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这个“滥调”

直接用行动程序代替一点思考。——大栗致自己

习惯这个“滥调”_第1张图片
pexels-photo-683929.jpeg

有个年轻人向一位大师求教高超的剑术。刚开始,大师只是让他煮饭、扫地、干活。年轻人一开始还能心无旁骛,越后来越着急。于是,有一天,他请求大师教他真正的剑术,师傅说好吧。从这一天开始,年轻人再也不能安心地干活了。师父的棍子会从随时随地出其不意地打过来。年轻人很狼狈,心神不宁,无法干活。过了几年,他可以灵活地边干活,边应对大师的袭击。但是,大师对年轻人的修行还是不满意。有一次,大师在炉灶前做饭,年轻人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小心翼翼地抄着棍子往大师的头上招呼,此时,大师背对着他正在搅拌食物,但年轻人的棍子被大师用锅盖挡住了。年轻人突然懂得了完美剑术的奥秘。那就是随时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训练,将所有的招式变成自己的本能和习惯,随时发,瞬间收。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习惯这个词。百科里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因此习惯和时间有关,也有“养成”这个动作倾向。这就要求我们把把学习区的东西训练到舒适区中去。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有5%是非习惯的,而其他的95%的行为是源自习惯。也就是说,是习惯在贯穿我们的生活始终。

比如说,我们常说“双赢思维”,其实也可以将这种思维模式转化为习惯。

前段时间美团和滴滴大战,采取的策略是低价策略。因此双方的补贴力度都很大。这种价格战其实是“囚徒困境”的一种企业表现。双方相互视对方为敌手,只关心自己一方的利益。不管对方的决策怎么样,自己采取低价策略总是占便宜的,于是促使双方都采取低价策略。

这是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但如果双方都采取高价策略就是一种双赢。这种经过逻辑上的博弈后让自己权衡利弊,把“双赢思维”写进反射脑,变成条件反射,从而让自己最大限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一开始,我们遵循这个习惯的时候,比较痛苦,但习惯养成后就自然了。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

要相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既然有偷懒的捷径,那就很难再选择复杂的遥远路途。能够将思考脑中的一些逻辑变成反射脑中的简单行为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这个“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