横向延展,考察学生其实是在考察老师是否善于运用教学资源,是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学资源。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考察是一个导向,引导学会跳出教材学教材。

七、结合试题,布置拓展性作业。考试既是对本学期学习的检验与总结,又是对考试过后学习的指导与开始。老师往往会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知识掌握的疏漏进行查漏补缺,确保通过考试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知识是否有疏漏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考试失误的地方,弥补不足,有针对性的给自己定一些学习任务,让自己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结合教材,布置拓展性作业。有句话说,“考的不会,会的没考”,或者说,虽然这次考得好,那也是本学期所学内容的一部分而已。其实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抓手,也是一种导向。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知识性作业,或者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本领,锻炼能力;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导向,形成一种由课内向课外的学习习惯,这样就能实现考试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学习,学习又为下一次的考试做好铺垫。

有关上述考试问题的种种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能力也随着知识的滚动不断提高。这样考试就不仅仅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促进老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

杨磊校长关于考前考后的七条建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磊校长关于考前考后的七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