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1:《道德经》第14天

《道德经》1~11章总结:

从本书的第一章,也就是这本书所有的总纲,知道《道德经》论述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么什么是道和名呢?道即是“无”,是天地之始;名即是“有”,是万物之母。

所以,行的是无为之道,而非有为之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有是物质的,局限的,有时间的;而无是无形的,无限的,没有时间的概念的!有,是上贤,难得之货,能看见的欲望,是道冲,是玄牝,是水,是容器,是人之躯体;无,是所有实物以外的看不见的法则,是天道,是永恒的一,是那个整体,无生无死又容于万物之中。

有,是二元对立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亲,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因为有,所以一切都变成了二元对立性的。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也没有二元性。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实体;无,是实体所展示的功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30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等等,都是对有无之说。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人长生。

因为圣人们的无为之道,即: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为无为,则无不为。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夫唯不争,故无尤。功遂身退,天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并不是说天地对世间万物都没有仁爱,圣人对百姓也没有仁爱。而是指圣人行天地之道,把世间所有的规则都视为众生平等,所以规则对每一个人都适用。这就是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1:《道德经》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