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纪实·感悟

培训纪实·感悟(万年春)

      培训学习进入第三天……

      今天培训的主题是“作文教学”:上午是浦东教育学院的邓彤老师,是一位研究作文教学的特级教师,我还以为是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呢,来上课时才知道是一位“秀气的江南男子”,上课时也是比较柔声细语的,有点像江南的细雨,他讲的题目是《例说:写作教学培训目标和内容》。下午是上海知明教育有限公司的周子房高级教师,看到这个名字我竟莫名其妙地想到了“张良,字子房”来,周老师长得比较“北方化”,稍微高大豪放一些,声音洪亮语速“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是有时候太“滔滔”了,有些听不明白,他讲的题目是《写作任务、学习元素和学习支架——功能性写作教学设计》。两位老师各有特点,听了一天,收获很大——不是小大,而是很大!就是只有今天的收获,也是不虚此行了!

        邓老师讲的内容核心是如何构建作文教学的目标体系,要把作文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提出来了作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的问题。周老师所讲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引用了台湾的“胎生”和“卵生”的概念,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构成学生的“内生性”,提出了“学习支架”或者“作文支架”的概念,他说,是他把这个引入到“写作领域”,所以有点“小自豪和小得意”。我一听到“支架”这个“概念”,就想到了“心脏搭桥”要用的“支架”,我是不是“想歪”了——其实也没有,学生“学习写作和写作学习的心脏”也是需要“搭桥牵线”的,所以就需要必备的“支架”。

      两位老师的讲课都显得“匆匆忙忙”的,因为所讲内容可能是太多吧。但对我来说就是“脑洞大开”,听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些新的理念和思想,他们在作文教学中精心研究思考了二十余年,应该是引领者和倡导者。把作文教学和作文学习标准化和量表化,至少使教师培训有了可遵循的路径和培训的目标——对于我这个“老作文人”来说,就有了理论上的指导,也颠覆了一些原有的作文教学观念,比方说,多读多写,真情实感,……

      我在听的过程中,听了他们举出的有名的“课例”,很受启发,如杜老师说的“玩转魔方”的课例,就很有实用性,周老师所讲的支架的运用,移步写景的运用,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一边听,一边想,按照二位老师所讲的,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在社会上办个作文培训班,肯定能够占领“商机”——你看,我是不是又“想歪”了,还有些“俗气”,是吧?

      今天的课引起了我另外的一些思考,这就是借鉴两位老师提供的概念:一个是“学情分析”,一个是“教学支架”,想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尽浑身解数,学生始终“持之以恒”地玩手机,没有听课兴趣,课堂效果不好。有时候老师甚至“黔驴技穷”了,仍然无法调动起听课的“黔之虎”。有一位老师拍了一张上海师大学生听课的照片发在群里,说道:上师大的学生上课也是在玩手机啊!彼此彼此。其实大家都一样,这一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片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有很多原因,从老师的角度看,我们是不是缺少“学情分析”,也就是不了解学生情况,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另一方面对所讲内容是不是缺乏必要的“教学支架”,讲来讲去,学生只是觉得所讲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迷糊一片。——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除了学生的原因,老师是不是也有原因呢!只怪责学生,是不是也有些不公平。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多多,这次听课却“歪打正着”地给我一些启发。我是不是又“想歪”了。

      “歪”就“歪”吧,反正也“正”不起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纪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