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必要的失去》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克-康菲尔德。生长于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科学知性家庭。1963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主修亚洲研究。大学毕业之后立即千万东南亚修习,曾在泰国阿姜查的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也曾追随过其他佛教僧侣和印度教上师。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

他197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教导禅修,是把南传上部佛教修行引入西方的重要老师之一。他擅长结合现代心理学与禅修思想,将灵性落实于日常生活,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大师之一。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引导人们认识到到人性深处的爱和平静,通过正念等修行,逐步学会放下贪嗔痴,合理转化欲望执念等,在保持对内心觉察的情况下,用美德,慈爱等善心境逐步改善精神世界和生活。

下面说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部分内容的摘抄:

佛教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分为三组。首先是十三个共同和普遍的品质,是每个人在大多数都经历过的,包括稳定性、活力、记忆、感受(愉快或不愉快),意志和认知等。这是心的基本操作系统。观看这些因素的差生过程,我们可以了解性是如果迅速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

下一步重要的是,我们吧注意力转向须受训练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分为善心境(健康的状态)和不善心境(不健康状态)。不善心境的因素有三个根:贪、嗔和痴。这三个根产生嫉妒、刚愎、焦虑、迟钝、无耻、自私、怀疑、混乱和误解的状态。我们大家都有体验它们的时候,这些心境越强大,我们受的苦就越广泛。最糟糕时,它们造成精神病态。贪婪会上瘾,忧虑变的偏执,无耻变成反社会,嗔怪变成仇恨和愤怒。战争、暴力、种族主义、剥削、和不公正就是它们的结果。

善心境(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三个善根:慈爱、慷慨和正念。从这三个根产生坦率、冷静、洞察力、喜悦、适应力、信心、慎重、和不偏不倚的状态。每个善心境产生一个创造和自由的状态。它们产生于专心一致,像阳光照在雾上,这些善心境的出现会化解掉不善心境。

为应对我们的心境,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心境能够迅速改变,往往我们还没有注意到它们就消失了。通过正念,我们察觉我们自己的心境而不为其所限。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读后感_第2张图片
选择

上面这段话,是自己从书中摘抄出来了,感觉比较有启发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上面这些话的感受是,上面说的道理是没错的。感觉到自己生活中,善心境和不善心境的确是交替出现。通过正念,慈爱和慷慨等心境的修行善心境的确能够在生活中增加比例。

自己感觉上面是自己最受启发的吧。

还有很重的一点是,心境只是我们面对生活时候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去行动。用行动去创造价值,去为家人和大家奉献,这样才能具体的改善生活条件。

整体感觉这本书和适合对佛教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看一下,书中也有一些实修的练习。

下面是书中写的佛教心理学的原则:

一 观看众人的内在神圣性和美善。

二 慈悲是我们最深 的内在天性。它源于我们与万物的内在联结。

三 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能知“的广阔意识,智慧就会出现。

四 认识意识所呈现的状态。学习从不善境转移到善境。

五 自我的观念,是通过认同 产生的。越少执着于自我观念,就越自由快乐。

六 人的生命具有整体和个人的性质。如果我们要自由和快乐,就要尊重这两个方面。

七  任何体验的专注是迈向自由的进程。正念带来广阔的视野、平衡和自由的心态。

八 身体保持正念,让我们活的充分。它带来疗效、智慧和自由。

九 智慧了知何种感受在场,却不迷失在其中。

十 念头往往是片面和不真实的。学习专注于念头而不是迷失于其中。

十一 意识分为个体和整体的层面,潜入意识的觉知会带来理解和自由。

十二 我们可以辨识自己人格中的不善模式,并将之转化为我们天然禀性的善良形态。

十三 既有善良的欲望也有不善的欲望。知其差别,则可在其中找到自由。

十四 如果我们执着于愤怒或仇恨,我们就会受苦。没有仇恨,我们就有可能力而且明知且慈悲地做出反应。

十五 虚妄使人误解世界,忘记自己是谁。虚妄产生所有不善的境界。脱离虚妄,以智慧观察世界。

十六 痛苦不可避免,但苦难则不同。苦难源于贪婪,放下贪婪,免于受苦。

十七 关注内心的意念(种性)意念是我们创造未来的种子。

十八 不断重复的念头塑造我们的世界。我们应依靠慈悲,用善念取代不善念。

十九 通过内在训练,可以发展静定力。静定开启意识,达到治疗与理解的深刻层面。

二十 美德与正直操守,是真正幸福所必须的。小心守护你的正直。

二十一 宽恕是必要和可能的。找到宽恕并重新开始,永远不会太迟。

二十二 内外人我没有分界。关心自己,就是关心世界;关心世界就是关心自己。

二十三 中道在一切相对事物之间。安住于中道,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安康。

二十四 放掉内心的意见,摆脱观点束缚,向生命的奥秘敞开。

二十五 宁静的心灵升起慈爱。慈爱遇到痛苦时,它转化为慈悲。当慈爱遇到幸福时,它变成喜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中必要的失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