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在一个对象中绑定函数,称为这个对象的方法。
在JavaScript中,对象的定义是这样的: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
但是,如果我们给xiaoming
绑定一个函数,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写个age()
方法,返回xiaoming
的年龄: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
xiaoming.age; // function xiaoming.age()
xiaoming.age(); // 今年调用是25,明年调用就变成26了
绑定到对象上的函数称为方法,和普通函数也没啥区别,但是它在内部使用了一个this
关键字,这个东东是什么?
在一个方法内部,this
是一个特殊变量,它始终指向当前对象,也就是xiaoming
这个变量。所以,this.birth
可以拿到xiaoming
的birth
属性。
让我们拆开写:
function get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getAge
};
xiaoming.age(); // 25, 正常结果
getAge(); // NaN
单独调用函数getAge()
怎么返回了NaN
?请注意,我们已经进入到了JavaScript的一个大坑里。
JavaScript的函数内部如果调用了this
,那么这个this
到底指向谁?
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如果以对象的方法形式调用,比如xiaoming.age()
,该函数的this
指向被调用的对象,也就是xiaoming
,这是符合我们预期的。
如果单独调用函数,比如getAge()
,此时,该函数的this
指向全局对象,也就是window
。
坑爹啊!
更坑爹的是,如果这么写:
var fn = xiaoming.age; // 先拿到xiaoming的age函数
fn(); // NaN
也是不行的!要保证this
指向正确,必须用obj.xxx()
的形式调用!
由于这是一个巨大的设计错误,要想纠正可没那么简单。ECMA决定,在strict模式下让函数的this
指向undefined
,因此,在strict模式下,你会得到一个错误: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
var fn = xiaoming.age;
fn(); //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birth' of undefined
这个决定只是让错误及时暴露出来,并没有解决this
应该指向的正确位置。
有些时候,喜欢重构的你把方法重构了一下: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function getAgeFromBirth()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return getAgeFromBirth();
}
};
xiaoming.age(); //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birth' of undefined
结果又报错了!原因是this
指针只在age
方法的函数内指向xiaoming
,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this
又指向undefined
了!(在非strict模式下,它重新指向全局对象window
!)
修复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我们用一个that
变量首先捕获this
: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var that = this; // 在方法内部一开始就捕获this
function getAgeFromBirth()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at.birth; // 用that而不是this
}
return getAgeFromBirth();
}
};
xiaoming.age(); // 25
用var that = this;
,你就可以放心地在方法内部定义其他函数,而不是把所有语句都堆到一个方法中。
apply
虽然在一个独立的函数调用中,根据是否是strict模式,this
指向undefined
或window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控制this
的指向的!
要指定函数的this
指向哪个对象,可以用函数本身的apply
方法,它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需要绑定的this
变量,第二个参数是Array
,表示函数本身的参数。
用apply
修复getAge()
调用:
function get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getAge
};
xiaoming.age(); // 29
getAge.apply(xiaoming, []); // 29, this指向xiaoming, 参数为空
另一个与apply()
类似的方法是call()
,唯一区别是:
-
apply()
把参数打包成Array
再传入; -
call()
把参数按顺序传入。
比如调用Math.max(3, 5, 4)
,分别用apply()
和call()
实现如下:
Math.max.apply(null, [3, 5, 4]); // 5
Math.max.call(null, 3, 5, 4); // 5
对普通函数调用,我们通常把this
绑定为null
。
装饰器
利用apply()
,我们还可以动态改变函数的行为。
JavaScript的所有对象都是动态的,即使内置的函数,我们也可以重新指向新的函数。
现在假定我们想统计一下代码一共调用了多少次parseInt()
,可以把所有的调用都找出来,然后手动加上count += 1
,不过这样做太傻了。最佳方案是用我们自己的函数替换掉默认的parseInt()
:
'use strict';
var count = 0;
var oldParseInt = parseInt; // 保存原函数
window.parseInt = function () {
count += 1;
return oldParseInt.apply(null, arguments); // 调用原函数
};
// 测试:
parseInt('10');
parseInt('20');
parseInt('30');
console.log('count = ' + count); // 3
Run
count = 3
让我们拆开写:
function get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getAge
};
xiaoming.age(); // 25, 正常结果
getAge(); // NaN
单独调用函数getAge()
怎么返回了NaN
?请注意,我们已经进入到了JavaScript的一个大坑里。
JavaScript的函数内部如果调用了this
,那么这个this
到底指向谁?
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如果以对象的方法形式调用,比如xiaoming.age()
,该函数的this
指向被调用的对象,也就是xiaoming
,这是符合我们预期的。
如果单独调用函数,比如getAge()
,此时,该函数的this
指向全局对象,也就是window
。
坑爹啊!更坑爹的是,如果这么写:
var fn = xiaoming.age; // 先拿到xiaoming的age函数
fn(); // NaN
也是不行的!要保证this
指向正确,必须用obj.xxx()
的形式调用!
由于这是一个巨大的设计错误,要想纠正可没那么简单。ECMA决定,在strict模式下让函数的this
指向undefined
,因此,在strict模式下,你会得到一个错误: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
var fn = xiaoming.age;
fn(); //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birth' of undefined
这个决定只是让错误及时暴露出来,并没有解决this
应该指向的正确位置。
有些时候,喜欢重构的你把方法重构了一下:
结果又报错了!原因是this
指针只在age
方法的函数内指向xiaoming
,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this
又指向undefined
了!(在非strict模式下,它重新指向全局对象window
!)
修复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我们用一个that
变量首先捕获this
: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function () {
var that = this; // 在方法内部一开始就捕获this
function getAgeFromBirth()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at.birth; // 用that而不是this
}
return getAgeFromBirth();
}
};
xiaoming.age(); // 25
用var that = this;
,你就可以放心地在方法内部定义其他函数,而不是把所有语句都堆到一个方法中。
apply
虽然在一个独立的函数调用中,根据是否是strict模式,this
指向undefined
或window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控制this
的指向的!
要指定函数的this
指向哪个对象,可以用函数本身的apply
方法,它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需要绑定的this
变量,第二个参数是Array
,表示函数本身的参数。
用apply
修复getAge()
调用:
function get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getAge
};
xiaoming.age(); // 29
getAge.apply(xiaoming, []); // 29, this指向xiaoming, 参数为空
另一个与apply()
类似的方法是call()
,唯一区别是:
-
apply()
把参数打包成Array
再传入; -
call()
把参数按顺序传入。
比如调用Math.max(3, 5, 4)
,分别用apply()
和call()
实现如下:
Math.max.apply(null, [3, 5, 4]); // 5
Math.max.call(null, 3, 5, 4); // 5
对普通函数调用,我们通常把this
绑定为null
。
装饰器
利用apply()
,我们还可以动态改变函数的行为。
JavaScript的所有对象都是动态的,即使内置的函数,我们也可以重新指向新的函数。
现在假定我们想统计一下代码一共调用了多少次parseInt()
,可以把所有的调用都找出来,然后手动加上count += 1
,不过这样做太傻了。最佳方案是用我们自己的函数替换掉默认的parseInt()
:
'use strict';
var count = 0;
var oldParseInt = parseInt; // 保存原函数
window.parseInt = function () {
count += 1;
return oldParseInt.apply(null, arguments); // 调用原函数
};
// 测试:
parseInt('10');
parseInt('20');
parseInt('30');
console.log('count = ' + count); // 3
Run
count = 3
闭包
函数作为返回值
高阶函数除了可以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外,还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
我们来实现一个对Array
的求和。通常情况下,求和的函数是这样定义的:
function sum(arr) {
return arr.reduce(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
sum([1, 2, 3, 4, 5]); // 15
但是,如果不需要立刻求和,而是在后面的代码中,根据需要再计算怎么办?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结果,而是返回求和的函数!
