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道上的跳蚤

单行道上的跳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近来是不是常看到“智人”这个词,乃至于“尼安德特人”、“梭罗人”等早已灭绝的人属别种的名号?

又或者,智人演化史和制霸史是不是也在你的朋友圈刷过屏?

反正,于我,是。

这些并非新鲜的研究成果为何突然成了自媒体的香饽饽,变作新奇的谈资?

我想,大众传播虽然固有偶然爆发性和信息滞后性,但这一次却大抵与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里利有关。

他的成名作《人类简史》的第一章,便把智人演进历程的文献综述写成了现象级的畅销文字。这书并非新书,12年便以希伯来文出版,而中文版也已上市两年多了。最近,书里关于人属争霸赛的评述又被挖出来,化作爆款猎奇网文或科普演讲补益众生。

难道是这书真真历久弥新?书倒是好书,但作为非虚构类著作,还有些微学术腔调,按理难以多级利用延续热度,并不似《红楼梦》之类名著,可八卦可探微,雅俗共赏,或红学研究或影视改编,养活大帮人。

那为什么又火了呢?

因为作者出新书——《未来简史》了。

毕竟《人类简史》曾是现象级畅销书,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是一战成名的代表作;毕竟还有大把人没看过,商机犹在,打包一套,未来过往,尽皆有了,更符合买书买全套的国人情怀。于是,《人类简史》又被中信出版社再版发售了(这一次,不黑中信出版社)。这些大把没看过此书的人势必要惊为奇书啦,毕竟人属曾有至少6个人种,闻所未闻;毕竟智人能称霸地球,创业维艰,又充满奇遇。

好吧,我就是这大把人中的一个。一月前,看某期《锵锵三人行》聊此书,便买来看,两周前,才啃完它。

开篇的傲娇姿态是不是让你以为我两年前就读过此书,并且将要带着“咦,你才知道呀”的鄙视脸开始秀资讯敏锐度了。呐,我是异常乐于落伍的人,能看完节目马上买来,还就读了,是个意外。

前文纯属奇诡的文风必须出其不意的自我坚持。

(凑字数?对,就是凑字数,我还要打括号、分行凑字数。)

来聊聊这本书。

它与之前推荐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类似,都是厚积厚发,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资料、数据应接不暇。但《人善使》(棒简称)主讲暴力史,属专论,剖析更细致,篇幅也更长。而《人简史》(渣简称)名为简史,属泛论,不算厚,浩浩荡荡地从认知革命还未发生的史前讲到了科学革命带来巨变的当下,乃至对未来的预感(当然,提的不多,毕竟还要出新书,算是个预告)。

我是利用通勤读完这书的。起初两章,为之所摄,即便地铁拥塞,也不嫌麻烦时时摘录评述,仿佛推开了未知世界的门;后面倒像久在异域不觉其异了,一读到底,不多流连,不过也跟作者笔墨渐淡有关,凤头配了孔雀尾,虽然也艳丽,终归是俗物。

当然,文献综述主要靠综的我,是很佩服能述之人的,何况如作者这般纵横捭阖来去无碍的能大论者。所以,即便世间有续了世间无,我也是满怀崇敬读完此书的。

我之所以称其为文献综述,只因作者许多笔墨都氤氲在既有研究的陈列与判析(对,就像我们凑字数那样,不过,他是时尚光鲜的买手店,我们是疏于打理的杂货铺),看得出,作者还憋着自己的大招(不知是不是《未来简史》)。

可谁承想,他这篇40万字的文献综述,旁引博征,辩才无碍,已从广度上威慑了众人,包括学术界,并针对我等贫瘠的知识库展开了精准扶贫。若素喜反驳以显独特的你想回回嘴,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洼地如暴雨袭江,又得悻悻地捧起书来,眼巴巴瞅着他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这本书有很多读法:

若你善于归纳,此书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你大可以像读专业书一样罗列框架,厘出一系列因果关系,譬如看起来弱弱的智人咋地就能搞掉那可厉害的尼安德特人(试列智人初期崛起的三大关键因素);

若你贪恋干货,此书更是装X宝典,看起来(装X有风险,打脸啪啪啪)很新的论据鳞次栉比,随意捻起一个便唬住别人的概率还算高——如八卦(gossip)使早期智人得以维系着最大自然团体(约150人),而讲故事(构造虚拟之事实,亦即主观之客观,感性之理性)又使得超越最大自然团体的社会合作成为可能,战斗力立时爆表等等——第四季的《奇葩说》中,马薇薇和陈铭就常拿书中所述当弹药;

若你独喜囫囵,大可抛开逻辑、理论乃至史实,同作者大篇大段的发散问题“沆瀣一气”,你可叹智人之善之恶,可叹偶然的必然与必然的偶然,可叹未来之来与不来,摧胸顿足之后,也大抵忘了他说了些什么,但那种欣于所遇的会心一惊,也约莫比拟得了周汝昌所云千秋一寸心;

若你三分热度,那也是极好的,只要看完农业革命的骗局,于其后某章某段立时烦了倦了止了,也算见过世面,孔雀尾巴不看也不亏得大发;

若你善始善终,后段虽难为奇,但也是软着陆,其对宗教、帝国、货币乃至科学的探讨,也许你大多耳闻目睹,其所作的思考,也可能与你相差无几,但会比你更系统,不是思维碎片的拼凑,且语言也更精准(国词要多用),你的词不达意他应能补足。如果后段你还觉得新鲜,首先恭喜你书买得值,但也要劝你多读读书了。

作者厉害之处,不只旷博的知识量,乃至深刻的思想力,这些能力陈寅恪等民国大家也不遑多让,但要写出现象级的畅销书,还得会博眼球。毕竟通俗读物,比不得精微的学术专著,需要短平快的刺激。

这刺激一方面来自新信息的频度和鲜度,多数人需要更多的明确结论(所谓干货及字多不看版),而非缜密的推导过程,就像如今的相声,你得直给,不能把包袱兜得太大;进一步,需要观点离奇又合理,能颠覆常识,又自圆其说,这是作者玩得很溜的必杀技。

虽然,抛出清奇立论并自证是通过思维训练能获取的技巧,但仍有高下。下者,正话反说,文字游戏,在唇枪舌剑的辩论场,快袭或有奇功,但落在书中,便经不起推敲了。而上者,跳出定势,重构逻辑,为立而破,而非为破而破。都是毁了一座城,上者重建新城,辨析新城如此如此谓之城,下者拾砖捡瓦,唠叨废墟那般那般谓之墟。

作者自是上者,常有灌顶之言。比如谈小麦与人类的驯化关系,作者立起小麦驯化了人类之论后,并不落于相对诡辩主义,掰扯“驯化”的相对性,而是由“驯化”的生物学释义出发,以进化论的观点打底,讲述了小麦是如何引诱自在如风的智人陷入劳作的圈套,把自己这偏居一隅的微末野草散播至地球各处,谋得绝对的基因胜利。整个论述,以与常识相同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反向的逻辑链,再寻找种植小麦前后智人生存状况的史料加以佐证,毫不牵强。

既然是荐书,不能再多讲了。为了显得自己读得透彻想得深入而无限制地引述分析只会误人视听,我所不欲(嗯,打字太累)。

人类一直在走一条不知前途的路,你也在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行道上的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