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逃避模式》

【清芳妖境】105

20180409

打开心经抄写本,发现已经将近十天不曾书写。

清明节前看过几天社工考试书,又是几天不曾问津。

早晨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压力面前的逃避模式。我作为九型中的3号,在压力面前似乎有一种本能反应。

想到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等正面管教中的术语。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弄的十分明白。当初用过的掌中大脑的手势,早已忘得七零八落。觉察到这几年自己的学习方式好像也和之前不同。之前如果看到我不懂的词语,我一定会想办法弄明白,但是这几年似乎习惯了用听的方式来摄取信息,还不去求证。

正好遇到燕萍因为要接危机干预的个案,向我求助。在燕萍的印象中,或许感觉我学的懂得比她多,那一刻特别惭愧。很多时候,我只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般掠过,缺乏燕萍的扎实和厚重。给燕萍推荐了《只需倾听》的音频,相信燕萍会很好的利用书中的技巧和原理。自己会吗?我不确定。

联想即将结束报名的社工考试。我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迎难而上会怎样?顺便上网搜索了关于爬行脑和情绪脑的资料作为备份。

情感脑只对信息进行两类基本认识:喜欢或者不喜欢。我们因此会产生两类情绪:一类是喜欢并接受,一类是不喜欢并排斥。我们的情绪,就是情感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产生认识的结果。情感脑依据什么进行认识?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被别人尊重,更喜欢被表扬;都不喜欢压力,被教训,甚至被惩罚?情感脑虽然同样具有后天学习的能力,但是它的基本认识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情感脑的认识依据,来自基因预设。

人类大脑是一个三层包裹的结构,里层是负责基本生理活动的脑干,俗称本能脑,由于与爬行动物脑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又被称为爬行脑,是大脑的最基本单位,他掌握着人类各种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中间层是边缘系统,负责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的产生,因此俗称情绪脑,又称哺乳脑。是人类的情感中心。

最外层是令我们得意的大脑皮层,即负责高级认识的理性脑。它控制着所有高级、有序的抽象逻辑思维。

事实上,相对低级的情感脑,也在时刻进行着信息处理,而其处理速度是理性脑的50倍。基因,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形成两类标准:对个体生存有利,或者对生存不利。

这两类标准,决定了情感脑的认识结果。我们的理智能否控制情绪?看电影时,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感受:情节紧张时我们的心会绷紧,出现恐怖镜头时有人甚至会尖叫。我们明知这些都是虚构的假象,但我们的情绪似乎不由自主。一方面,情绪的产生不被理性脑控制。这不仅因为情感脑的速度更快,而且因为人脑的生理结构,使情感脑认识产生在理性脑认识之前,也就是说,人类在看到心仪的对象,通过视觉系统,首先到达情感脑,之后才到达理性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逃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