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培养,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早期培养,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1张图片
图文皆原创

利用假期的自由慵懒时光,看完李玫谨教授的公开课,虽然讲解的是犯罪心理学。其实就是教人怎么育儿,怎么做家庭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发展,和抚育他的家庭环境系系相关。可以说早期父母的言传身教,塑造着一个孩子的性格与人格,也影响着孩子以后走上社会是成为一个好人,还是变成一个坏人。

1. 亲自抚养

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尤其是6岁以前。6岁之前是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在他幼小的时候,在他依恋你的时候,要给他进行很好的教育。
要耐心陪伴并照料孩子的每一天。当他出问题的时候,你要有耐心,要陪伴他,哪怕他做错事,你要监督他,跟着他,来帮助他,矫正他的行为。

要意识到养孩子需要学习成长中的心理学。

其实所有的犯罪人,当他犯罪的时候,他往往已经是一种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什么,就是家庭教育,包括后来很多教育的结果。

2.依恋关系

人的心理发展路径,人的情感和人的早年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依恋现象:人在1岁之前,有爱的抚养和没有爱的抚养对人的心理发展,会形成不同的轨迹。早年要亲自抚养,最好要母亲亲自抚养。

情感抚养,它会影响人的心理问题。情感会决定人的言语表达方式,会决定人的社会性表达方式,还会影响到人后来的认知方式,以及他成年之后的发展。

情感怎么决定言语:(1). 抚养人多,情感丰富(声音丰富)。(2). 只有妈妈抚养。情感有,但单一。(3). 放幼儿园。半岁左右的孩子,要换尿布。妈妈很温馨,要洗,很多工序,嘴巴还唠叨,一边干一边唠叨。爱语延绵。幼儿园老师是程序性的,动作可能一样,但说话言语不一样。

情感丰富的多少,会决定话语表达的多少。
社会性发展,就是跟人打交道。
擅于说话和不擅于说话的孩子,与人互动的方式有差别。
爱的不够导致言语匮乏,有很多孤独的人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不擅长跟人打交道的原因,源于他早年抚养过程中,缺少人,缺少声音,缺少爱。

人之所以出现变态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早年亲情的匮乏,寂寞的成长导致他不善言语。他不善言语,不善表达,就会出现孤独、内向的性格。他内向、孤独的性格,也会导致他的交往障碍,从而缺乏伙伴和友情。

随着年龄增长,因缺乏伙伴交往,致其成年和异性交流更为困难。而家境的贫穷和亲情的淡漠,致使他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缓解。当他的生理成熟,而心理上缺乏一定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危机。他内心去向往,去渴望,然后这种向往和渴望,当它变成一种现实的时候,就是案件发生的一个背景。

启示: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亲自抚养和情感给予的丰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亲情可以让人形成对人友好的依恋情感,同时,亲情可以让人形成温暖和安全感。亲情的丰富,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言语发展。而亲情呢,还可以听多而说,并且发展他的目光交流,进而发展他的社会性。

当一个人,在前面缺失以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社会性发展出现障碍,导致的性格缺陷,而性格缺陷的话,他会在社会生活当中倍感失败。这种失败,会成为某些人出现犯罪的心理原因。

3.性格培养

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0至12岁:性格的形成期,6岁之前最关键;家庭教育最重要;
12至18岁:性格的定型期,16岁前后最关键;外部教育和干预最重要。

性格和技能是人后天形成的,早年的性格培养,6岁之前很重要。早年依恋和情感发展,当孩子对父母形成依恋的时候,进行管教是最有效的。三岁之前对孩子说不,抑制孩子的任性。在三岁上下,孩子任性胡闹时,父母开始管教要避着人在温馨的地方(如卧室),不要当着人的视线,一对一。孩子放声哭,家长不要骂,更不要打他。不要做最糟糕的示范和教育。也不要哄他,也不要说话,也不要走开。四个不要做。

你坐下来,陪伴他,你可以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想怎么哭就怎么哭,然后还要笑咪咪地看着他,最后他哭声渐弱。父母要向孩子表明,我的爱是有条件的,不是完全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父母这时候起身出去,过一会拿个热毛巾进来,帮他擦脸,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这就叫恩威并施。

事情过后还要和孩子沟通,互相说明理由,谁对听谁的,这就叫沟通。偏执型的人往往源于早期家庭中没有对他进行性格培养的教育。
买玩具时的教育。5岁左右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做性格培养。性格和思维最相关的时候,就是思考的时候能不能想到别人。

家的核心是饭桌。饭桌是家的象征。教会孩子饭桌礼仪,要礼让大人,等着人齐后上饭桌,才能动筷子,培养孩子即使在饿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别人。5到6岁,父亲每个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去锻炼,跑步或游泳,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他经历痛苦。行在前,知在后。教孩子学会游泳,只有你坚持,只有你扑腾,别人才会帮助你。

小结一下:孩子的性格培养方法:
抑制任性:3岁前后要对他说“不行”;
鼓励沟通:鼓励说出理由,同时要听别人的理由;
延时满足:购买玩具延迟一周,努力才能获得;
克制冲动:给予诱惑,令其进行自我克制;
防止自私:食物分享、替人考虑;
防止骄气:跑步和游泳练就性格坚强。

4. 观念养成

高材生的犯罪心理解析,源于人生教育的缺位。
高材生犯罪一般在20岁之后。做与不做,全在一念之间。观念的观就是感知,有现实性。
意识流,就是画面一直出现。

观念是如何发展的,是从出生就开始了,在亲自陪伴的过程当中,在给他情感、培养性格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以父母呈现出来的言谈举止以及所有的为人示范。这个观念,有时候在父母的唠叨当中,在父母的反复强调当中。比如,有的父母会说咱人穷志不穷,有的父母会说人活脸,树活皮,人活着要有一个自尊。

不教而善。父母在生活当中,无声的示范的作用给了孩子教育,给了他观念。孩子的表现就是不教而善,看似你很少管他,这孩子的很多表现实际是父母行为的一个再现而已。如果有些人在外面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在家里很差劲的话,他的孩子不会好。
所以,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

观念还可以出现无理由的反应。
人最基本最稳定的观念源于早年,早期观念不易改变。父母心理的天秤与倾斜。观念源于经历,好孩子没机会犯错。观念源于平时,孩子看到身边人最多的表现。观念源于耳闻,还可来自于社会很多渠道。观念源于参与,与他人接触的社会活动。观念失之于远离,有关生命的观念难以“观”。情感缺失,生命淡漠。生的教育和死亡有关。经历过死亡,人的自然情感。对生命有敬畏感。现实的“观”受限于经历的视角。现实的“观”还受限于时间的“限”。

人要想周全,要有二个思维,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如果我们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事情上,还停留在人生上,那才是有人生智慧。
生命的起始,源于情爱。生命的孕育与养育,源于母爱。

要培养孩子有信念感,信念是人在经过实践后坚信不移的观念。其核心是相信并坚持不变。好的信念来自许多正确观念的确立。智能、技能给人活着生存的能力,观念、信念给人一生前行的制动保护。

聪明的孩子更要在早年完善其“制动”系统,包括观念、信念。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作为。要告诉孩子,智慧不仅用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重要且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人的智慧远远不及大自然的智慧,要有所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期培养,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