function lazy_sum(arr) {
var sum = function () {
return arr.reduce(function (x, y) {
return x + y;
});
}
return sum;
}
当我们调用lazy_sum()
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求和函数:
var f = lazy_sum([1, 2, 3, 4, 5]); // function sum()
调用函数f
时,才真正计算求和的结果:
f(); // 15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在函数lazy_sum
中又定义了函数sum
,并且,内部函数sum
可以引用外部函数lazy_sum
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当lazy_sum
返回函数sum
时,相关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这种称为“闭包(Closure)”的程序结构拥有极大的威力。
请再注意一点,当我们调用lazy_sum()
时,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函数,即使传入相同的参数:
var f1 = lazy_sum([1, 2, 3, 4, 5]);
var f2 = lazy_sum([1, 2, 3, 4, 5]);
f1 === f2; // false
f1()
和f2()
的调用结果互不影响。
闭包
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r
,所以,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所以,闭包用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可不容易。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返回的函数并没有立刻执行,而是直到调用了f()
才执行。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function count() {
var arr = [];
for (var i=1; i<=3; i++) {
arr.push(function () {
return i * i;
});
}
return arr;
}
var results = count();
var f1 = results[0];
var f2 = results[1];
var f3 = results[2];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次循环,都创建了一个新的函数,然后,把创建的3个函数都添加到一个Array
中返回了。
你可能认为调用f1()
,f2()
和f3()
结果应该是1
,4
,9
,但实际结果是:
f1(); // 16
f2(); // 16
f3(); // 16
全部都是16
!原因就在于返回的函数引用了变量i
,但它并非立刻执行。等到3个函数都返回时,它们所引用的变量i
已经变成了4
,因此最终结果为16
。
返回闭包时牢记的一点就是: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
function count() {
var arr = [];
for (var i=1; i<=3; i++) {
arr.push((function (n) {
return function () {
return n * n;
}
})(i));
}
return arr;
}
var results = count();
var f1 = results[0];
var f2 = results[1];
var f3 = results[2];
f1(); // 1
f2(); // 4
f3(); // 9
注意这里用了一个“创建一个匿名函数并立刻执行”的语法: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3); // 9
理论上讲,创建一个匿名函数并立刻执行可以这么写: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 (3);
但是由于JavaScript语法解析的问题,会报SyntaxError错误,因此需要用括号把整个函数定义括起来: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 (3);
通常,一个立即执行的匿名函数可以把函数体拆开,一般这么写: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3);
说了这么多,难道闭包就是为了返回一个函数然后延迟执行吗?
当然不是!闭包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举个栗子: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里,比如Java和C++,要在对象内部封装一个私有变量,可以用private
修饰一个成员变量。
在没有class
机制,只有函数的语言里,借助闭包,同样可以封装一个私有变量。我们用JavaScript创建一个计数器:
'use strict';
function create_counter(initial) {
var x = initial || 0;
return {
inc: function () {
x += 1;
return x;
}
}
}
它用起来像这样:
var c1 = create_counter();
c1.inc(); // 1
c1.inc(); // 2
c1.inc(); // 3
var c2 = create_counter(10);
c2.inc(); // 11
c2.inc(); // 12
c2.inc(); // 13
在返回的对象中,实现了一个闭包,该闭包携带了局部变量x
,并且,从外部代码根本无法访问到变量x
。换句话说,闭包就是携带状态的函数,并且它的状态可以完全对外隐藏起来。
闭包还可以把多参数的函数变成单参数的函数。例如,要计算xy可以用Math.pow(x, y)
函数,不过考虑到经常计算x2或x3,我们可以利用闭包创建新的函数pow2
和pow3
:
'use strict';function make_pow(n) { return function (x) { return Math.pow(x, n); }}
** Run
脑洞大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阿隆佐·邱奇的帅哥,发现只需要用函数,就可以用计算机实现运算,而不需要0
、1
、2
、3
这些数字和+
、-
、*
、/
这些符号。
JavaScript支持函数,所以可以用JavaScript用函数来写这些计算。来试试:
ES6标准新增了一种新的函数:Arrow Function(箭头函数)。
为什么叫Arrow Function?因为它的定义用的就是一个箭头:
x => x * x
上面的箭头函数相当于: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
在继续学习箭头函数之前,请测试你的浏览器是否支持ES6的Arrow Function:
'use strict';
var fn = x => x * x;
console.log('你的浏览器支持ES6的Arrow Function!');
箭头函数相当于匿名函数,并且简化了函数定义。箭头函数有两种格式,一种像上面的,只包含一个表达式,连{ ... }
和return
都省略掉了。还有一种可以包含多条语句,这时候就不能省略{ ... }
和return
:
x => {
if (x > 0) {
return x * x;
}
else {
return - x * x;
}
}
如果参数不是一个,就需要用括号()
括起来:
// 两个参数:
(x, y) => x * x + y * y
// 无参数:
() => 3.14
// 可变参数:
(x, y, ...rest) => {
var i, sum = x + y;
for (i=0; i
如果要返回一个对象,就要注意,如果是单表达式,这么写的话会报错:
// SyntaxError:
x => { foo: x }
因为和函数体的{ ... }
有语法冲突,所以要改为:
// ok:
x => ({ foo: x })
this
箭头函数看上去是匿名函数的一种简写,但实际上,箭头函数和匿名函数有个明显的区别:箭头函数内部的this
是词法作用域,由上下文确定。
回顾前面的例子,由于JavaScript函数对this
绑定的错误处理,下面的例子无法得到预期结果: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function () {
return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window或undefined
};
return fn();
}
};
现在,箭头函数完全修复了this
的指向,this
总是指向词法作用域,也就是外层调用者obj
: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 =>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obj对象
return fn();
}
};
obj.getAge(); // 25
如果使用箭头函数,以前的那种hack写法:
var that = this;
就不再需要了。
由于this
在箭头函数中已经按照词法作用域绑定了,所以,用call()
或者apply()
调用箭头函数时,无法对this
进行绑定,即传入的第一个参数被忽略: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year)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y) => y - this.birth; // this.birth仍是1990
return fn.call({birth:2000}, year);
}
};
obj.getAge(2015); // 25
如果使用箭头函数,以前的那种hack写法:
var that = this;
就不再需要了。
由于this
在箭头函数中已经按照词法作用域绑定了,所以,用call()
或者apply()
调用箭头函数时,无法对this
进行绑定,即传入的第一个参数被忽略: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year)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y) => y - this.birth; // this.birth仍是1990
return fn.call({birth:2000}, year);
}
};
obj.getAge(2015); // 25
generator
generator(生成器)是ES6标准引入的新的数据类型。一个generator看上去像一个函数,但可以返回多次。
ES6定义generator标准的哥们借鉴了Python的generator的概念和语法,如果你对Python的generator很熟悉,那么ES6的generator就是小菜一碟了。如果你对Python还不熟,赶快恶补Python教程!。
我们先复习函数的概念。一个函数是一段完整的代码,调用一个函数就是传入参数,然后返回结果:
function foo(x) {
return x + x;
}
var r = foo(1); // 调用foo函数
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遇到return
语句(函数末尾如果没有return
,就是隐含的return undefined;
),控制权无法交回被调用的代码。
generator跟函数很像,定义如下:
function* foo(x) {
yield x + 1;
yield x + 2;
return x + 3;
}
generator和函数不同的是,generator由function*
定义(注意多出的*
号),并且,除了return
语句,还可以用yield
返回多次。
大多数同学立刻就晕了,generator就是能够返回多次的“函数”?返回多次有啥用?
还是举个栗子吧。
我们以一个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它由0
,1
开头:
0 1 1 2 3 5 8 13 21 34 ...
