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低段语言积累运用与习惯的培养

 统编小学语文低段语言积累运用与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积累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这方面的教学,这一规定为我们当下的语文工作做出了方向上的指导。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累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知识运用、积累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论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其他教师以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运用;习惯培养

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名言无不说明:一个人只有广泛阅读、博览群书,说起话来才能够充满自信,写起文章来词句就能信手拈来。实际上,我们广泛阅读、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学会积累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语文学科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点纷繁复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去积累,学会去运用,才能使学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进而推动自我的不断完善。

一、于朗读中培养学生汉语语感

低年级,儿童开始正式接受语文的系统学习,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刻。面对教材中不同题材的文章,老师应该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对现有的文本信息进行初步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加工,以便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朗读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在了解坐姿的基础上,用手指指读、捧起书大声朗读、学着老师和小伙伴的样子带着表情读、加上动作读,同时还可以合作读、师生或者小组比赛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最基本的语感,储备大量的词汇。

在朗读的内容选择方面,笔者首选古诗。古诗词语言,常常是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作为祖国文化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最佳资源。比如当学生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诗,在短短四句话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读得有滋有味,而且节奏感十足,作者将整个场景描绘由景色转向了人的情感,读者也随之跟着心情变化,整个诵读节奏抑扬顿挫。诵读已结束,余音尚自袅袅。 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朗读时,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诗人,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朗诵、吟诵,也可以把它当成儿歌的范本,拍手读、或者当成一小段快板读,也可以唱诗。儿童在形式多样的读诗、唱诗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朗读兴趣,语感的获得也将会厚积薄发。

当然,除过古诗,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儿歌、儿童诗,以及童话故事,也是理想的朗读内容。不同的朗读内容,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朗读回馈。

另外,在执教语文学科的这几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虽然学生知识、技能在不断地增长,但真正能启迪他们心智,丰沛学生德涵的课程却不多。为此,笔者在班级内部中开展了“国学晨读”活动,以经典传统文化熏陶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利用晨读这一有效的教育载体,“明明德”于每日的晨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品德和思想发展,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基于小学生的生特点和认知能力,笔者在晨读的内容上主要是从《论语》、《弟子规》、《中庸》、《大学》、《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中进行取材,让学生通过诵读去感悟先人的智慧,实现在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在课外和课内的诵读训练中,学生们自读自悟、边读边思,慢慢地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也更喜欢语文课了。

二、在阅读中沉淀学生文化素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理解与分析、情感感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慢慢沉淀其文化素养。

教材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庞大的阅读资料库。因为新教材除过所选文本之外,还有“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版块,如同一座灯塔,为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指示。因此,在利用早读课进行晨诵之外、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多元多层次的朗读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安排的课外阅读课、家庭课外阅读落实。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由出声朗读到持续默读,进而能够进行完成花脸猫活动的自读活动,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进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读书交流会,激发儿童阅读思维的碰撞;通过读后聊书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读书感受与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测、记录,见证儿童一路走来的阅读成长。

三、在语言环境中强化知识的运用

毛主席曾经对学习发出这样的感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可见,获得的知识如果不会运用,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死知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忘记。对于语言来说,知识的运用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加以运用和巩固,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一种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引路人,指导学生去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帮助小学生深化语言积累。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与人沟通、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也是对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进一步训练。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之后,都设置了固定话题的口语交际练习,而且与原来的教材编排内容相比,老师在课堂上更易操作,交际内容更具童趣性、实用性。比如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内容全部围绕怎样和别人说以及怎样听别人说,包括遇到困难时怎样求助、怎样打电话、做游戏时怎样向别人交代游戏规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引导孩子们在设置好的语言情境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诚恳地与人求助,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说完一句话。在语境中,学生既巩固了已有词汇,而且获得了新知。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设计一些新颖有趣、富有实用性的口语交际主题,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积累相关的口语表达知识。

四、在读写结合中拓宽小学生视野

俗话说,学好、写好作文,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利用课内外阅读的读写结合活动,还能够使他们在不同的需求下运用语言。学完《端午粽》一课,要求孩子们品一品粽子,并在纸上画一画粽子,写一写粽子,把自己头脑中了解到粽子的色形味转化为线条、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读完冰波系列童话书里面的故事之后,我们模仿书中的故事,自己仿编故事、续编故事。春天来临,引导孩子们观察春天,每天完成一句话日记。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要求孩子们用身体的感官感受夏天,用一支笔记录夏天。通过长期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了最大化的保证。

总之,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师应该将这一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紧抓学生的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帮助小学生获得语文学科必备的品质和能力,推动小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英.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养成的探究——低年级小学生语言积累[J].学周刊,2015(16):65.

[2]杨慧丽.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积累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贺敏.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J].学周刊,2012(25):67.

[4]王鹏.语文能力的提高源于积累的习惯[J].文学教育(上),2010(02):37.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小学语文低段语言积累运用与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