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1张图片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2张图片

昨天发了我给娃的暑假预热实录《7.13才正式放假,我已经给娃提前预热了》,读者群里聊天,就有人倾诉了双职工家庭的苦恼:


夫妻俩都上班,孩子没人带,定了计划也没法监督。


我真的是感同身受,立刻表示:这个话题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是有寒暑假期的,某种意义上,我不懂双职工家庭的难处,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家现在的情况是:我父母帮忙,主要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我和娃爸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一下:主要的意思是,分工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些时候我父母也参与孩子的教育,我和娃爸也要负责娃的生活。


到了寒暑假,我作为老师,享有带薪假期(别羡慕,也别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苦恼,别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所以孩子的假期,我可以几乎(老师是比学生晚放假早开学)全程陪伴和管理,就是娃的私人订制家教。


可是,大部分家长是双职工家庭,寒暑假的时候,娃去哪里?谁来看着?这最基本的都成问题,就更别说孩子的学习了。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3张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过去我小的时候,我爸妈也是双职工,我又是怎么过寒暑假的呢?

 

就是自己在家待着。没人看,没有那么丰富的课外生活、课外班。


过去我们可以这样,

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是有原因的。


因为时代变了!


一、社会更复杂了。

二、社会更发展了。

三、家长上班更远了,时间更长了。

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目标都更高了。


你看,我们过去是居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所有的住户都是同事,孩子们可以一起在宿舍里玩,宿舍区域足够大,孩子也够多,跑跑闹闹很自由,也很快乐。


过去孩子自己玩,去别人家玩,到处跑去玩,都不怎么担心安全问题,因为那时候好像坏人少,路上也没有汽车(我是80年代人,我小时候在一个大城市下属的小城镇,汽车很少),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安全隐患。而且都在一个大院子里,总有年纪大的爷爷奶奶,都会帮着照看一眼。


上班离家里也很近,骑个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中午下班爸爸妈妈都会回家,买菜做饭,吃完了还有时间休息,和孩子聊聊(顺便就说了学习啊、作业啊)。


现在呢,上个班,路上来回甚至要2、3、4个小时,早上很早就出门,晚上下班开车堵在路上,别说中午饭了,就连早饭、晚饭都没时间给孩子做,还有多少沟通的时间呢?


大家住得分散,买了商品房,在哪住的都有,邻居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还没等认识,就搬家了,谁也不认识谁,孩子要在一起玩,就得有大人跟着。


过去没什么课外班之说,也没有人整天跟咱们家长说:再不补课就晚了。孩子们上学的时候要努力,放假了更要努力。家长也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轻易把孩子放在哪里,痛快玩一整个假期。


过去电视不普及,更别提手机平板上网了,孩子自己在家待着,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不像现在,生怕孩子在家看一天电视,玩一天游戏,学习差也忍了,视力也不好了才是大事。


这么一分析,我才发觉,双职工家庭真的很不容易,所以,不要指责他们矫情,而要给予理解,和帮助(如果可以的话)。

这是一个社会性难题。


我有时候也会思考一下:班里那些优秀的学生,家长是不是双职工,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也会假想一下:如果我没有假期,也没有父母帮忙,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上,我有什么办法来克服实际困难。


一、家有老人的,看看能不能帮上这个忙。


什么意思?


没有老人的,以及老人有实际困难的,就不说了,自动跳过这一段。


有老人的,要看老人愿不愿意帮这个忙;愿意帮忙的,还要看愿不愿意为了孙辈,调整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后面这一点更难。有的老人是一味惯孩子,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总拖后腿。有的老人自己习惯了开着电视,不愿意改变,孩子就养成了看电视的坏习惯,专注力受到影响。


我的父母有时间,也愿意自我牺牲来帮忙,更难得的是,为了孙辈的学习,自己也与时俱进,学习、陪伴,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养育我是这样做的,现在除了年龄大了,眼花耳聋了,知识更新跟不上了,但是愿意努力、愿意学习、对生活的热爱,都是没有改变的。(此处表白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你们辛苦啦!)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4张图片


