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厂如何转型的思考?


传统外贸工厂受市场变化的冲击

前几天跟几个传统外贸工厂朋友聊天,他们是纯生产加工企业,出口业务都是承包国内的贸易公司,随着这几年大环境经济下滑,他们也感觉到订单量在下滑。

正所谓穷则思变,企业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开源,如何开拓市场,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① 第一维度是垂直深挖,做精做细,去占领该渠道的头部位置;② 第二个维度就是广度的拓展,去寻找新蓝海的渠道,然后再用垂直深挖快速占领头部。


采购商寻找供应商渠道演变过程

随着互联网和主力消费群年轻化这些不可逆的趋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关于外贸推广渠道演变,我简单分成3个最主要的阶段:

①展会:初期,外贸出口主要通过展会和国外当地市场开发把产品推广出去。

②第三方线上平台:当互联网初起,普通企业很难靠自己搭建企业独立站。这时候第三方平台就应运而生,发展之今,B2B平台在全球上百个,除了国外当地第三方平台还有其他垂直细分类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是阿里国际、MIC、globalsources等。

③独立站: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通过自建站包装企业品牌和销售产品。但国内很多独立站的内容策划、设计、用户体验方面对比欧美还有很多差距(这也是机会)。


因为互联网发展,催生更多小B采购商

过去,国外只有大型采购商才有资源参加展会,并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现在,因为互联网的技术打破了信息获取的壁垒,所以很多小B(小型采购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对外贸市场来说,因为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所以催生了很多小B的采购商,而且这个群体是全球性的,范围和数量都是比较庞大,这就是长尾市场理论。

所以提前布局独立站对企业以后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如果当这些专业高大上的独立站成为标配后再进入市场,那时候的ROI会是太低了。


传统工厂转型中的痛点

部分传统工厂转型中最大一个痛点,其实是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问题,做过工厂的朋友都知道每天开一条生产线作业都有一个固定成本,做不够数就等于是亏本,只有超出一定产量才能盈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MOQ要求比较高的大工厂更愿意对接一些国内贸易公司或大的国外贸易商,而市场发展趋势是大订单更多演变为碎片化小订单,这与工厂的产能背道而驰,因为大型工厂更加喜欢找一些国外有大订单量贸易商合作。


货代产业结构演变反应了碎片化订单的趋势

随着前几年外贸跨境电商井喷式发展,很多工厂的订单都变得碎片化。这里相信做货代的朋友体验最深刻的是原本海运FCL整柜变成更多散货LCL出口,空运出口变成了更多小包快递出口,还有亚马逊FBA头程等,这一系列的市场调整都反应了未来订单碎片化不可逆的趋势。


传统工厂该如何更好地转型

每一轮文化科技的变革,都会引发某些行业内部结构重新“洗牌”和调整结构,适者生存乃是自然选择法则。为了迎合市场变化,只有企业内部产能结构调整优化,外部市场推广营销等两个维度去下苦功夫,才有机会在新市场、新挑战中找到新机会。也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渠道拓展、营销推广;节流:内部产能调整、人员结构优化)。

Remark: 以上文章观点只基于一个大环境发展趋势,并非所有行业都是按照这样规律发展,虽然时代在变迁,还是会有一些小众行业并不被大环境冲击得那么严重,继续在低调深挖自己行业,闷声发大财的。


传统工厂如何转型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在撸文章之际,我们的同事Erick送上一杯清爽的奶茶给我充电。赞@




更多交流可添加作者微信:


传统工厂如何转型的思考?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工厂如何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