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图片发自App

一开始不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只是因为前年高考语文的小说阅读是节选的“塾师老汪”那一段出题,我才特意来看原著。说起来《一句顶一万句》是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先,被高考出题组选中在后。

读到小说末尾感觉结束得突然,好像故事没讲完就戛然而止了。但回头一想,似乎也不需要再往下讲。从上部吴摩西“出延津记”到下部牛爱国“回延津记”,似乎从这个家族的循环可以看到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影子。

宣传文案上说是刘震云最深沉大气的作品,写出了中国人的千年孤独。马尔克斯也不过写个《百年孤独》而已,这千年用来实在不算夸张。

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多少人终其一生是不是都在找个能说得着话的人。宝玉为何独钟情黛玉,说到底还不就是因为两个人有共同语言。宝钗也聪明漂亮,在别人眼里是最好的,但宝玉就是和她不亲。宝钗一张嘴劝宝玉要好好读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以考取功名,马上就让他感觉特别疏远。而在宝玉的口中,林妹妹从来不说这种“混账话”,不然早和她生分了。单只从《红楼梦》里这三个人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两个人是疏远还是亲昵要看能不能心灵相通,通俗了讲就是能否说到一起。

一般会认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讲究个精神追求、灵魂呼应。可刘震云的这本书涉及到一个全新的题材,即便是那些卖豆腐的,赶马车的,卖馒头的、打铁的、做兔肉的、做酱油的各色人等,所谓引车卖浆者流也照样都在内心里需要个说得上话的人。

一个人内心的东西总要寻找渠道来倾吐表达,找到了就会很依赖,离不开,朋友是这样,夫妻也是如此。

刘震云的文笔很有特点,识别度非常高。他的作品尤其是长篇《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还有这本《一句顶一万句》,表达习惯基本一模一样。乍看很啰嗦,而且讲得非常绕,起初读着不习惯,后来觉得也挺好。他早期的中短篇作品《塔铺》《新兵连》《手机》《一地鸡毛》倒还真不这样。

或许是越写越老练,风格就越突出吧。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一句顶一万句》写得最好,而这种好一开始根本感觉不到,把整部书看完才发现刘震云写得实在是奇幻精妙。

而读第一遍只觉确实不错,等到看第二遍真是要拍案叫绝!虽然第二遍我只刚看了两节,忍不住要慨叹怎么刘震云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得那么精准通透呢!单是前两节写老杨老马一对朋友以及老裴老蔡一对夫妻各自的关系,就特别见功力!

真得说有的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