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二)

      早晨七点便在教育局门口组织教师统一乘车奔赴东片区进行送教下乡。要送教下乡了,终于可以回归学校,亲历课堂了,竟有些小欣喜。

      我负责的是东片区较大的一所学校,语数英三科同时送教的有来自城市学校和我曾经学校的9位老师分三个场地进行,与往常不同的是专一语文教学的我必须分身到三个分会场走走看看,美其名曰督察。其实,在教育行业,这都是多余的操心,哪有老师会投机耍滑,哪有老师会几十公里开外来应付差事败坏名声。

第一节课是送培学校的小肖老师执教的《坐进观天》,肖老师我们曾经有过一课之缘,那是两年前的深秋,两所学校联谊活动,他为我校来访的老师上了公开课。今日又见,还是那样的年轻貌美,有爱的老师不会变老,看她课堂中亲切的呼唤孩子,对孩子的精彩表现给予大拇指,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孩子,你真棒!""不着急,孩子,你再想想?”这样心地善良的老师怎会变老?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显然较先前老道。识写同步,指导、摹写、练习,一板一眼扎实有效,她不是逐一的着墨用笔,而是抓生盲点,易混易错点,善于挑起认知矛盾,在对比分析中强化识写。玲珑小巧的身形担起的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大任。两年,不长不短中,有人是长足的进步由青涩到成熟,有人是原地踏步,教育的激情尽失,她实现着华丽的转身。源自学校重课堂,抓质量,两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策略,源自青年教师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源自同行者不诋毁有欣赏的鼓励。

文本细读中,她耐心的询问,悉心的引导,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既定目标,但是透射出的四个问题却值得青年教师引以为戒。一是学会聆听,善用学生的问题生成,快速判断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更高效。例如:当老师提出青蛙和小鸟几次对话的时候,四个孩子的回答无一雷同六次、六次、七次、三次。老师急于走流程对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赶紧肯定,顺利按流程进入分次的细读文本,但是后面的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全班学生无一准确陈述。细究之,问题就出在学生寻找时对何谓“对话”的迷茫。教师应该从学生不一的回答中敏锐的捕捉到这一信息进而调整思路,再读课文,寻找中明确所谓对话必须是甲说乙有回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智慧,唯有时刻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不断的学习观摩名师课例。二是巧设语用训练点,读为手段,轻松筑基。肖老师注重语用训练,试图通过两组句子的对比感悟,明白陈述句和反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表达效果。第一组偏南拔高学生的水平,增加了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第二组处理的方法可以分三步。先让学生分组对比朗读这组句子感觉判断哪句好,好在哪里?其次对比读句,看看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在发现不同中明白语气词表情达意的效果。再次,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如:今天听课的女老师真美!今天听课的女老师真美哪!)学生只有在对比中才会发现,朗读中才深其感悟,应用中才能形成能力。切不可浅尝辄止,让训练蜻蜓点水。三是电化手段为我而用,不受牵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使用不当却也消减了传统教法的效果。课件制作少而精,不要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句话都要呈现在课件上,更不要让课件成为自己上课的路线图,离开课件无法迈步,更不能无视课堂的现场而一味地顺课件而导学。(比如词语赏析,比如课文主旨)四、备课关注单元训练主题,准确定位文本地位与作用,前后勾连,科学设计平实扎实的进行语言训练。部编版教材双线素养的编排体系,对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在每一单元的开篇都有陈述,教师备课要有单元教材观,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要充分的审视文本的地位,合理定位在单元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巧妙彻底的予以发掘。

对于以上的个人看法,在下午的总结会上我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穿插举例。(1.担当是新时代教师的气质,2.成长应该是新时代青年教师永不停歇的追求,3.优质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梦想。)

廉颇老矣,只能饭饭;青年才俊,蓄势待发,祝愿年轻人在教育改革的康庄大道上收获精彩。

第二节课是花海徐芳老师的三年级数学课。有老师告诉我,她曾经是中学英语老师,教育布局调整,中学撤并,她成为小学数学老师,不到一年!课前,徐老师提醒学生整理学具进行上课准备就让人刮目相看,一个重视习惯养成比重视知识传授的老师更高明。开课时学生铿锵有了的课前呼号,让人精神振奋,眼前柔弱的女子实在不一般,好生喜欢。整堂课的教学她都沉着冷静,放手学生经历猜测,实践,探索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引导,同伴互助中基于原有认知有效地建构新知。老师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巧妙地准备了小棒,饼子图,孩子在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练一练中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还有部分孩子尝试列竖式的办法解决疑难。课堂始终有思维拔节成长的脆响。后生可畏,可塑,可圈可点。

第三节课,是市二小小陈老师的英语课。这是一位干练的小媳妇,曾经的同事。课行10分钟,似曾相识的感觉越发的浓重,思绪被拉向了几年前带着她送教该学校的情景。也是这个教学内容,也是一样的授课流程,还记得当时提议师生课前互动就以介绍二小入手,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么来到花海,进而引出新课,完成教学,最后以基本句型by bike(bus.car )on  foot来进行自己去酒泉/柳湖,独山子的对话训练。时隔几年,内容相同,授课人相同,面对的已不是当年的孩童,我们教学的设计还是如旧,教育的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革命,教学必须因材施教都体现在何处呢?温水煮青蛙结果只有一个!不知我们优秀的青年教师是否居安思危过,是否正视反思过?

敲下这些文字,内心波涛起伏,几人与我共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水流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