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汉赋,今天是我第十五次读书的分享,今天分享的是慕颜歌《你以为的善良,其实只是懦弱》,有感而发的读后感《好好先生》
相信大家都听过,“好好先生”这个形容词,那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有的人说,是热心肠的人,有责任担当的人,也有的人说,是傻实的人。
这些说法对吗?对,但还没概括完全。
我认为,所谓的好好先生就是,将自己的利益无下限的压倒最低,以帮助他人为自己的主要目的,以此获取感谢等提高存在感的人。他们往往压低身价去迎合他人,不敢拒绝他人,且经常拿善有善报这句话来自欺欺人。
他们坚定的执行这种理念,将自己受到的屈辱和压迫,统统用善有善报这个词来安慰自己。实际上,早已经伤痕累累。
一切行善的底线,都是在不危害自身的情况下,用多余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一旦超过了自己的这个底线,一定要坚决拒绝,否则就会自损其身,且底线被越过的多了,就会招来许多仇人。
毕竟俗话说得好,斗米恩升米仇,如你一直无下限的帮忙,最终得到的,并不会是尊重和感激,而是理所当然。
还有就是,同样的自我牺牲,在他人最危难的时候雪中送炭,比经常帮他人锦上添花相比,珍贵的多。
以前的我就是自我牺牲,以帮助他人锦上添花,哪怕自己都活不下去,还自认为这就是善人的标准,沾沾自喜。
初中时的一件事,特别适合举例子。
同学A家里比较严格,所以生活费不太够,但我的生活费常常除了老妈给的,还有老爸给的零花钱,所以有多余。我那时和他是好朋友,所以经常请他喝水吃饭,可谓是有福同享。
然而,好景不长,他从最开始的觉得我十分够意思,变成了理所当然。
我是怎么发觉的呢?事情发生在毕业季那年,他因为买了珍藏版的卡牌游戏,花了四分之三的生活费,导致本来生活费就不够潇洒的他,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因为他家实在太严格了,所以为了不被他家人骂,又不至于饿肚子,于是他提出,能不能帮衬他一下,而那个时期的我,也因为被家里发现花钱大手大脚,而严格控制了金钱,只够我一个人正常伙食。但我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他的提议是,将我们两人的钱放在他那里,吃饭就一起给,相当于我和他的钱合起来一起用。但由于,资金有限,一个人潇洒自然不怕,但我们有两个人,所以我们算了笔账。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食堂吃饭,才能让我们两个人都有饭吃。所以每次下课,都是他等我一起去食堂吃。
结果有一天,因为拖了堂,所有同学都是鱼贯而出,我和他被其他同学冲开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往食堂走,结果食堂转了三圈也不见人,四处打听才知道,他和另外几个朋友去了校外,正在大快朵颐。
我当时身无分文,只能先回寝室,当时的心情让我终身难忘,肚子饿还被兄弟“背叛”,心里难受的差点儿就哭出来,那种感觉,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而与我的锦上添花让他理所当然相比,几位女生的雪中送炭让我一辈子都感恩戴德。
当我走出食堂时,班上的女生碰到了我,发现了我的异常,请我回食堂吃了午饭。让我不至于饿着肚子回寝室。但那一天我感觉自己受到了两次打击,女生请吃饭,以及兄弟背叛。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是我的面子问题,我要强的拒绝,但还是比不过那几位女生的强势,我只好改变了态度,边吃边说“谢谢,今天的饭菜真香。”
后来,当我质问他时,他居然嬉笑着说,我以为你也出来了,以此为借口躲避,还说下次绝对不会再发生了。但我已经被他伤透了心,要回了剩余的钱,解除了和他的约定。
爱帮忙的善人之所以受人喜欢,是因为他有便宜给人占,但善人和好好先生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善人的便宜是自己多余的便宜,也就是丢掉也不足惜的便宜,给别人也没什么,而且他们是有底线的,并不是谁都可以在他这里获得帮助,但一旦获得帮助,就是感激涕零的。
好好先生的便宜是自己都不够,还一个劲儿给别人占的,其实,别人也不怎么在意这些帮助。所以,即使他们起初会感谢,但最后,哪怕最后一丝的感激之情,也会被你四处给出的廉价帮忙给改变心态,只会认为不占白不占,反正所有人都在占,而好好先生自己也会痛苦万分。
所以,如果你想当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善人,一个阳光快乐的人,那么,与其脑子一热,无下限的去帮助任何人。造福大众,委屈自己。还不如冷静一下,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力所能及,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再做决定。
我敢保证,虽然可能得罪部分人,但你绝对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你自己也会由心的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以前的好好先生心理,其实也挺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