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九章 乱源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九章 乱源_第1张图片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九章 乱源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原始初期的先民自治的事情,我们暂且用原始*共*产*主*义*的概念来界定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先民自法,没有律法,自然也没有律法判定的赏罚,原始先民都安定无事,自然而然的活着,不需要为了生存物资与生活空间争斗。造成这样“美好”结局的原因就是人口少,物资丰富。

当人类还处在原始初期,成规模的族群还没有形成,还是以家庭为生存与生活单位,先民还没有进入农耕时代,还是通过采集与狩猎获得生活物资,相对来讲生活物资还是丰富的,不需要去争夺。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原始先民实现了自治。所以说“自治”是要有社会基础的,没有纯意识形态的自治,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作为支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高级阶段就是*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思想为*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广大共识范围,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原始的还是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生活物资丰富,只不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资是从大自然采集狩猎来的,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物资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出来的。

人口少,物资多,人民自治。那么人口多,物资不够,社会与人民会怎样呢?韩非子的论述是“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意思是:现在人们养有五个儿子并不算多,每个儿子又各有五个儿子,祖父还没有死就会有二十五个孙子。这是人口增多的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通过与其它家庭的不断结合繁衍,人口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人口庞大的族群,社会初级形态产生,族群内部分工协作,但会为物资的分配产生争斗。族群之间为了生存物资与生活空间开始争斗,这时基本的制度与秩序开始产生。

人口多,物资少,为了生存与生活,发生争斗。对于这一阶段的人类社会韩非子认为“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意思是:因此,人口多了,而财物缺乏;费尽力气劳动,还是不够吃用。所以民众互相争夺,即使加倍地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乱。族群内部与族群之间产生争斗的根本原因是食物短缺。这一点,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的物资短缺表现在没有吃的,这是人性自然属性的表现,而现代社会的物资短缺表现在吃不够,这是人性社会属性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望,佛家讲住相,现代人的思想只停留于事物的表相上,满足于事物的占有上,已不记得本性。

所以归根结底,*共*产*主*义*还是把“生活物资极其丰富”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点,恐怕连原始的*共*产*主*义*都实现不了。由此可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是多么的伟大,乌托邦的空想再美好也填不饱饥肠辘辘的肚子,原始先民的思想再纯洁饿了还是要吃东西。不管是什么样、什么阶段的社会与意识形态,都要解决人民对生活物资的需求,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依法治国只是一种治国之策。法律再全,赏罚再明,人民没有基本的生活物资,国家一样的会乱。所以,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社会财富才会不断增加,物质丰富是社会发展和谐的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既要解决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解决精神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九章 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