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医靠谱吗?

上世纪末,我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住在医院的学生宿舍里,用211电话拨号上网,登陆263首都在线的BBS,回答网友关于健康、医疗方面的问题,每个月到国贸领取400块的现金补贴。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想到,正在参与后来声势浩大的网络化医疗的早期尝试。

几年前,资本大举进军网络化医疗市场,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挂号网、丁香医生等一批企业崛起,在市场上搅起了不小的波澜,随后跟进者如过江之鲫,大有复制前些年“百团大战”的趋势。经过几年的发展,每一家都号称聚拢了几十万的优质医生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在线诊疗服务。当然,除传统的图文轻问诊外,各家也在逐渐扩展业务范围,加号、电话咨询、视频咨询、家庭医生、甚至有执业许可的网络医院,可以在线开正规的药方了。另一方面,从线上转到线下,开设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管理的实体诊所。

从这种在线诊疗模式登场亮相至今,无论是媒体、医务人员还是其他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两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一派认为,网络医疗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全国范围内相关医生的专业指导,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符合未来趋势,好,功德无量!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没有医生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没有望触叩听、望闻问切等实体检查,仅仅问两句病史、看个检查报告就可以看病吗?这种诊断可靠吗?疗效靠谱吗?有问题如何监管?纠纷如何处理?

两方面都有他的道理,但也不要捧得太高或一棒子打死。当然,本人对一切新事物都是抱着接受、尝试态度的,历史就是靠创新才得以加速发展的。原始社会几十万年,有了车轮和金属才进入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几千年,就是有了蒸汽机才进入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几百年,就是有了互联网才会进入下一个时代吧!每次时代的更迭得以大大加速,就是靠着这些技术的爆炸啊。

某些繁忙的医院门诊,每天至少几十个,甚至看到两百多病人,要说每个病人都望触叩听一番绝对不可能,绝大多数也就是问两句开检查吧?和屏幕两端有多大区别呢?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医院和医生还是认真负责的。不过我总觉得,现在的检查手段足够先进,如果不考虑降低费用的因素,体格检查才应该被称为“辅助”检查吧。也许有失偏颇,老教授们听到一定会骂的我狗血喷头的。

再说监管和纠纷,这应该是管理层应该考虑的问题,及时跟进适应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使行业发展走向正规化。使企业不用打擦边球,可以把心思用到发展上和创新上;医生不用有后顾之忧,把心思用在耐心诊疗上;病人也放心得到服务,把心思放在配合医生,共同对付病魔上。

而我最担心的问题是,线上诊疗并没有解决线下诊疗的一个顽疾,一个结构化的问题,就是病人永远拥挤在大医院,使得大医院总是处在资源不足的状态,而小医院呢,门可罗雀,吃不饱!实体医院这种情况很明显,大家都看得到,即使国家政策把社区医疗提到再高的地位,短期内还是看不到转变的迹象。网络诊疗,按说打通了信息获取和沟通的渠道,但问题依旧。大医院的医生,每天几十上百条指定问题,本来工作就忙,哪有功夫回答这么多。要么就是挑拣几个,其他忽略,要么就是程式化得“感谢信任,由于病情复杂,请到我的专家门诊——”。另一边,大批小医院的医生根本没有病人指定的问题,只能捡漏似的抢几条“未指定医生”的问题。即使在补贴的全盛时期,网站上的收入也少的可怜。

这个问题出在哪?病人想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当然没有错。医生也只能干着急,撑死的不会把病人导流到基层,饿死的也没能力把病人抢过来。而作为这盘棋的基础架构的搭建者-互联网医疗企业,当然把握了患者心理,也想拢住高端资源,所以资源和政策往哪歪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了这么久,别以为我要谈解决之道,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人类最丑恶的两个发明,政治和市场,它们才有能耐破解这个局!

作为一个医生,积极参与到趋势性的新技术中来,哪怕不谈名和利,单纯作为体验,单纯为病人做点简单的健康咨询,也是极好的!

阅读

投诉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行医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