要编写一个产生斐波那契数列的函数,可以这么写: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arr = [0, 1];
while (arr.length < max) {
[a, b] = [b, a + b];
arr.push(b);
}
return arr;
}
// 测试:
fib(5); // [0, 1, 1, 2, 3]
fib(10); // [0, 1, 1, 2, 3, 5, 8, 13, 21, 34]
函数只能返回一次,所以必须返回一个Array
。但是,如果换成generator,就可以一次返回一个数,不断返回多次。用generator改写如下: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n = 0;
while (n < max) {
yield a;
[a, b] = [b, a + b];
n ++;
}
return;
}
直接调用试试:
fib(5); // fib {[[GeneratorStatus]]: "suspended", [[GeneratorReceiver]]: Window}
直接调用一个generator和调用函数不一样,fib(5)
仅仅是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对象,还没有去执行它。
调用generator对象有两个方法,一是不断地调用generator对象的next()
方法:
var f = fib(5);
f.next(); // {value: 0,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3,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next()
方法会执行generator的代码,然后,每次遇到yield x;
就返回一个对象{value: x, done: true/false}
,然后“暂停”。返回的value
就是yield
的返回值,done
表示这个generator是否已经执行结束了。如果done
为true
,则value
就是return
的返回值。
当执行到done
为true
时,这个generator对象就已经全部执行完毕,不要再继续调用next()
了。
第二个方法是直接用for ... of
循环迭代generator对象,这种方式不需要我们自己判断done
:
'use strict'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n = 0;
while (n < max) {
yield a;
[a, b] = [b, a + b];
n ++;
}
return;
}
for (var x of fib(10)) {
console.log(x); // 依次输出0, 1, 1, 2, 3, ...
}
Run
0
1
1
2
3
5
8
13
21
34
generator和普通函数相比,有什么用?
因为generator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多次返回,所以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可以记住执行状态的函数,利用这一点,写一个generator就可以实现需要用面向对象才能实现的功能。例如,用一个对象来保存状态,得这么写:
var fib = {
a: 0,
b: 1,
n: 0,
max: 5,
next: function () {
var
r = this.a,
t = this.a + this.b;
this.a = this.b;
this.b = t;
if (this.n < this.max) {
this.n ++;
return r;
} else {
return undefined;
}
}
};
用对象的属性来保存状态,相当繁琐。
generator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把异步回调代码变成“同步”代码。这个好处要等到后面学了AJAX以后才能体会到。
没有generator之前的黑暗时代,用AJAX时需要这么写代码:
ajax('http://url-1', data1,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2', data2,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3', data3,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return success(result);
});
});
});
回调越多,代码越难看。
有了generator的美好时代,用AJAX时可以这么写:
try {
r1 = yield ajax('http://url-1', data1);
r2 = yield ajax('http://url-2', data2);
r3 = yield ajax('http://url-3', data3);
success(r3);
}
catch (err) {
handle(err);
}
看上去是同步的代码,实际执行是异步的。
Date
在JavaScript中,Date
对象用来表示日期和时间。
要获取系统当前时间,用:
var now = new Date();
now; // Wed Jun 24 2015 19:49:22 GMT+0800 (CST)
now.getFullYear(); // 2015, 年份
now.getMonth(); // 5, 月份,注意月份范围是0~11,5表示六月
now.getDate(); // 24, 表示24号
now.getDay(); // 3, 表示星期三
now.getHours(); // 19, 24小时制
now.getMinutes(); // 49, 分钟
now.getSeconds(); // 22, 秒
now.getMilliseconds(); // 875, 毫秒数
now.getTime(); // 1435146562875, 以number形式表示的时间戳
注意,当前时间是浏览器从本机操作系统获取的时间,所以不一定准确,因为用户可以把当前时间设定为任何值。
如果要创建一个指定日期和时间的Date
对象,可以用:
var d = new Date(2015, 5, 19, 20, 15, 30, 123);
d; // Fri Jun 19 2015 20:15:30 GMT+0800 (CST)
你可能观察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坑爹的地方,就是JavaScript的月份范围用整数表示是0~11,0
表示一月,1
表示二月……,所以要表示6月,我们传入的是5
!这绝对是JavaScript的设计者当时脑抽了一下,但是现在要修复已经不可能了。
JavaScript的Date对象月份值从0开始,牢记0=1月,1=2月,2=3月,……,11=12月。
第二种创建一个指定日期和时间的方法是解析一个符合ISO 8601格式的字符串:
var d = Date.parse('2015-06-24T19:49:22.875+08:00');
d; // 1435146562875
但它返回的不是Date
对象,而是一个时间戳。不过有时间戳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转换为一个Date
:
var d = new Date(1435146562875);
d; // Wed Jun 24 2015 19:49:22 GMT+0800 (CST)
d.getMonth(); // 5
使用Date.parse()时传入的字符串使用实际月份01~12,转换为Date对象后getMonth()获取的月份值为0~11。
时区
Date
对象表示的时间总是按浏览器所在时区显示的,不过我们既可以显示本地时间,也可以显示调整后的UTC时间:
var d = new Date(1435146562875);
d.toLocaleString(); // '2015/6/24 下午7:49:22',本地时间(北京时区+8:00),显示的字符串与操作系统设定的格式有关
d.toUTCString(); // 'Wed, 24 Jun 2015 11:49:22 GMT',UTC时间,与本地时间相差8小时
那么在JavaScript中如何进行时区转换呢?实际上,只要我们传递的是一个number
类型的时间戳,我们就不用关心时区转换。任何浏览器都可以把一个时间戳正确转换为本地时间。
时间戳是个什么东西?时间戳是一个自增的整数,它表示从1970年1月1日零时整的GMT时区开始的那一刻,到现在的毫秒数。假设浏览器所在电脑的时间是准确的,那么世界上无论哪个时区的电脑,它们此刻产生的时间戳数字都是一样的,所以,时间戳可以精确地表示一个时刻,并且与时区无关。
所以,我们只需要传递时间戳,或者把时间戳从数据库里读出来,再让JavaScript自动转换为当地时间就可以了。
要获取当前时间戳,可以用:
'use strict';
if (Date.now) {
console.log(Date.now()); // 老版本IE没有now()方法
} else {
console.log(new Date().getTime());
}
Run
1575698752922
JSON
JSON是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的缩写,它是一种数据交换格式。
在JSON出现之前,大家一直用XML来传递数据。因为XML是一种纯文本格式,所以它适合在网络上交换数据。XML本身不算复杂,但是,加上DTD、XSD、XPath、XSLT等一大堆复杂的规范以后,任何正常的软件开发人员碰到XML都会感觉头大了,最后大家发现,即使你努力钻研几个月,也未必搞得清楚XML的规范。
终于,在2002年的一天,道格拉斯·克罗克福特(Douglas Crockford)同学为了拯救深陷水深火热同时又被某几个巨型软件企业长期愚弄的软件工程师,发明了JSON这种超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道格拉斯同学长期担任雅虎的高级架构师,自然钟情于JavaScript。他设计的JSON实际上是JavaScript的一个子集。在JSON中,一共就这么几种数据类型:
- number:和JavaScript的
number
完全一致; - boolean:就是JavaScript的
true
或false
; - string:就是JavaScript的
string
; - null:就是JavaScript的
null
; - array:就是JavaScript的
Array
表示方式——[]
; - object:就是JavaScript的
{ ... }
表示方式。
以及上面的任意组合。
并且,JSON还定死了字符集必须是UTF-8,表示多语言就没有问题了。为了统一解析,JSON的字符串规定必须用双引号""
,Object的键也必须用双引号""
。
由于JSON非常简单,很快就风靡Web世界,并且成为ECMA标准。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有解析JSON的库,而在JavaScript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JSON,因为JavaScript内置了JSON的解析。
把任何JavaScript对象变成JSON,就是把这个对象序列化成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这样才能够通过网络传递给其他计算机。
如果我们收到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只需要把它反序列化成一个JavaScript对象,就可以在JavaScript中直接使用这个对象了。
序列化
让我们先把小明这个对象序列化成JSON格式的字符串:
