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性原理?因为他足够吸引人,埃隆·马斯克是例子。
2020年5月31日凌晨3时22分,SpaceX龙飞船载着美国宇航局(NASA)的两名宇航员,成功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前往国际空间站。
时隔近十年后,美国首次从本土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担此重任的不是美国宇航局(NASA),而是一家私人公司——由马斯克创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私人火箭公司成功发射载人火箭。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生,除了成功发射载人火箭,与此同时他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此前,他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
迄今为止,他的商业实践已经涉及很多领域,在2021年1月7日以过2000亿排名第一,成为全球首富。
所以在常人看来,马斯克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但对他来说,其实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因为将这些事情拆解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他用的都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即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二
第一性原理是什么?第一性原理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致力于创建创新学科体系,将“第一性原理”“非连续性”“第二曲线”等哲学科学思维引入商业教育,帮助创新创业者认知升级。他专门著了一本书《第一性原理》,这是混沌大学创新必修的教科书,里面就详细介绍了第一性原理。早在 2300 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任何理性系统内部都是用演绎法来推论的,而推论必须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之上。
这里第一性原理放在理性系统之外,它是系统的大前提,由它加上演绎法,推出整个理性系统。
比如: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会死。
所有的人都会死,这是元前提;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
所有的人会死,并不是系统中心的思想,而是这个系统之外,之前的的一个元前提(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通过演绎(逻辑推理),得出苏格拉底会死的结论。
比如,牛顿由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作为第一性原理,推导出牛顿三大定律(惯性、力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和作用与反作用力)等,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
比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就是把牛顿经典力公式 F=ma作为第一性原理,将其应用于蒸汽机的发明中,从而推导出了改良蒸汽机的方案,引领了大工业时代的到来。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可能你会觉得有点疑问,第一性原理可以变动吗?
对于牛顿而言,F=ma是他在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的一个中心思想。
对于瓦特而言,改良蒸汽机的方案是他在F=ma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的一个中心思想。
这里有两个结论:
1.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复数词。
第一性原理并不只是指只有1个支撑,也可能会有2个或3个支撑。
2.第一性原理是有层级之分的。
从系统的维度来说,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一个更大的母系统的中心思想,也可作为子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三
李善友老师为什么会对第一性原理感兴趣,研究第一性原理呢?
因为他始终关心的两个问题,创新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创新?
在他的混沌大学首部创新必修教科书《第二曲线创新》提到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因为现在国家人口、资源红利逐渐消失,管理已近极致,之前的方法行不通,为了让企业生存下来,得找方法。他找到的的方法是:创新。
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创新。
1.什么是第一曲线?
第一曲线,渐进式创新,这种创新是沿现有技术进行升级,迭代,流程的不断优化持续的改进。通常表现为线性增长,可以带来10%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增长。
第二曲线不是为了解决第一曲线极限点问题,而是构建一个新的系统,让第一曲线的极限点问题变得无关紧要。所以第二曲线不是对第一条曲线进行改良,而是重新开启新的增长曲线。能够实现十倍速的增长。
熊彼特,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牛车相连续相加,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只有将马车经济转变成火车经济才能带来经济的本质性增长。
但这两条曲线中间存在鸿沟。
2.如何跨越两者的鸿沟,实现第二曲线增长?
李善友老师提出的是用第一性原理作桥梁的方法。因为很多事物表面上看似不连续,但如果我们挖得足够深,就会发现可以找到连续性的桥梁去跨越非连续性的事物,而这个桥梁的搭建就需要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老师基于物理学的还原论,作为商业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推导出了组合创新的思维模型;基于生物学的进化论,在商业系统中推导出了分形创新的思维模型;基于哲学的本体论,我们推导出了破界创新。
3.掌握第一性原理的重点是什么?
a.掌握公理化思维
在理性的系统中,只有推导出某种事物的逻辑为真,这个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逻辑推导的过程就是用基石假设去证明某些命题准确性的过程。
西方的科学体系的发展背后就是蕴含的公理化思维方式;影响世界的大家如笛卡儿、康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等都受益于此思维方式;公理化思维的原本来源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b.不破不立,识别并打破隐含假设,立于更深、更大的系统
从系统中跳脱出来,从外部发现第一性原理,然后合理地打破它,塑造新的第一性原理,去构筑新的系统。
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性信念,才可能发现这隐含的假设。
你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否则便是白费力气。
而更深、更大的系统通常都存在于基础学科中,基础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
知道这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把第一性原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提高思维深度和构建多思维模型
信息爆炸,科技高速发展,仅增加信息量将不足以应对今后的发展。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中,增加再多的内容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
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才能让我们接纳更高维的信息和知识。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更多的思维模型和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
芒格也列举了一些他认为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可以参考,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的临界质量模型、生物学的现代综合进化论、化学的自我催化模型,以及工程学的备份模型等。
如何去提炼这些重要的模型?
借助前人的总结,不断的自我提问,追问。
比如说这件事重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件事情背后的规律是什么?适合这个规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没有作者没有提及到的重要背景?这个规律有没有其它可能?
提炼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我们有多种角度,多个维度去了解事情的本身;为了让我们下一步用大脑去思考,用逻辑去推理更新、更大的系统作准备;为了让我们可以应用到自己所在的领域中。
四
最后说一下读《第二曲线创新》,《第一性原理》这两本书的感受。
1.首先感觉自己和李善友老师知识不是差一点点,随便拿出一个知识点,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一性原理等都够我理解和思考半天。这也是吸引我读完一本就很想去读第二本的好奇心。写得真好,能让人深思,想完豁然开朗的书都是好书。
2.读第一本《第二曲线创新》觉得他能把,我们同样经历的现实生活中例子剖析的那么深刻,看到的那么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重要的是讲的那些,顺着他的思考还真那么回事。读第二本《第一性原理》就更觉得牛了,分析例子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其背后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依据自己的理论找的、分析的例子说明。公理化思维的厉害之处。另外把生活的例子讲明白了也就算了,竟然还能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给说那么明白。之前一直想读明白相对论讲什么,曾翻了一些书也没有看明白,看他说的,我似乎明白了,之后我得找爱因斯坦传找来回看。他这就是那种传说中把万物之理想明白的人吧。
3.这两本书要多买些来,一是送人,二是自己随手能拿到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