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

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

                                           作者;倪孟铸   

      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舞下,全国“大跃进”,以 “愚公移山,改造山河”精神,乐清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9月,淡溪水库与本县十来个水库同时上马,热火朝天。开工那天,场面壮观,人山人海,从虹桥、芙蓉地区抽调民工参加典礼,民工军事化管理,团营连排班建制,一块块方阵整齐威武雄伟,凝魂聚气、成风化人。

      我当是虹桥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学校勤工俭学,组织我们参加了淡溪水库义务劳动。因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工地没有安排重体力劳动,只能给挑担的民工揪揪黄土装装筐、打打木夯,给拉板车的民工推推车助助力,或给劳动竞赛的民工喝喝采鼓鼓劲,用土喇叭播报好人好事,在工地各场所都响着我们学生稚嫩的歌声和呼声,工地领导称我们是一支活力四射的宣传队。因工地难以解决住宿和吃饭,我们每天早晨从虹桥镇出发,中午自带饭菜,喝点开水,收工后走回虹中。

      一个多月来,我们与数千民工一起劳动,亲自目睹工地气壮山河的热烈场面,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苦干加巧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进模范人物,有的甚至为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淡溪水库劳动虽短,却给我们难忘的记忆,获益匪浅,感慨良多,一生受用。

      淡溪水库开建困难累累,条件有限,民工睡觉就在工地上,搭起帐篷,铺上草垫,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人挤人。淡溪公社附近村庄(大队)的民工,早上出勤,晚上回家,天天来回跑,自己带中餐。

      帳篷、草棚夏天像蒸笼一般,苦煞人,还饱受蚊虫叮咬,让人难以入睡;冬天没有取暖设施,洗漱的水常刺骨寒,遇到大风天,人们一觉醒来,脸上都是尘土。吃饭都是公社提供的大锅饭,有米饭、稀饭、红薯汤、马铃薯,粮食不够甚至啃着糠饼,喝着白开水,忍饥挨饿,为水库的建设,一复一日作艰苦的原始劳作。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大家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工具——板车、镐、锹、锄头、扁担,创造“人定胜天”的奇迹。冬天清坝基,天气冷,严寒结冰,坝脚积水,民工必须下水清基,搬出沙石。此时此刻多少志愿者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民工们一批又一批轮流作业,日以继夜,终算完成清基任务。民工倪岩进凭着对事业的责任心和聪明才智,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了卷扬机,卷扬机把山上的黄泥士,像金色的瀑布流入埧上,提高工效数十倍。有快板诗赞美他:

水库标兵倪岩进,

苦干巧干好精绅。

创造自动卷扬机,

提高工效百培增。


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_第1张图片


     淡溪公社和群对修建水库尽了最大努力,附近大队群众腾出房屋供外地民工住宿,自己一家挤在一起毫无惋言。水库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惜别故土,他乡安家,为水库工程顺利实施开了好头。体现了淡溪人民无私支援、积极奉献、改变山河面貌的好风尚。  

     淡溪水库,给虹桥区域人民带来了福音,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防洪抗旱,形成涝可排、旱可灌的完整水利网络,虹桥平原8万亩水田告别靠天的命运。水库为今后日供水10万方自来水打好基础。真是治水为民,造福万家。

淡溪水库其所发源地上游,源于永乐交界的岩上唱,名叫溪港。溪港过去又名“菜篮溪”。“菜篮溪”不能蓄水,有雨则涝,无雨则旱。虹桥平原,经常受殃。夏秋旱涝,常常河底作路,台风袭击,经常水没谷仓。水灾濒临,农民叫苦连天。俗话道:“观音佛母神力大,菜篮担水上西天”,要使菜篮能打水,得由观音菩萨“显灵”。不信神灵,人民就是当代观音,什么人间奇迹都会发生。

   当时虹桥中学四五百名学生,都参加过水库建设,现在都是近80岁的人了。当时的民工建设者大部分已离世了,存世者也年高,但他们的功迹千秋不杇,永远辉煌!我们应该纪念他们,为他们高歌、立传。60年弹指一挥间,今日水库雄伟矗立着,如果他们看到今天漂亮的水库全貌会怎样?想必一定会为自己当年所作的贡献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后来人只有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才能对得起这些前辈!

    洪水百年一遇。通过三次大修,水库日臻完善,泽润后人。

   现在淡溪水库效益日益显著,灌溉、防洪、供水已被人民所歌颂,同时也成为一处风景,节假日游人纷至沓来,我也多次重游,感慨万端,当年自己为淡溪水库建设流了一滴汗水而欣慰。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