'use strict';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age: 14,
gender: true,
height: 1.65,
grade: null,
'middle-school': '\"W3C\" Middle School',
skills: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
var s = JSON.stringify(xiaoming);
console.log(s);
Run
{"name":"小明","age":14,"gender":true,"height":1.65,"grade":null,"middle-school":"\"W3C\" Middle School","skills":["JavaScript","Java","Python","Lisp"]}
要输出得好看一些,可以加上参数,按缩进输出:
JSON.stringify(xiaoming, null, ' ');
结果:
{
"name": "小明",
"age": 14,
"gender": true,
"height": 1.65,
"grade": null,
"middle-school": "\"W3C\" Middle School",
"skills": [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
}
第二个参数用于控制如何筛选对象的键值,如果我们只想输出指定的属性,可以传入Array
:
JSON.stringify(xiaoming, ['name', 'skills'], ' ');
结果:
{
"name": "小明",
"skills": [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
}
还可以传入一个函数,这样对象的每个键值对都会被函数先处理:
function convert(key, value) {
if (typeof value === 'string') {
return value.toUpperCase();
}
return value;
}
JSON.stringify(xiaoming, convert, ' ');
上面的代码把所有属性值都变成大写:
{
"name": "小明",
"age": 14,
"gender": true,
"height": 1.65,
"grade": null,
"middle-school": "\"W3C\" MIDDLE SCHOOL",
"skills": [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
}
如果我们还想要精确控制如何序列化小明,可以给xiaoming
定义一个toJSON()
的方法,直接返回JSON应该序列化的数据: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age: 14,
gender: true,
height: 1.65,
grade: null,
'middle-school': '\"W3C\" Middle School',
skills: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toJSON: function () {
return { // 只输出name和age,并且改变了key:
'Name': this.name,
'Age': this.age
};
}
};
JSON.stringify(xiaoming); // '{"Name":"小明","Age":14}'
反序列化
拿到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我们直接用JSON.parse()
把它变成一个JavaScript对象:
JSON.parse('[1,2,3,true]'); // [1, 2, 3, true]
JSON.parse('{"name":"小明","age":14}'); // Object {name: '小明', age: 14}
JSON.parse('true'); // true
JSON.parse('123.45'); // 123.45
JSON.parse()
还可以接收一个函数,用来转换解析出的属性:
'use strict';
var obj = JSON.parse('{"name":"小明","age":14}', function (key, value) {
if (key === 'name') {
return value + '同学';
}
return value;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 // {name: '小明同学', age: 14}
Run
{"name":"小明同学","age":14}
在JavaScript中使用JSON,就是这么简单!
练习
用浏览器访问OpenWeatherMap的天气API,查看返回的JSON数据,然后返回城市、天气预报等信息:
'use strict'
var url = 'https://api.openweathermap.org/data/2.5/forecast?q=Beijing,cn&appid=800f49846586c3ba6e7052cfc89af16c';
$.getJSON(url, function (data) {
var info = {
city: data.city.name,
weather: data.list[0].weather[0].main,
time: data.list[0].dt_txt
};
alert(JSON.stringify(info, null, ' '));
});
Run
创建对象
JavaScript对每个创建的对象都会设置一个原型,指向它的原型对象。
当我们用obj.xxx
访问一个对象的属性时,JavaScript引擎先在当前对象上查找该属性,如果没有找到,就到其原型对象上找,如果还没有找到,就一直上溯到Object.prototype
对象,最后,如果还没有找到,就只能返回undefined
。
例如,创建一个Array
对象:
var arr = [1, 2, 3];
其原型链是:
arr ----> Array.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Array.prototype
定义了indexOf()
、shift()
等方法,因此你可以在所有的Array
对象上直接调用这些方法。
当我们创建一个函数时:
function foo() {
return 0;
}
函数也是一个对象,它的原型链是:
foo ----> Function.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由于Function.prototype
定义了apply()
等方法,因此,所有函数都可以调用apply()
方法。
很容易想到,如果原型链很长,那么访问一个对象的属性就会因为花更多的时间查找而变得更慢,因此要注意不要把原型链搞得太长。
构造函数
除了直接用{ ... }
创建一个对象外,JavaScript还可以用一种构造函数的方法来创建对象。它的用法是,先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function Student(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
你会问,咦,这不是一个普通函数吗?
这确实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在JavaScript中,可以用关键字new
来调用这个函数,并返回一个对象:
var xiaoming = new Student('小明');
xiaoming.name; // '小明'
xiaoming.hello(); // Hello, 小明!
注意,如果不写new
,这就是一个普通函数,它返回undefined
。但是,如果写了new
,它就变成了一个构造函数,它绑定的this
指向新创建的对象,并默认返回this
,也就是说,不需要在最后写return this;
。
新创建的xiaoming
的原型链是:
xiaoming ----> Student.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也就是说,xiaoming
的原型指向函数Student
的原型。如果你又创建了xiaohong
、xiaojun
,那么这些对象的原型与xiaoming
是一样的:
xiaoming ↘
xiaohong -→ Student.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xiaojun ↗
用new Student()
创建的对象还从原型上获得了一个constructor
属性,它指向函数Student
本身:
xiaoming.constructor === Student.prototype.constructor; // true
Student.prototype.constructor === Student; // true
Object.getPrototypeOf(xiaoming) === Student.prototype; // true
xiaoming instanceof Student; // true
看晕了吧?用一张图来表示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就是:
红色箭头是原型链。注意,Student.prototype
指向的对象就是xiaoming
、xiaohong
的原型对象,这个原型对象自己还有个属性constructor
,指向Student
函数本身。
另外,函数Student
恰好有个属性prototype
指向xiaoming
、xiaohong
的原型对象,但是xiaoming
、xiaohong
这些对象可没有prototype
这个属性,不过可以用__proto__
这个非标准用法来查看。
现在我们就认为xiaoming
、xiaohong
这些对象“继承”自Student
。
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注意观察:
xiaoming.name; // '小明'
xiaohong.name; // '小红'
xiaoming.hello; // function: Student.hello()
xiaohong.hello; // function: Student.hello()
xiaoming.hello === xiaohong.hello; // false
xiaoming
和xiaohong
各自的name
不同,这是对的,否则我们无法区分谁是谁了。
xiaoming
和xiaohong
各自的hello
是一个函数,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函数,虽然函数名称和代码都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通过new Student()
创建了很多对象,这些对象的hello
函数实际上只需要共享同一个函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内存。
要让创建的对象共享一个hello
函数,根据对象的属性查找原则,我们只要把hello
函数移动到xiaoming
、xiaohong
这些对象共同的原型上就可以了,也就是Student.prototype
:
修改代码如下:
function Student(name) {
this.name = name;
}
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用new
创建基于原型的JavaScript的对象就是这么简单!
忘记写new怎么办
如果一个函数被定义为用于创建对象的构造函数,但是调用时忘记了写new
怎么办?
