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当真昏庸无能吗

咸丰皇帝的一生十分短暂,只有短短的三十年。比起他的祖先康熙皇帝啊、乾隆皇帝啊,他简直算是短命的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咸丰皇帝并无好感。他在位时期,外国列强的大炮攻破国门,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沿海城市,作为在位皇帝,咸丰对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自己也因此永远地被钉在了中华民族耻辱柱上,招致后世不绝的骂声。


很多史书说描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把咸丰皇帝说得十分不堪,说他急着把国土割让给外国,生怕割的太少太慢,生怕人家嫌弃。我以前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十分困惑,不明白一个堂堂的皇帝,何以会一心向着外国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国家生吞活剥了。


后来,看了大量史书,才慢慢理出头绪来,发现咸丰皇帝并非软弱无能,只是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这是时代的悲哀,他回天无力。


咸丰皇帝的个人能力在清朝的皇帝中属于中上水平。咸丰即位以前,他和弟弟奕訢的才干在诸位皇子中比较凸出,但是,要拿他与弟弟相比,无论才华武功皆无法比拟。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奕宁对自己的弱点心知肚明,知道硬碰硬,只会让自己输得惨不忍睹。于是,他找老师杜受田商量,这位老师也绝非等闲之辈,在皇宫中翻爬滚打多年,很懂权术,对道光皇帝的心里也揣摩地很到位。于是,他们师徒共同策划上演了一场场好戏。比如,道光皇帝带领诸位皇子去狩猎,比试大家的骑术,看谁获得的战利品多。这对奕訢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啊,骑马习武原本就是他的强项啊。他顿时雄心勃勃,策马扬鞭,拉弓射箭,不多久,就扛着沉甸甸的战利品回来。而奕宁素来身体羸弱,手无缚鸡之力,狩猎根本就是他的软肋。如果硬着头皮去拼,到时候抗一两只小兔子什么的回来,岂不是丢人现眼、贻笑大方?奕宁于是一箭不发,干巴巴地找个角落坐下,悠闲自得地看别人热火如天地打猎。等大家都凯旋而归了,他才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回来叩见道光皇帝。道光鹰目一扫,见奕宁两手空空,顿时勃然大怒,这个小子反了吗?居然敢公开抗旨!不料奕宁脸变得比夏天还要快,马上泪如雨下,哭泣着为自己申辩:“时方春,鸟兽孳孕,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重仁孝,一听这话,正中下怀,十分感动,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帝皇心胸啊,将来必定是一位仁君。于是,道光的情感天平滑向了奕宁。


其实,这样的事,如果做得不自然,就会矫情,但是奕宁却做的很自然,惟妙惟肖,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不足,博得了道光的好感,为自己最终赢得皇位增添了有利的一笔。


咸丰即位以后,颇有振作之心。一是革新弊政,对军机处的人员重新安排,罢免主和派官员,重用革新派肃顺等大臣,打击贪污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作风,并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只是,大清开国至今已有几百年,期间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如同一条破船,千苍百孔,摇摇欲坠,单凭咸丰一己之力修修补补,虽有改观,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民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英法等列强又在觊觎,时时戎兵相见,贪婪成性,恨不得把中国吃干抹净。面对这些内困外患,咸丰也是忧愁不已,他有心抵抗列强,但是派出去的军队跟列强搏斗,无益如卵击石,毕竟人家都是用最先进的武器,而大清闭关锁国多年,所有的战术兵器都停留在原始状态,只会用人肉去搏,拿刀枪去砍。只是还没有到战场,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扎的炸得血肉横飞,连怎么死都不知道。咸丰无力抵抗,只好一而再再而三投降,屡屡签订不平等条约,换得暂时的安定。但是,条约签订了,就得实施,割地赔款,百姓对这些条约深痛恶觉,国内骂声一片,指责清政府软弱无能。咸丰心焦如焚,到处灭火,疲于应付。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能改变中国的格局,渐渐地,咸丰皇帝心灰意冷,丧失了斗志,整天沉迷声色,最终搞垮了自己的身体,导致英年早逝,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咸丰皇帝当真昏庸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