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这世上的情谊,有些是那么的真实,有些又像是泡沫般虚假。时间久了可能才最终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道理就像随着年月递增的脸上的皱纹,时间久了,没有人教你,但是慢慢的,终究你还是弄懂了这其中一些是是非非的道理。

没有谁一开始是虚假的,都是用最真的情感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微笑,包括举手投足之间的对话,我们彼此亲昵,或者像朋友一样,或者一见如故,可以彼此倾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交流不会碍于文字,也不会碍于年龄以及其他任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长久,我们对彼此互相之间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了解,最终清楚对方的性格,为人,慢慢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处世观,和看人的准则来判断一个人的远近。

年深日久我们终究得面对一些东西,生活中的细节慢慢的会磨合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变得慢慢的偏于实际。其实所谓的实际指的是什么呢?也许正是生活中的真实,真实也就代表着少了那些华丽的辞藻,情感来看待人,往往都会随着内心的戒备而慢慢的变得区别于从前的感性。

利益的好处永远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当你身无长物时,你跟一个人谈理想,谈爱情,谈未来所能够得到的一切,无端端的让话语都虚妄了。人们会觉得你脱离了现实,变得夸夸其谈,没有一点点活在人世的真实感。毕竟我们的所有都和世界脱离不了关系,这个世界不是个人想象中的世界,而是由无数个时代、无数群人慢慢的堆砌、集合,慢慢的形成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人总得活在真实中,但是真实往往意味着人应该如同机器零件般密切配合结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的不妥,让社会能够更稳固的去前行,社会有了前进,每个人才实际有了真实存在的意义。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做不到毫无感情,毫无变通的去发展。这样的人是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的,因为人的情感往往决定了人在世上的灵活性。我们所做的往往都会以优先的准则,或者优先的其他人来考虑,这件事情的立场、做法,以及应该去做的方向。那么人的灵活是否正好也就是这个社会的机械性?也许这样的模式正好就是每个社会所存在、所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人的情感还是被放在了第二位,第一位的准则则是小方向的利益,而小方向的利益往往又决定了大方向的利益,而大方向的利益又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走向。所以人的变通是可以的,但是个人利益永远都是处在首要的,第一的位置。

情感最终在现实社会中被慢慢的放在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的局面,慢慢的变得只能是精神上聊以慰藉的寄托。每个人愿意在文字,在电影,在音乐上去寻找寄托,去寻找自己感情的归宿,去流下那滴在现实生活中难得流下的那滴眼泪。那么人的情感是存在的,是有的,也并没有因为社会的第一准则去慢慢的丧失掉。归根结底,人有感情,但是这份感情只是存在于有限的一处地方,不可能无限的发散。因为最终我们只能爱一部分人,而不可能去爱所有人,毕竟这份爱如果变得无限,就失去了它最应该有的价值。

社会本源的利益,是每个人可以赖以生存的基础。利益是现代社会维持生活的基准,生活又包含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而衣食住行又囊括了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理基础的正常维持,正常运转,社会基础的正常运转,能够达到最终的理想值,于是便不再会将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利益在此时变成了一个不值得的东西,可以被任意的去施舍,去给予,去换取精神世界所渴求拥有的一切。最终人的身体机能运转到了极致,而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

然而实际生活当中,却并非利益的主导,也并非情感的主导。两者总是不断地递进,此消彼长,相互制衡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合理的临界点。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情感,却也不能为了情感而去忘记可以维持生存基本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我们终究是在利益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情感的远近,以此来分配自己的利益和情感的多少。

这其中的零界点,往往就是利益的对象和受众的分配并没有达到合理的地方,所以又滋生出戒备,对立,以及其他一些各种冲突的因素和影响。这影响往往又是会必然发生,由此牵动每个人的情绪的,当然这些情绪并非是情感中的好的部分,而是一些尖锐,锋利的部分。这些尖锐锋利的部分彼此对抗,又无形中生出新的力量来推动这个世界零件的运转。

情感的虚假也许并不是虚或者是假,却是多次的对抗之后所磨合的轮廓对接,又或者是合理的契合点。基本的准则就是形成之后会让人觉得合理,让利益和情感在中间变得平衡;于是少了些冲突和对抗,却反而又更好的加速了进程的发展。于是最终的结果无论好坏却也成了每个人不得不认可,也不得不去接受的结果。

时过境迁,我们总是试图让自己变得感性,但是最基础的准则是首先必须要拥有利益。我们不能在自身机能运转都难以持续的条件的下,去给予出这情感。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存在,是为了运转身体的机能和社会的机能,当我们自身足够的情况下,再去考虑其他关乎精神世界方面的情感许是值得的,关键的。

时间总能让一个人经历一些是是非非的东西,人总得拥有了,才能考虑其他的选择,无论如何,这样的决定都是首要的,没有对错。先得到再选择给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