在strict模式下,this.name = name
将报错,因为this
绑定为undefined
,在非strict模式下,this.name = name
不报错,因为this
绑定为window
,于是无意间创建了全局变量name
,并且返回undefined
,这个结果更糟糕。
所以,调用构造函数千万不要忘记写new
。为了区分普通函数和构造函数,按照约定,构造函数首字母应当大写,而普通函数首字母应当小写,这样,一些语法检查工具如jslint将可以帮你检测到漏写的new
。
最后,我们还可以编写一个createStudent()
函数,在内部封装所有的new
操作。一个常用的编程模式像这样:
function Student(props) {
this.name = props.name || '匿名'; // 默认值为'匿名'
this.grade = props.grade || 1; // 默认值为1
}
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function createStudent(props) {
return new Student(props || {})
}
这个createStudent()
函数有几个巨大的优点:一是不需要new
来调用,二是参数非常灵活,可以不传,也可以这么传:
var xiaoming = createStudent({
name: '小明'
});
xiaoming.grade; // 1
如果创建的对象有很多属性,我们只需要传递需要的某些属性,剩下的属性可以用默认值。由于参数是一个Object,我们无需记忆参数的顺序。如果恰好从JSON
拿到了一个对象,就可以直接创建出xiaoming
。
原型继承
在传统的基于Class的语言如Java、C++中,继承的本质是扩展一个已有的Class,并生成新的Subclass。
由于这类语言严格区分类和实例,继承实际上是类型的扩展。但是,JavaScript由于采用原型继承,我们无法直接扩展一个Class,因为根本不存在Class这种类型。
但是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先回顾Student
构造函数:
function Student(props) {
this.name = props.name || 'Unnamed';
}
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以及Student
的原型链:
现在,我们要基于Student
扩展出PrimaryStudent
,可以先定义出PrimaryStudent
:
function PrimaryStudent(props) {
// 调用Student构造函数,绑定this变量:
Student.call(this, props);
this.grade = props.grade || 1;
}
但是,调用了Student
构造函数不等于继承了Student
,PrimaryStudent
创建的对象的原型是:
new PrimaryStudent() --> PrimaryStudent.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必须想办法把原型链修改为:
new PrimaryStudent() --> PrimaryStudent.prototype --> Student.prototype --> Object.prototype --> null
这样,原型链对了,继承关系就对了。新的基于PrimaryStudent
创建的对象不但能调用PrimaryStudent.prototype
定义的方法,也可以调用Student.prototype
定义的方法。
如果你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么干:
PrimaryStudent.prototype = Student.prototype;
是不行的!如果这样的话,PrimaryStudent
和Student
共享一个原型对象,那还要定义PrimaryStudent
干啥?
我们必须借助一个中间对象来实现正确的原型链,这个中间对象的原型要指向Student.prototype
。为了实现这一点,参考道爷(就是发明JSON的那个道格拉斯)的代码,中间对象可以用一个空函数F
来实现:
// PrimaryStudent构造函数:
function PrimaryStudent(props) {
Student.call(this, props);
this.grade = props.grade || 1;
}
// 空函数F:
function F() {
}
// 把F的原型指向Student.prototype:
F.prototype = Student.prototype;
// 把PrimaryStudent的原型指向一个新的F对象,F对象的原型正好指向Student.prototype:
PrimaryStudent.prototype = new F();
// 把PrimaryStudent原型的构造函数修复为PrimaryStudent:
PrimaryStudent.prototype.constructor = PrimaryStudent;
// 继续在PrimaryStudent原型(就是new F()对象)上定义方法:
PrimaryStudent.prototype.getGrade = function () {
return this.grade;
};
// 创建xiaoming:
var xiaoming = new PrimaryStudent({
name: '小明',
grade: 2
});
xiaoming.name; // '小明'
xiaoming.grade; // 2
// 验证原型:
xiaoming.__proto__ === PrimaryStudent.prototype; // true
xiaoming.__proto__.__proto__ === Student.prototype; // true
// 验证继承关系:
xiaoming instanceof PrimaryStudent; // true
xiaoming instanceof Student; // true
用一张图来表示新的原型链:
注意,函数F
仅用于桥接,我们仅创建了一个new F()
实例,而且,没有改变原有的Student
定义的原型链。
如果把继承这个动作用一个inherits()
函数封装起来,还可以隐藏F
的定义,并简化代码:
function inherits(Child, Parent) {
var F = function () {};
F.prototype = Parent.prototype;
Child.prototype = new F();
Child.prototype.constructor = Child;
}
这个inherits()
函数可以复用:
function Student(props) {
this.name = props.name || 'Unnamed';
}
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function PrimaryStudent(props) {
Student.call(this, props);
this.grade = props.grade || 1;
}
// 实现原型继承链:
inherits(PrimaryStudent, Student);
// 绑定其他方法到PrimaryStudent原型:
PrimaryStudent.prototype.getGrade = function () {
return this.grade;
};
class继承
在上面的章节中我们看到了JavaScript的对象模型是基于原型实现的,特点是简单,缺点是理解起来比传统的类-实例模型要困难,最大的缺点是继承的实现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并且需要正确实现原型链。
有没有更简单的写法?有!
新的关键字class
从ES6开始正式被引入到JavaScript中。class
的目的就是让定义类更简单。
我们先回顾用函数实现Student
的方法:
function Student(name) {
this.name = name;
}
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如果用新的class
关键字来编写Student
,可以这样写:
class Student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
hello() {
alert('Hello, ' + this.name + '!');
}
}
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class
的定义包含了构造函数constructor
和定义在原型对象上的函数hello()
(注意没有function
关键字),这样就避免了Student.prototype.hello = function () {...}
这样分散的代码。
最后,创建一个Student
对象代码和前面章节完全一样:
var xiaoming = new Student('小明');
xiaoming.hello();
class继承
用class
定义对象的另一个巨大的好处是继承更方便了。想一想我们从Student
派生一个PrimaryStudent
需要编写的代码量。现在,原型继承的中间对象,原型对象的构造函数等等都不需要考虑了,直接通过extends
来实现:
class PrimaryStudent extends Student {
constructor(name, grade) {
super(name); // 记得用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this.grade = grade;
}
myGrade() {
alert('I am at grade ' + this.grade);
}
}
注意
PrimaryStudent
的定义也是class关键字实现的,而extends
则表示原型链对象来自Student
。子类的构造函数可能会与父类不太相同,例如,PrimaryStudent
需要name
和grade
两个参数,并且需要通过super(name)
来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否则父类的name
属性无法正常初始化。
PrimaryStudent
已经自动获得了父类Student
的hello
方法,我们又在子类中定义了新的myGrade
方法。
ES6引入的class
和原有的JavaScript原型继承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它们没有任何区别,class
的作用就是让JavaScript引擎去实现原来需要我们自己编写的原型链代码。简而言之,用class
的好处就是极大地简化了原型链代码。
你一定会问,class
这么好用,能不能现在就用上?
