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20180730-0805葵花周总结

研究生第一年的工作用迷茫来形容,一整年一直处于一种啥都没做成的状态。其实仔细想这一年的状态就像毕设的延续,连整个人困顿的状态都一样,纠结在一个点上课题困在那。假期刷简妮微博中的一个例子突然意识到:可能这是我的真实水平,无关课题无关仪器,换个人可能一学期就把文章发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时间方面:

1.白天时间利用率不高,时间浪费点集中在午饭/晚饭后,吃完饭回来后要马上刷牙,最好饭后洗瓶子整仪器等,按精力集中程度安排工作。下午两点半,晚上七点之前要进入工作状态。早上7点20之前起床,中午午休时间不超过1小时,晚上睡觉之前把衣服洗完

2.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分时段记录下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直接有一个小小的总结,便于找到注意力分散点。


3.实验操作:

a.进实验室前脑子里过一遍基本操作和大概要用的仪器,提前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过一遍。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记得写优化方案。

b.记住自己和别人的每一个实验失误,同样的错误绝不重犯。学会通过减少错误赢得时间。

c.观察实验室高年级成员的实验,有些同学的操作的真的要细致完善得多,会有很多我忽视的地方。

d.找到实验重心,有些原理和操作,什么情况重视什么情况不纠结(不是直觉决定,是对原理的理解程度握决定的)

e.实验室药品记得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f.颜宁老师在科学网上的博客: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和研究生们分享一些实验室小经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65&do=blog&id=551301


4.不放过每一个参加实验室内部讨论的机会。平时同领域的公众号也一样,点进去静下心看一下,实在不懂只看下背景也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活起来。好奇+留心

5.除了坐下来拿起笔,我好像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归纳思考,总会暗示自己现在静不下来,等坐下来再开始。习惯有问题,尝试当场完成总结,比如实验优化。不能留着问题等到到办公室再坐下来查资料进行分析,而应该当时脑子就动起来。

6.拖延症略微严重,明明直接就要做的工作。会因为感觉各种没有查清楚,拒绝进行下一步实验(事实是不可能找到操作一模一样的文献,只有大概试一下才摸得清楚条件)。前提是真的查了很多很多文献确实找不到,之前做合成时因为文献没找好吃过亏

7. 文献检索能力比较差,已经影响实验进度了。以McMurry反应为例,想找原理,现在看来最高效的操作:

a.百科找大概描述,定位邢大本描述章节;

b.直接去看书中讲解,逐点找到关键信息,圈出不明白的点

c.不明白的地方,单独查找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查找过程不能盲目,自己对答案要先有一个基本的大概推测,如果30分钟还没有找到答案,建议先记下来放一放,然后准备换关键词。不能同一时间段大量时间来来回回的查,找到的都是些无用的重复信息,对个人帮助不大,容易陷进去。前期多关注自己推测,然后再找别的答案验证辅助。

*记录有用信息,其他大概过一下

d.设计实验——小木虫找操作注意事项——脑子过一遍基本操作

8.设计应用实验时,文献整理收集有些乱,有时会出现文献找不到需要反复下载的情况,或者下载了文献但是并没有看的情况,要在下班前做一个汇总。

9.慢慢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单靠讲是讲不明白的,其中涉及太多个人知识积累,带来的隐形判断。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积累沉淀,储备的多了,路自然来了。比如:怎么抓大放小,要关注细节但不能纠结于小细节,那么哪种可忽略哪中又必须重视呢。

总结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有改变!

嗯,我是一个能控制自己的人!(双手叉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