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3

3.不买最好,只买最贵—凡勃伦效应

有时候,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是为了获得心理满足。如果上架能做到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漏声色地“装”,那么商品卖的越贵,越有人买。

一家中高端服装连锁品牌的老板经营了很久,但衣服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他打算重新定位产品,这时有两个选择:第一,全线降价,把定位拉低一点,通过调整“价量之称”的天平,用低价格带动高销量;第二,逆向涨价,反正卖的也不多,不如多赚一个是一点。

有人会说:以现在的价格都卖不好,再涨价,不就更卖不出去了嘛,当然是降价了。

果真如此嘛?有没有可能涨价反而卖的更好呢?

在“价量之称”上,有一种神奇现象: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商品越贵,反而卖的越好。这种现象叫做“凡勃伦效应”。

以为商学院的老师为了启发学生,给了学生一块美丽的石头,叫他拿去菜市场卖,看看能卖多少钱。菜市场的顾客看着这块漂亮的石头,想着可以给孩子玩,还能当秤砣,愿意花几块钱买下。于是学生回来告诉老师:石头最多可卖几块钱。老师让他再拿到黄金市场上试试。从黄金市场回来,学生很高兴:有人居然愿意出1000元买。老师又让他拿到珠宝市场卖,没想到,这回有人开出了5万元的价格,甚至还有开价跟高的。

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商品的价格可能差异很大,关键是看卖给了谁,满足了什么需求。有些商品是专门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的,比如炫耀需求,炫耀需求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东西越贵,越值得炫耀,就能卖的越好。

回到开头那家服装店。老板也许可以大胆地做个风险尝试:把店铺重新装修一番,越奢华越好,赋予产品一个神奇的品牌故事,然后再价格标签上直接加两个零,这么做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炫耀性消费,是感性消费的一种。只把它当成一种纯粹的心理需求。正是这种需求,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理性购买过渡到感性购买。

来几个建议:

第一  贵不是目的,炫耀才是。贵,但不能炫耀,是不会有人买的。所以贵的商品必须做到让外人一看就知道它贵。

第二  穷人也有炫耀需求,这是一种刚需,一种就算没有钱,也要展示自己优越感的强烈需求。必须美图。一到年底,朋友圈就会有人晒书单,但实际上,中国42%的成年人,一年都看不完一本书。

第三  医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治病。曾经对12名帕金森患者进行实验,把患者分为2组,一种打1500美元一针,一种1000美元一针。但其实,两种药都是生理盐水,都是安慰剂。实验结果表示,使用 “贵药”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要比用“便宜”的患者高9%-10%。人们喜欢“贵”的心理甚至可以治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为经济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