在我家娃的成长中,我父母除了生活上的照顾,买菜做饭,在教育上也是鼎力支持。


1.是坚决配合执行我的计划。孩子小时候,经常跟着我父母回老家,我要上班,就不能随时陪伴监督了,怎么办?我做详细的计划表,然后我父母带着娃执行。


比如:读英语,我准备好书,算好时间,找好音频发给我爸妈,或者存到点读笔里,规定每天读几遍,等回来以后我检查。


比如:弹钢琴,我计划好曲目,在家做好指导,把书带好,让娃回去以后练熟(老家的钢琴是我小时候用的)。


2.是我爸妈亲自上阵,身体力行教育我娃。


我妈上过老年大学,弹琴凑合知道一点儿,娃小的时候,可以陪练,娃大了,角色颠倒,我娃给姥姥当老师。


娃上学前练跳绳,是一个寒假在老家,我父母的陪伴鼓励下,实现了从0-50的突破,还顺便练习了加法计算。(参见:《从不会跳到一次破100,幼儿园的跳绳作业对孩子上学有什么用?跳绳》)


娃画画,是一个暑假在老家,我爸每天下午陪伴指导,画了20幅画。现在想想,其实不只是画画,更关键的是,练习了小手的肌肉,以后上学写字的时候,手控制笔的能力更强。(参见:《无基础的老父亲,30天,指导外孙在家画了23幅画画》)


现在,我娃加入了学校的管乐队后备队,学起了单簧管。娃的乐器是在学校买的,我又单给我爸在网上买了一个便宜的,让我爸陪学,因为我爸之前就自学了吹葫芦丝、弹尤克里里。老头儿每天抽时间,上网上(这个公众号叫“蝌蚪课”)看教学视频学习,每周都催促娃练习。娃现在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气息了,能吹音阶,还能吹2首短小的乐曲。

所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才是真相:孩子的教育何止是拼爹妈,还要拼老人、拼整个家庭!》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5张图片

二、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是每个家长的梦想,也是一个大课题,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个人是这样做的:


1.从小开始。

2.我订计划,布置任务,娃执行。

3.总是这么做,娃就习惯了。


前面说了,每当父母把娃带回老家,我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父母配合,督促娃完成。因为娃从小除了跟我和娃爸,就是我父母,所以习惯了和他们相处,也不存在不听话的现象。

从小就这么做,小时候是大人监督提醒督促完成,大了以后就是娃自己按着任务表做,完成就打勾。


没有什么为难的时刻,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而且就不是我要求的(我没要求他打勾),好像不知道哪一天,娃自己按照任务表完成之后,就自己打勾了,后来就一直这么做下来了。



三、上托管班,或者家长互助。


没有老人帮忙的,只能花钱送回到托管班(毕竟不是过去了,不能单独把孩子放在家里一整天)。


我们自己也知道,在拖管班里有很多弊端(参见《把孩子放在托管班里,究竟好不好?》),这只是一个无奈之下的选择,孩子总得有地方去,有人看啊。


所以如果想尽量少浪费孩子在托管班的时间,就需要家长在“幕后”做很多工作:

一个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另一个是制定合理具体的计划,让孩子参照执行。


孩子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才可能在托管班那种混乱的环境中,按照家长(或自己)订好的计划去执行。当然,计划要合理,要具体,意思就是,你不能把孩子一天的时间都排满,都是学习任务,要有休息,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学习任务要具体,

不要列成:


8:30-9:30,复习语文,


而应该是:

8:30-8:50,读《格林童话》20页,从×××页到×××页。


9:00-9:20,做×××练习册,从×××页到×××页。


补充一句,昨天我的每日任务表中,没写这么具体,但是我给娃布置的时候,都是具体到页数的。


另外,我给娃的计划表里,玩的时间也是列在里面的。这就会给娃传达一个信号:妈妈没有只让他学,不让他玩,学习和玩耍都重要,但是要先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玩。

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_第6张图片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2、3个要好的家庭结成互助家庭。6位家长轮流休假,带着3、4个孩子。


这种方法难度也不小:需要找到合适的家庭,而且教育理念接近,能够较好地安排好孩子们的活动。


或者,也像在托管班那样,每个家长都安排好自己孩子的一天活动,只是聚在一起,让休假的家长看管照顾。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在一起玩。


这就是我想到的解决方法,仅供参考,聊胜于无,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一条思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假孩子去哪儿?双职工家庭的苦恼可否这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