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背诵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谈英语学习的文章,文中附有徐小强的讲座视频,我左右无事,正好点开看看,作一番消遣。讲座内容的结构很简单:开场白--介绍自身学习英语经历--举他人英语学习的例子。

    开场白部分,小强老师分析了中国学生为什么学习英语十几年依旧水平普遍低下,开口结巴,入耳懵逼,下笔空洞。原因在于:

1.贪多嚼不烂。看到什么教材都想着去横插一杠子。今天看到新概念英语不错,学吧。明天看到走遍美国,心动了,买来学。后天看到新东方的英语教材,觉得很棒,也要学。于是,东拉西扯半天,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只能是一无所获。

2.盲目追求速度,好高骛远。今年寒假学完新概念二,明年暑假学完新概念三,明年寒假学完新概念四。这样看起来好像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新概念二三四都学完了,可是记住了多少呢?背过书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背到第十篇文章的时候,第一篇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可是学习不是为了追求过眼,而是为了留心。很多人(包括我)读书背书也是水过鸭背似的,背过就算完了,继续向前推进。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盲目追求数量,却不在质量上面把关,这是毫无用处的。正如最终决定一座楼高度的,是它的地基。

      我们大部分人学习英语成效不大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找到英语学习的“道”,也即“规律”。规律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似乎玄之又玄,那么小强老师强调的规律又是个什么东西呢?接着,他根据以上两点原因,提出解决之道,即“一本书原则”。是的,只需要一本书就能学得好,前提在于你在这本书上面付出了多少时间。由此又引出几个例子(本着详略得当原则,以下就提两个,如有兴趣者,可以去某奇艺上面搜索原视频观看)。

      第一位是复旦大学教授葛传槼。一本牛津词典,葛传槼前辈浸淫其中十几年,在他刻苦坚持和不懈努力之下,找出了其中20多处错误,写了一封信给英国那边负责编写词典的人,让老外都惊讶莫名。他也由此被破格提拔为复旦大学教授。

      第二个例子相信大家更加熟悉了。说的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谈到他的一个学生的经历。这个学生在美国读大学,他写了一篇文章交给他的教授,那个教授当场断言他的文章是抄袭的。他苦于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就在教授面前背诵新概念四的文章。背了几篇后,那个教授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第二个例子一讲完,现场听讲座的人基本有三种反应。第一,哈哈大笑,不以为意。第二,半信半疑,陷入思考。第三,大受触动,热泪盈眶。哈哈大笑的人很好解释了,他们来听讲座要么为了消遣,要么陪同学来看个热闹,或者压根就对这种所谓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第二种人,较为常见了,因为我们经常被教育说要有批判质疑精神,凡事要存疑,所以他们陷入了思考状态。第三种人,也就是小强老师这类人了。他们因为切实地付诸行动,但是遭遇了瓶颈,或者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矛盾斗争,思虑着要不要继续背下去。而这个例子恰到好处地触动了他们,让他们找到了同道中人,感到自己终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小强老师当时可以说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的瓶颈期,“死去活不来”,期待能够得以突破。听完这个例子,他领悟了!原来自己背到第十篇的时候,忘记了第一篇的内容是因为“没有背两百遍”。所以,从此之后,他就去重复。到他演讲的时候,他自称已经把新概念第三册背了一百多遍。而他的成绩呢?以非英语专业出身,获得全国英语演讲前二十的成绩,可以说是殊为不易了!并且,能进入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那英语水平自然不言而喻了。他自己总结出背诵新概念的三境界:1.手不释卷。到哪手里都捧着一本书在不停地背背背。2.手中无书,心中有书。已经记在心里了,不需要捧着书本背了。3.人书合一。想到哪篇文章就背哪篇文章。把文章理解消化吸收运用,到了最高境界,文章已经“忘掉”了。但你写文章,读文章的时候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新概念的那种思维,带有了新概念的“味道”。

      前面,一直在强调背诵。可是背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具体难在:从下决心开始背,到拿起书本真正开始背,此一难也。从读得磕磕巴巴到能够文从字顺地朗读,此二难也。从熟读成诵到至死不忘,此三难也。这些已经很难了是吧?可是,这些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看得见的,量变引起质变,比如你可以每背五遍写一个“正”字。而最难的在于“忍受心灵上的孤独感”。当别人在喝着啤酒吃着炸鸡,大快朵颐之时,你在背书;别人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刷着韩剧,为自己的“欧巴”激动不已的时候,你在背书;当别人在玩“刺激农药”,喊着“Cover me”的时候,你在背书……而你背书的行为,在别人眼中就是“异类”,你要忍受别人远远向你投来的异样目光,唯一和你相伴的除了你背诵的文章就是背书之时漫长难熬的时光。正如小强老师说的“有信念很难,更难的是对信念坚持到底。”

      犹记我的一位古代文学老师,他年轻的时候背诵了大量古诗文,什么《离骚》全文,《古文观止》半本,《道德经》,《孙子兵法》,《文心雕龙》……他说自己把《文心雕龙》50篇文章背诵了一千多遍,《文心雕龙》原文的每一个字,都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子里过了一千多遍。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我的这位老师是以背诵为修炼,就像高僧大德修佛,世外高人修道一样。“没有一种方法技巧可以代替对自我的超越”,我想,我的老师应该在背诵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非亲身经历者未知之也。

  最后还是以一句话作结尾: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