现在用还早了点,因为不是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支持ES6的class。如果一定要现在就用上,就需要一个工具把class
代码转换为传统的prototype
代码,可以试试Babel这个工具。
浏览器对象
JavaScript可以获取浏览器提供的很多对象,并进行操作。
window
window
对象不但充当全局作用域,而且表示浏览器窗口。
window
对象有innerWidth
和innerHeight
属性,可以获取浏览器窗口的内部宽度和高度。内部宽高是指除去菜单栏、工具栏、边框等占位元素后,用于显示网页的净宽高。
兼容性:IE<=8不支持。
'use strict';
// 可以调整浏览器窗口大小试试:
console.log('window inner size: ' + window.innerWidth + ' x ' + window.innerHeight);
Run
window inner size: 1101 x 1315
对应的,还有一个outerWidth
和outerHeight
属性,可以获取浏览器窗口的整个宽高。
navigator
navigator
对象表示浏览器的信息,最常用的属性包括:
- navigator.appName:浏览器名称;
- navigator.appVersion:浏览器版本;
- navigator.language:浏览器设置的语言;
- navigator.platform:操作系统类型;
- navigator.userAgent:浏览器设定的
User-Agent
字符串。
'use strict';
console.log('appName = ' + navigator.appName);
console.log('appVersion = ' + navigator.appVersion);
console.log('language = ' + navigator.language);
console.log('platform = ' + navigator.platform);
console.log('userAgent = ' + navigator.userAgent);
Run
appName = Netscape
appVersion = 5.0 (X11; Linux x86_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5.0.3770.100 Safari/537.36
language = en-US
platform = Linux x86_64
userAgent = Mozilla/5.0 (X11; Linux x86_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5.0.3770.100 Safari/537.36
请注意,navigator
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用户修改,所以JavaScript读取的值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初学者为了针对不同浏览器编写不同的代码,喜欢用if
判断浏览器版本,例如:
var width;
if (getIEVersion(navigator.userAgent) < 9) {
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 else {
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但这样既可能判断不准确,也很难维护代码。正确的方法是充分利用JavaScript对不存在属性返回undefined
的特性,直接用短路运算符||
计算:
var 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screen
screen
对象表示屏幕的信息,常用的属性有:
- screen.width:屏幕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 screen.height:屏幕高度,以像素为单位;
- screen.colorDepth:返回颜色位数,如8、16、24。
'use strict';
console.log('Screen size = ' + screen.width + ' x ' + screen.height);
Run
Screen size = 2160 x 1440
location
location
对象表示当前页面的URL信息。例如,一个完整的URL:
http://www.example.com:8080/path/index.html?a=1&b=2#TOP
可以用location.href
获取。要获得URL各个部分的值,可以这么写:
location.protocol; // 'http'
location.host; // 'www.example.com'
location.port; // '8080'
location.pathname; // '/path/index.html'
location.search; // '?a=1&b=2'
location.hash; // 'TOP'
要加载一个新页面,可以调用location.assign()
。如果要重新加载当前页面,调用location.reload()
方法非常方便。
'use strict';
if (confirm('重新加载当前页' + location.href + '?')) {
location.reload();
} else {
location.assign('/'); // 设置一个新的URL地址
}
document
document
对象表示当前页面。由于HTML在浏览器中以DOM形式表示为树形结构,document
对象就是整个DOM树的根节点。
document
的title
属性是从HTML文档中的
读取的,但是可以动态改变:
'use strict';
document.title = '努力学习JavaScript!';
请观察浏览器窗口标题的变化。
要查找DOM树的某个节点,需要从document
对象开始查找。最常用的查找是根据ID和Tag Name。
我们先准备HTML数据:
用document
对象提供的getElementById()
和getElementsByTagName()
可以按ID获得一个DOM节点和按Tag名称获得一组DOM节点:
'use strict';
var 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ink-menu');
var drink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t');
var i, s;
s = '提供的饮料有:';
for (i=0; i
Run
提供的饮料有:摩卡,酸奶,果汁,
document
对象还有一个cookie
属性,可以获取当前页面的Cookie。
Cookie是由服务器发送的key-value标示符。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但是服务器要区分到底是哪个用户发过来的请求,就可以用Cookie来区分。当一个用户成功登录后,服务器发送一个Cookie给浏览器,例如user=ABC123XYZ(加密的字符串)...
,此后,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会在请求头附上这个Cookie,服务器根据Cookie即可区分出用户。
Cookie还可以存储网站的一些设置,例如,页面显示的语言等等。
JavaScript可以通过document.cookie
读取到当前页面的Cookie:
document.cookie; // 'v=123; remember=true; prefer=zh'
由于JavaScript能读取到页面的Cookie,而用户的登录信息通常也存在Cookie中,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在HTML页面中引入第三方的JavaScript代码是允许的:
...
如果引入的第三方的JavaScript中存在恶意代码,则www.foo.com
网站将直接获取到www.example.com
网站的用户登录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在设置Cookie时可以使用httpOnly
,设定了httpOnly
的Cookie将不能被JavaScript读取。这个行为由浏览器实现,主流浏览器均支持httpOnly
选项,IE从IE6 SP1开始支持。
为了确保安全,服务器端在设置Cookie时,应该始终坚持使用httpOnly
。
history
history
对象保存了浏览器的历史记录,JavaScript可以调用history
对象的back()
或forward ()
,相当于用户点击了浏览器的“后退”或“前进”按钮。
这个对象属于历史遗留对象,对于现代Web页面来说,由于大量使用AJAX和页面交互,简单粗暴地调用history.back()
可能会让用户感到非常愤怒。
新手开始设计Web页面时喜欢在登录页登录成功时调用history.back()
,试图回到登录前的页面。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任何情况,你都不应该使用history
这个对象了。
更新DOM
拿到一个DOM节点后,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新。
可以直接修改节点的文本,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修改innerHTML
属性,这个方式非常强大,不但可以修改一个DOM节点的文本内容,还可以直接通过HTML片段修改DOM节点内部的子树:
// 获取...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设置文本为abc:
p.innerHTML = 'ABC'; // ABC
// 设置HTML:
p.innerHTML = 'ABC RED XYZ';
// ...
的内部结构已修改
用innerHTML
时要注意,是否需要写入HTML。如果写入的字符串是通过网络拿到了,要注意对字符编码来避免XSS攻击。
第二种是修改innerText
或textContent
属性,这样可以自动对字符串进行HTML编码,保证无法设置任何HTML标签:
// 获取...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设置文本:
p.innerText = '';
// HTML被自动编码,无法设置一个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扰乱了浏览器对form的正常提交。浏览器默认点击时提交表单,或者用户在最后一个输入框按回车键。因此,第二种方式是响应
本身的
onsubmit
事件,在提交form时作修改:
注意要return true
来告诉浏览器继续提交,如果return false
,浏览器将不会继续提交form,这种情况通常对应用户输入有误,提示用户错误信息后终止提交form。
在检查和修改时,要充分利用
来传递数据。
例如,很多登录表单希望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但是,安全考虑,提交表单时不传输明文口令,而是口令的MD5。普通JavaScript开发人员会直接修改:
这个做法看上去没啥问题,但用户输入了口令提交时,口令框的显示会突然从几个*
变成32个*
(因为MD5有32个字符)。
要想不改变用户的输入,可以利用实现:
注意到id
为md5-password
的标记了
name="password"
,而用户输入的id
为input-password
的没有
name
属性。没有name
属性的的数据不会被提交。
操作文件
在HTML表单中,可以上传文件的唯一控件就是。
注意:当一个表单包含时,表单的
enctype
必须指定为multipart/form-data
,method
必须指定为post
,浏览器才能正确编码并以multipart/form-data
格式发送表单的数据。
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只允许用户点击来选择本地文件,用JavaScript对
的
value
赋值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用户选择了上传某个文件后,JavaScript也无法获得该文件的真实路径:
通常,上传的文件都由后台服务器处理,JavaScript可以在提交表单时对文件扩展名做检查,以便防止用户上传无效格式的文件:
通常,上传的文件都由后台服务器处理,JavaScript可以在提交表单时对文件扩展名做检查,以便防止用户上传无效格式的文件:
var f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file-upload');
var filename = f.value; // 'C:\fakepath\test.png'
if (!filename || !(filename.endsWith('.jpg') || filename.endsWith('.png') || filename.endsWith('.gif'))) {
alert('Can only upload image file.');
return false;
}
File API
由于JavaScript对用户上传的文件操作非常有限,尤其是无法读取文件内容,使得很多需要操作文件的网页不得不用Flash这样的第三方插件来实现。
随着HTML5的普及,新增的File API允许JavaScript读取文件内容,获得更多的文件信息。
HTML5的File API提供了File
和FileReader
