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家庭中亲子教育的12岁少年之序言导入

“拼装家庭中亲子教育的12岁少年”这个题目中的12岁少年,  很多老读者都知道,  就是李梦竹与她的前夫王守义所生的长子, 叫王善德。 

王善德现在的精确年龄是11.8岁,  上小学四年级, 抚养权归父亲王守义。 因善德小伙子非常依恋母亲, 所以, 整个周末和假期都会跟梦竹和慕天生活在一起。 善德跟张慕天叫“张叔”。

慕天和梦竹从去年9月开始住到一起,  迄今, 已经共同生活了10个月。 因为疫情关系, 善德在过去的这10个月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 都是和慕天和梦竹生活在一起的。  因此,  也就有了慕天和善德的相处议题, 同时, 也极大地引发了张慕天对于教育议题的深入反省和思考。

而本轮有关教育话题的主人公, 就是张慕天和王善德。

除了前面作为“引言”的三篇文章, 即6月28日的《拼装家庭中的亲子教育之前言》、7月2日《亲子关系中的父亲力量》和7月5日《亲子关系中的父亲力量2》,  张慕天计划再写一篇长文,  总的题目就叫《拼装家庭中亲子教育的12岁少年》, 讲述张慕天如何去管理和改善与王善德相处中的各种酸甜苦辣, 大致分为本篇的“序言导入”, 以及后续连载的“外求善缘”、“反求诸己”、“内圣外王”等大约4篇来完成。


在一起共同生活之前, 张慕天对于即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会自动地联想到以下的一幅幅画面: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郎, 恰是一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临界点。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 张慕天本人因为需要拯救整个大家族的巨大压力,  而开启了他延绵几十年的的严重失眠生涯。

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点, 少年康熙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铲除掉鳌拜集团,  并亲自操刀, 开始明里暗里布局了自己的心腹人马,  13岁亲政, 开始亲手治理天下, 15岁一举成功地干掉了鳌拜, 18岁举兵征讨以吴三桂为首的三番叛乱, 25岁一举荡平三番, 基本廓清了宇内。

也就是这样的时间点, 岳飞和成杰思汗都已经开始了他们金戈铁马的征战生涯。

李世民曾经说过, 给太子李承乾教书的那些名儒和巨匠全都不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 最好的老师就是---敌人 !  李世民本人16岁便提着自己的脑袋, 携一柄长槊飞身上马, 征战疆场, 纵横宇内, 成千古伟业。 李世民认为, 他的浑身本领并不是跟从什么名师那儿学来的, 而是从跟敌人拼命的刀光剑影中, 从鲜血淋漓和累累白骨中一步步体悟出来的。

周恩来在12岁时, 在学校的修身课上, 魏校长向同学们提问: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 “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等等,  周恩来则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一起生活之后的事实证明,  所有上面的这些画面, 都只是张慕天自己的内心投射,  与现实中的王善德所呈现出来的画风,  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对于陪伴这样一个12岁的少年郎一起生活和成长,  又常常会让张慕天重新回想和反思自己的12岁,  以及自己父亲的12岁, 还有自己祖父的12岁。

慕天在12岁时, 刚读初一, 离家住校, 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严重失眠。  在前文中已经多次交代过他失眠的原因了,  慕天需要扛起拯救父亲以及整个家族的责任,  12岁的慕天的肩膀还很不结实,  不堪重负, 所以就失眠了。

慕天的父亲在12岁时,  也是刚读初一,  学校在乡镇上,  距离家里所在的村子三公里,每天走路上学放学,  父亲每天中午都没有足够的食物以饱腹,  饥饿感贯穿着全天从早到晚的绝大多数时间。  初一没读多久,  父亲便主动辍学了,  原因是想帮助爷爷一同扛起大家庭里十几口人的生活重担。  因为父亲在学校里的成绩很好,  学校的老师两次上门劝导其重回学校就读,  但父亲坚决不回去, 爷爷当着老师的面威胁凑他, 也没有用。

慕天对自己的爷爷了解得相对比较少,  只知道爷爷在20来岁的时候就相继失去了他的父亲和兄长,  除了要继续担负自己的几个子女之外,  还必须要担负起所有的弟弟、妹妹、侄儿等的生计和照顾,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一大家二十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都在等着他的一肩担起。 

所有人都可以流泪悲伤无力彷徨,  但爷爷却永久性地失去了流泪的权力。  这一点就恰如前文中所提到的, 在十几年的高利贷期间, 包括慕天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至亲挚友面前,  放松地流动自己的痛苦和压力,  而唯有张慕天一人无处可说, 他是家里的唯一希望, 他必须是强大的, 他绝对不能倒下。 他必须就得像当年的毛主席一样, 你能想象一下,  如果要是当年的毛主席流泪哭泣了,  那六亿神州, 可该怎么办啊 ?!

爷爷的这一口气必须被吊在那儿不能动,  那可是别人对他的期待,  甚至是别人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张慕天和他的爷爷一样,  都是靠着那一口被硬提着的真气, 一路撑过来的。  慕天的父亲, 同样也是担负了拯救家族的重任。

当然,  以上这些关于“长子长孙担负家族”以及“光宗耀祖”、“弘扬祖德”、“垂范子孙”等之类的画面,  与王善德这个“长子长孙”在实际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的画风,  同样又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同样又都只是张慕天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五彩肥皂泡。


这些画风的迥然相异,  强烈而反复地冲击着慕天的固化思维,  让慕天在反思自己的同时,  也对12岁的少年善德充满了很强烈的好奇。   

慕天认为, 随着对自己和对善德的持续而深入地探索和发现, 必将会自动地后续支持到自己的两个孩子,  即14岁的儿子圣文和4个月大的女儿圣美。  他很清楚, 他的很多投射性唯美画面,  都极具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虽不无理想价值和立意高度, 但总体来说, 都很不落地和很不扎根,  而小善德的到来,  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也就是说,  善德小朋友把张慕天同志一次又一次地从神游的梦幻太空中, 拉回到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地面,  拉回到结结实实的烟火人间。(未完待续)



作者: 郭维祥 

2020年7月13日

(本文属于公开发表的文章, 欢迎署名转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拼装家庭中亲子教育的12岁少年之序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