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之我见

一月有余才看完柴静的《看见》

她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我说:最近妈妈总是云淡风轻地说着同爸爸婚后白手起家的几十年,以及我们这几个乖巧孝顺的子女,脸露自豪与幸福,仿佛曾经与爸爸的奋斗岁月都是幸福的,纵使他们当时水深火热。

她说: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要有牺牲的准备。

我说:就像此次的冠状病毒,战役打响,冲在最前端的是这群白衣天使。医生和军人都是挑大梁的职业,忙忙碌碌的同时还要随时做好牺牲的自我建设和家人的心理工作。

她说: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就有多深。

我说: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往往越熟悉的人我就越放肆,坦诚交流得越多,怼得自然也就凶了。所以我竟是个爱怼人的属性吗……

她说: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碾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我说:曾经的自己总是仗着内心那股正义,随意指出朋友的不足和所谓的为ta好的建议。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体,拥有千姿百态的人生,所以社会才能多姿多彩。于是收起了自己的戾气,放下了自己的姿态,学会了倾听。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是要察言观色,学会恰当说话与表达。

她说: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

我说:不要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人,希望自己慢慢培养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凡事多点思考,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不人云亦云。

她说: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和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我说:也许这就是辩论的趣味所在啦!

她说: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

我说:所以自黑的目的就在于此吗?

她说: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我说:希望能遇上看我时的双眼是洁白的你。对于爱情对于婚姻,我不想将就,不想因为年纪而去迁就,宁缺毋滥。

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年纪的时候,自然会启动。

我说:就像之前书看得少,大体是因为文化密码还没被解开,现在的阅读完全自发,看起来有点被解开了也~

她说:唐山大地震后,四十分钟没有灯,女医生用手电照着做手术,一边掉眼泪,一边用刀背刮那些结了血痂的淤泥。每刮一下,小男孩的手脚就抽搐一下。六岁的男孩,一滴泪也没掉,不断地念语录“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

记得当时把我看哭了……

她说:现在早就过了我提供观点让别人读的年代,我们只提供信息,让人们自己作是非对错的判断。

我说:难就难在即使是描述这件事,也会代入个人情感和态度,无法客观。

她说: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我说:佛法所谓的放下大体也是要先认识后宽容,而后才能放下吧。只有经历过同样经历才能说理解,所以从来很难有感同身受的存在,即使有,程度终究是有差别。

她说: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

我说:期待不高的时候总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她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而是韧性。

我说:多理解他人,多认识他人,不过度自我想象,做个内心柔软又不乏韧性的姑娘吧~

《看见》之我见_第1张图片
编辑完脑袋里还是芝士蛋糕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