两个主要对象,可以获得文件信息并读取文件。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读取用户选取的图片文件,并在一个 图片预览: 上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通过HTML5的File API读取文件内容。以DataURL的形式读取到的文件是一个字符串,类似于 上面的代码还演示了JavaScript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单线程执行模式。在JavaScript中,浏览器的JavaScript执行引擎在执行JavaScript代码时,总是以单线程模式执行,也就是说,任何时候,JavaScript代码都不可能同时有多于1个线程在执行。 你可能会问,单线程模式执行的JavaScript,如何处理多任务? 在JavaScript中,执行多任务实际上都是异步调用,比如上面的代码: 就会发起一个异步操作来读取文件内容。因为是异步操作,所以我们在JavaScript代码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操作结束,因此需要先设置一个回调函数: 当文件读取完成后,JavaScript引擎将自动调用我们设置的回调函数。执行回调函数时,文件已经读取完毕,所以我们可以在回调函数内部安全地获得文件内容。 AJAX不是JavaScript的规范,它只是一个哥们“发明”的缩写: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意思就是用JavaScript执行异步网络请求。 如果仔细观察一个Form的提交,你就会发现,一旦用户点击“Submit”按钮,表单开始提交,浏览器就会刷新页面,然后在新页面里告诉你操作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不幸由于网络太慢或者其他原因,就会得到一个404页面。 这就是Web的运作原理:一次HTTP请求对应一个页面。 如果要让用户留在当前页面中,同时发出新的HTTP请求,就必须用JavaScript发送这个新请求,接收到数据后,再用JavaScript更新页面,这样一来,用户就感觉自己仍然停留在当前页面,但是数据却可以不断地更新。 最早大规模使用AJAX的就是Gmail,Gmail的页面在首次加载后,剩下的所有数据都依赖于AJAX来更新。 用JavaScript写一个完整的AJAX代码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注意:AJAX请求是异步执行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回调函数获得响应。 在现代浏览器上写AJAX主要依靠 对于低版本的IE,需要换一个 如果你想把标准写法和IE写法混在一起,可以这么写: 通过检测 当创建了 注意,千万不要把第三个参数指定为 最后调用 上面代码的URL使用的是相对路径。如果你把它改为 这是因为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导致的。默认情况下,JavaScript在发送AJAX请求时,URL的域名必须和当前页面完全一致。 完全一致的意思是,域名要相同( 那是不是用JavaScript无法请求外域(就是其他网站)的URL了呢?方法还是有的,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是通过Flash插件发送HTTP请求,这种方式可以绕过浏览器的安全限制,但必须安装Flash,并且跟Flash交互。不过Flash用起来麻烦,而且现在用得也越来越少了。 二是通过在同源域名下架设一个代理服务器来转发,JavaScript负责把请求发送到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再把结果返回,这样就遵守了浏览器的同源策略。这种方式麻烦之处在于需要服务器端额外做开发。 第三种方式称为JSONP,它有个限制,只能用GET请求,并且要求返回JavaScript。这种方式跨域实际上是利用了浏览器允许跨域引用JavaScript资源: JSONP通常以函数调用的形式返回,例如,返回JavaScript内容如下: 这样一来,我们如果在页面中先准备好 以163的股票查询URL为例,对于URL:http://api.money.126.net/data/feed/0000001,1399001?callback=refreshPrice,你将得到如下返回: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在页面中准备好回调函数: 当前价格: 最后用 就完成了跨域加载数据。 如果浏览器支持HTML5,那么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使用新的跨域策略:CORS了。 CORS全称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是HTML5规范定义的如何跨域访问资源。 了解CORS前,我们先搞明白概念: Origin表示本域,也就是浏览器当前页面的域。当JavaScript向外域(如sina.com)发起请求后,浏览器收到响应后,首先检查 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 假设本域是 可见,跨域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方服务器是否愿意给你设置一个正确的 上面这种跨域请求,称之为“简单请求”。简单请求包括GET、HEAD和POST(POST的Content-Type类型 仅限 无论你是否需要用JavaScript通过CORS跨域请求资源,你都要了解CORS的原理。最新的浏览器全面支持HTML5。在引用外域资源时,除了JavaScript和CSS外,都要验证CORS。例如,当你引用了某个第三方CDN上的字体文件时: 如果该CDN服务商未正确设置 对于PUT、DELETE以及其他类型如 服务器必须响应并明确指出允许的Method: 浏览器确认服务器响应的 由于以 在JavaScript的世界中,所有代码都是单线程执行的。 由于这个“缺陷”,导致JavaScript的所有网络操作,浏览器事件,都必须是异步执行。异步执行可以用回调函数实现: 观察上述代码执行,在Chrome的控制台输出可以看到: 可见,异步操作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触发一个函数调用。 AJAX就是典型的异步操作。以上一节的代码为例: 把回调函数 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比如写成这样: 这种链式写法的好处在于,先统一执行AJAX逻辑,不关心如何处理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调用 古人云:“君子一诺千金”,这种“承诺将来会执行”的对象在JavaScript中称为Promise对象。 Promise有各种开源实现,在ES6中被统一规范,由浏览器直接支持。先测试一下你的浏览器是否支持Promise: Run 我们先看一个最简单的Promise例子:生成一个0-2之间的随机数,如果小于1,则等待一段时间后返回成功,否则返回失败: 这个 有了执行函数,我们就可以用一个Promise对象来执行它,并在将来某个时刻获得成功或失败的结果: 变量 当 Promise对象可以串联起来,所以上述代码可以简化为: 实际测试一下,看看Promise是如何异步执行的: Run 可见Promise最大的好处是在异步执行的流程中,把执行代码和处理结果的代码清晰地分离了: Promise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有若干个异步任务,需要先做任务1,如果成功后再做任务2,任何任务失败则不再继续并执行错误处理函数。 要串行执行这样的异步任务,不用Promise需要写一层一层的嵌套代码。有了Promise,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写: 其中,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串行执行一系列需要异步计算获得结果的任务: Run 除了串行执行若干异步任务外,Promise还可以并行执行异步任务。 试想一个页面聊天系统,我们需要从两个不同的URL分别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好友列表,这两个任务是可以并行执行的,用 有些时候,多个异步任务是为了容错。比如,同时向两个URL读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只需要获得先返回的结果即可。这种情况下,用 由于 如果我们组合使用Promise,就可以把很多异步任务以并行和串行的方式组合起来执行。var
fileInpu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mage-file'),
info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file-info'),
previe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mage-preview');
// 监听change事件:
fileInput.addEventListener('change', function () {
// 清除背景图片:
preview.style.backgroundImage = '';
// 检查文件是否选择:
if (!fileInput.value) {
info.innerHTML = '没有选择文件';
return;
}
// 获取File引用:
var file = fileInput.files[0];
// 获取File信息:
info.innerHTML = '文件: ' + file.name + '
' +
'大小: ' + file.size + '
' +
'修改: ' + file.lastModifiedDate;
if (file.type !== 'image/jpeg' && file.type !== 'image/png' && file.type !== 'image/gif') {
alert('不是有效的图片文件!');
return;
}
// 读取文件:
var reader = new FileReader();
reader.onload = function(e) {
var
data = e.target.result; // 'data:image/jpeg;base64,/9j/4AAQSk...(base64编码)...'
preview.style.backgroundImage = 'url(' + data + ')';
};
// 以DataURL的形式读取文件:
reader.readAsDataURL(file);
});
data:image/jpeg;base64,/9j/4AAQSk...(base64编码)...
,常用于设置图像。如果需要服务器端处理,把字符串base64,
后面的字符发送给服务器并用Base64解码就可以得到原始文件的二进制内容。回调
reader.readAsDataURL(file);
reader.onload = function(e) {
// 当文件读取完成后,自动调用此函数:
};
AJAX
XMLHttpRequest
对象:'use strict';
function success(text) {
var textare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response-text');
textarea.value = text;
}
function fail(code) {
var textare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response-text');
textarea.value = 'Error code: ' + code;
}
var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新建XMLHttpRequest对象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 状态发生变化时,函数被回调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 成功完成
// 判断响应结果:
if (request.status === 200) {
// 成功,通过responseText拿到响应的文本:
return 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 失败,根据响应码判断失败原因:
return fail(request.status);
}
} else {
// HTTP请求还在继续...
}
}
// 发送请求:
request.open('GET', '/api/categories');
request.send();
alert('请求已发送,请等待响应...');
ActiveXObject
对象:'use strict';
function success(text) {
var textare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e-response-text');
textarea.value = text;
}
function fail(code) {
var textare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e-response-text');
textarea.value = 'Error code: ' + code;
}
var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新建Microsoft.XMLHTTP对象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 状态发生变化时,函数被回调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 成功完成
// 判断响应结果:
if (request.status === 200) {
// 成功,通过responseText拿到响应的文本:
return 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 失败,根据响应码判断失败原因:
return fail(request.status);
}
} else {
// HTTP请求还在继续...
