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1张图片
为中国的青年摄影家点赞

出差回来买了四本书,孙慧婷编著的《想象》和《接近》已经看完了。两本书都是介绍80后青年摄影师的,顾名思义,《想象》介绍的是观念类的,《接近》介绍的是纪实类的。在《想象》中,青年摄影家韩军伟、卢彦鹏和范顺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2张图片
韩军伟的代表作《刺》

韩军伟的代表作《哪儿》和《刺》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十年动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摧毁殆尽,三十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敞开国门,海外的先锋文化潮水一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没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再加上我们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一直是画虎画皮难画骨,导致了我们现代人价值观的错乱。《哪儿》就反应了这种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强烈矛盾冲突。照片拍摄于夜晚的公路,作者采用了造景的办法,将一扇门放在了路中间,一个身穿戏服的人满眼惊惧、不安的推开那一扇虚掩的门。在拍摄上作者应该是用到了后帘同步,这种创意闪光灯的应用既表现了公路上车流的流动性,又深刻刻画了人物脸上生动的表情,这种照片的象征意味太强了。《刺》应该是这个创意的延续,公路上的方向标像一支巨大的箭刺向身穿戏服的模特,模特的造型夸张,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公路显然象征着现代文明,而身穿戏服的模特则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扑面而来的现代化面前,传统文化脆弱无力,奄奄一息。看明白这样一幅照片,我既有欣喜也有不安,不夸张的说,我脑中也有很多想法,我和作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作者有勇气,有毅力,也有技术,将自己脑中的画面生动的传达给了观众,而我的想法多数只在脑中盘旋,并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的忘记了。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3张图片
青年摄影家卢彦鹏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4张图片
卢彦鹏的代表作

卢彦鹏则是用镜头来写诗,将诗歌中的意境视觉化。我比较喜欢他的代表作《一只手》和《一张脸》。拍摄的技法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他用到了传统的胶片相机,在场景的选择上他刻意选择了有雾的深山,并将影像影印在画纸上,画纸上画着一只手,一张脸。如果说韩军伟的作品有鲜明的指向性的话,卢彦鹏的作品则显得更加抽象。用铅笔简笔画的形式画的手和一张神情平静的脸做底,叠加上烟雨溟蒙的山、石,你想解释成什么都可以,也许作者想要传达的仅仅只是一种哀伤的情绪把。这样的创意我也曾操作过,用尼康的D700和D300等具有多重曝光功能的相机就可以实现;也可以同时拍摄两张RAW格式的照片,让它们在机内合成;或者两张JPG照片在PS中合成为正片叠底效果也是一样的。技术说来简单,难的是生活向我们迎面冲来,我们能看到什么,能想到什么,可悲的是多数时候面对壮丽的景象我们都无动于衷,选择性的将它们主动错过了。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5张图片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6张图片


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_第7张图片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

范顺赞的《现实给梦想多少时间》曾启迪了我的灵感。每个人都做过梦,或者说每个人都曾有过不着边际的白日畅想,只是多数时候对多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梦”不仅无法实现,甚至自己都不齿说出来,甘愿将它遗忘。范顺赞有梦,他还倾听别人的梦,他不仅倾听,还用他的相机帮助别人实现梦想,这是我特别钦佩他的地方。在《现实给梦想多少时间》中有向往北京天安门的爷爷奶奶、有都市白领梦的农民工、有怀揣着飞行员梦想的自行车修理师傅,还有白雪公主梦的小女孩。范顺赞将这些梦想画在纸上,再将梦想的主角请到画面前为他们拍摄一张照片。爷爷奶奶穿上压在箱底的中山装,脚下却穿着满是泥巴的解放鞋,手上还拿着浇菜的红色塑料勺;农民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拎着皮包,脚下却是凌乱的工地;自行车修理师手上拿着扳手,脚下是拆卸成零件的自行车,却穿着飞行服,带着飞行帽;小女孩穿着洁白的纱裙,手上拿着破旧的玩具熊,背后确实琉璃一样的城堡。这样的画面呈现在你眼前,任你是铁打的心也零碎成尘了。


观念摄影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心,将自己的心无私的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在这样的摄影活动中,器材、技法、构图、色彩已经退到了次要的位置,我们心中所想才是画面的核心,只有心中有诗,眼前才能有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NO.9:心中有诗,眼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