}
}
// 发送请求:
request.open('GET', '/api/categories');
request.send();
alert('请求已发送,请等待响应...');
var request;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window
对象是否有XMLHttpRequest
属性来确定浏览器是否支持标准的XMLHttpRequest
。注意,不要根据浏览器的navigator.userAgent
来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某个JavaScript特性,一是因为这个字符串本身可以伪造,二是通过IE版本判断JavaScript特性将非常复杂。XMLHttpRequest
对象后,要先设置onreadystatechange
的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通常我们只需通过readyState === 4
判断请求是否完成,如果已完成,再根据status === 200
判断是否是一个成功的响应。XMLHttpRequest
对象的open()
方法有3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指定是GET
还是POST
,第二个参数指定URL地址,第三个参数指定是否使用异步,默认是true
,所以不用写。false
,否则浏览器将停止响应,直到AJAX请求完成。如果这个请求耗时10秒,那么10秒内你会发现浏览器处于“假死”状态。send()
方法才真正发送请求。GET
请求不需要参数,POST
请求需要把body部分以字符串或者FormData
对象传进去。安全限制
'http://www.sina.com.cn/'
,再运行,肯定报错。在Chrome的控制台里,还可以看到错误信息。www.example.com
和example.com
不同),协议要相同(http
和https
不同),端口号要相同(默认是:80
端口,它和:8080
就不同)。有的浏览器口子松一点,允许端口不同,大多数浏览器都会严格遵守这个限制。'/proxy?url=http://www.sina.com.cn'
...
...
foo('data');
foo()
函数,然后给页面动态加一个节点,相当于动态读取外域的JavaScript资源,最后就等着接收回调了。
refreshPrice({"0000001":{"code": "0000001", ... });
function refreshPrice(data) {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jsonp');
p.innerHTML = '当前价格:' +
data['0000001'].name +': ' +
data['0000001'].price + ';' +
data['1399001'].name + ': ' +
data['1399001'].price;
}
getPrice()
函数触发:function getPrice() {
var
j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js.src = 'http://api.money.126.net/data/feed/0000001,1399001?callback=refreshPrice';
head.appendChild(js);
}
CORS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是否包含本域,如果是,则此次跨域请求成功,如果不是,则请求失败,JavaScript将无法获取到响应的任何数据。my.com
,外域是sina.com
,只要响应头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为http://my.com
,或者是*
,本次请求就可以成功。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决定权始终在对方手中。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ultipart/form-data
和text/plain
),并且不能出现任何自定义头(例如,X-Custom: 12345
),通常能满足90%的需求。/* CSS */
@font-face {
font-family: 'FontAwesome';
src: url('http://cdn.com/fonts/fontawesome.ttf') format('truetype');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那么浏览器无法加载字体资源。application/json
的POST请求,在发送AJAX请求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一个OPTIONS
请求(称为preflighted请求)到这个URL上,询问目标服务器是否接受:OPTIONS /path/to/resource HTTP/1.1
Host: bar.com
Origin: http://my.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HTTP/1.1 200 OK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y.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 GET, PUT, OPTIONS
Access-Control-Max-Age: 86400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头确实包含将要发送的AJAX请求的Method,才会继续发送AJAX,否则,抛出一个错误。POST
、PUT
方式传送JSON格式的数据在REST中很常见,所以要跨域正确处理POST
和PUT
请求,服务器端必须正确响应OPTIONS
请求。Promise
function callback() {
console.log('Done');
}
console.log('before setTimeout()');
setTimeout(callback, 1000); // 1秒钟后调用callback函数
console.log('after setTimeout()');
before setTimeout()
after setTimeout()
(等待1秒后)
Done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turn 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return fail(request.status);
}
}
}
success(request.responseText)
和fail(request.status)
写到一个AJAX操作里很正常,但是不好看,而且不利于代码复用。var ajax = ajaxGet('http://...');
ajax.ifSuccess(success)
.ifFail(fail);
success
函数或fail
函数。'use strict';
new Promise(function () {});
// 直接运行测试:
console.log('支持Promise!');
支持Promise!
function test(resolve, reject) {
var timeOut = Math.random() * 2;
log('set timeout to: ' + timeOut + ' seconds.');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timeOut < 1) {
log('call resolve()...');
resolve('200 OK');
}
else {
log('call reject()...');
reject('timeout in ' + timeOut + ' seconds.');
}
}, timeOut * 1000);
}
test()
函数有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都是函数,如果执行成功,我们将调用resolve('200 OK')
,如果执行失败,我们将调用reject('timeout in ' + timeOut + ' seconds.')
。可以看出,test()
函数只关心自身的逻辑,并不关心具体的resolve
和reject
将如何处理结果。var p1 = new Promise(test);
var p2 = p1.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
var p3 = p2.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p1
是一个Promise对象,它负责执行test
函数。由于test
函数在内部是异步执行的,当test
函数执行成功时,我们告诉Promise对象:// 如果成功,执行这个函数:
p1.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
test
函数执行失败时,我们告诉Promise对象:p2.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new Promise(test).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成功:' + result);
}).catch(function (reason) {
console.log('失败:' + reason);
});
'use strict';
// 清除log:
var logg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promise-log');
while (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logging.removeChild(logging.children[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 输出log到页面:
function log(s) {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s;
logging.appendChild(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log('start new Promise...');
var timeOut = Math.random() * 2;
log('set timeout to: ' + timeOut + ' seconds.');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timeOut < 1) {
log('call resolve()...');
resolve('200 OK');
}
else {
log('call reject()...');
reject('timeout in ' + timeOut + ' seconds.');
}
}, timeOut * 1000);
}).then(function (r) {
log('Done: ' + r);
}).catch(function (reason) {
log('Failed: ' + reason);
});
Log:
start new Promise...
set timeout to: 0.5747443237719061 seconds.
call resolve()...
Done: 200 OK
job1.then(job2).then(job3).catch(handleError);
job1
、job2
和job3
都是Promise对象。'use strict';
var logg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promise2-log');
while (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logging.removeChild(logging.children[logging.children.length - 1]);
}
function log(s) {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s;
logging.appendChild(p);
}
// 0.5秒后返回input*input的计算结果:
function multiply(input)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log('calculating ' + input + ' x ' + input + '...');
setTimeout(resolve, 500, input * input);
});
}
// 0.5秒后返回input+input的计算结果:
function add(input)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log('calculating ' + input + ' + ' + input + '...');
setTimeout(resolve, 500, input + input);
});
}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log('start new Promise...');
resolve(123);
});
p.then(multiply)
.then(add)
.then(multiply)
.then(add)
.then(function (result) {
log('Got value: ' + result);
});
Log:
start new Promise...
calculating 123 x 123...
calculating 15129 + 15129...
calculating 30258 x 30258...
calculating 915546564 + 915546564...
Got value: 1831093128
setTimeout
可以看成一个模拟网络等异步执行的函数。现在,我们把上一节的AJAX异步执行函数转换为Promise对象,看看用Promise如何简化异步处理:'use strict';
// ajax函数将返回Promise对象:
function ajax(method, url, data) {
var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solve(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reject(request.status);
}
}
};
request.open(method, url);
request.send(data);
});
}
var lo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promise-ajax-result');
var p = ajax('GET', '/api/categories');
p.then(function (text) { // 如果AJAX成功,获得响应内容
log.innerText = text;
}).catch(function (status) { // 如果AJAX失败,获得响应代码
log.innerText = 'ERROR: ' + status;
});
Promise.all()
实现如下: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500, 'P1');
});
va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600, 'P2');
});
// 同时执行p1和p2,并在它们都完成后执行then:
Promise.all([p1, p2]).then(function (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 // 获得一个Array: ['P1', 'P2']
});
Promise.race()
实现: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500, 'P1');
});
va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600, 'P2');
});
Promise.race([p1, p2]).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 'P1'
});
p1
执行较快,Promise的then()
将获得结果'P1'
。p2
仍在继续执行,但执行结果将被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