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边际》_3 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第3章 

3.1 为什么要对李嘉图,赫-俄的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

1.李嘉图(Ricard, 1817)模型: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商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存在着比较优势,它就能像另一个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一样,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好处。(比较优势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2.李嘉图模型存在角点解。

3.李嘉图模型是新古典贸易模型和新兴古典贸易模型之间的分水岭。从李嘉图模型向右走就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一),向左走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纯消费者和厂商分离)。

4.欠发展(Underdevelopment): 随着均衡有自给自足想局部分工转换而出现的两国收入差距扩大现象。(Palma,1978; Bauer and Yamey, 1957)。保护性关税作为避免“欠发展”的政策工具。但有交易费用和关税的李嘉图模型显示,交易条件的改进会使得均衡状态从局部分工转换到完全分工,带来贸易好处,并且是贸易好处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质检分配更平均。

5.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模型:

a)外生比较技术优势

b)外生比较禀赋优势

c)利用两种差别优势提高总和生产力

d)如果交易效率低,比较禀赋优势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导致最右这种结果是自给自足和地生产力水平。

e)交易条件改进后,总和生产力提高,分工水平提高。

3.2 有交易费用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1. 有6种决策模式(角点解)分别:(1)A国自给自足;(2) B国自给自足;(3)A国专业生产衣物买粮食(x/y);(4)B国专业生产粮食买衣物(y/x);(5)A国同时半专业化地生产粮食和衣物,卖衣物买粮食;(6)B国同时半专业化地生产粮食和衣物,卖粮食买衣物(xy/x).(生产什么?/卖什么?)


2. 当两个国家人数相差悬殊时,实现完全分工不可能,总有一个国家必须生产两种产品,否则资源分配无法达到最优。

3.外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4.创造性地毁灭(熊彼特,少出门Peter,1934):随着交易条件的改善,一般均衡从局部分工跳至完全分工,半专业化国家也将专业化。e.g.传统老艺人被大企业专业化的工人替代,新的职业不断出现,老的职业会消失;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换来的是人均真实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5.故事梗概:一般均衡结构由两个国家的相对生产力、相对偏好、相对人口规模和交易效率水平决定。在其他参数给定时,交易效率的提高能使一般均衡结构从自给自足跳到局部分工,然后跳到完全分工状态。在给定交易条件的情况下,相对于人口规模及两种商品的 相对偏好而言,比较优势越大,则均衡的分工水平越高。在给定交易条件的情况下,相对偏好、相对生产力、相对人口规模越是平衡,均衡的分工水平越高。随着均衡分工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均衡总和生产力也会提高。在向更高分工水平演进的过程中,即使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它也可能从贸易中获得更多好处。

6.外生技术比较优势(此处讨论的是。)注意区别由于制度和文化的多元化内生出来的比较优势(如,英国由于政治制度鼓励企业家活动和技术发展,盛产企业家和技术人员)。

3.3 内生贸易政策的李嘉图模型

1.纳什博弈,纳什关税溢价博弈

2.故事梗概:在一个有两个政府且政府可以选择关税水平和决定参与关税谈判的模型中,若果局部分工在一般均衡中出现,那么这种均衡是一个没有关税谈判的纳什关税均衡,贸易带来的好处大部分都会被生产 两种商品且交易效率低的半专业国家得到。此国实行单边保护关税,而完全专业化国家实行单边自由贸易。如果完全分工在均衡中出现,则该均衡是一个纳什关税均衡,结果会使双方都实现自由的贸易政策。

3.可以解释两个现象:a)为什么不发达国家总是倾向于设置高关税?b)为什么关税与自由贸易的情况会同时并存?

3.4 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1.故事梗概:在有3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李嘉图模型中,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如果一个过载在任何商品中都没有对所有潜在贸易伙伴的比较优势,并且(或者)其交易效率非常低,那么这个国家将被排除在贸易之外。

2.克鲁格曼(Krugman, 1994):促进自由贸易

   V.S.  萨克斯(Sachs, 1996):提高国际竞争力

3.贸易政策由保护性关税向贸易自由化的转变,可能的解释:

a)分工水平的提高(局部国际分工向完全分工的转变),这也是运输条件改善的结果。

b)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数量增加,这是过去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的国家交易条件改善的结果。

3.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1.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 1919 - Ohlin,1933)模型,简称HO定理: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力相对资本较多,它会出口劳动力密集产品。

2.可能的贸易结果见下图。


3.故事梗概

a)假如任一国家的交易效率非常低,而且(或者)比价禀赋优势很小,那么自给自足(没有国际贸易)将会是全部均衡。

b)假如两个国家的交易效率略高,或者比较优势的程度略有提高,均衡状态会跳到每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且互相贸易的低国际分工水平。

c)假如有一个国家的交易效率更进一步提高,或者比较优势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均衡状态就会跳到二元结构的状态,即这个国家完全专业化并且得到大部分的贸易好处,而另一个国家则半专业化地生产两种产品。

d)当两个国家的交易效率或者比较优势程度进一步提高时,均衡状态就会跳到更高水平的分工,此时两个国家都只专业化地生产一种商品,贸易的好处由两个国家共同分享。这种分工和贸易依存度的演进过程,提高了均衡的总合生产力水平。

4.可解释著名的SS定理(Stolper and Samuelson,1941)

5.招致庞大官僚开支的关税效果。用所有的税收去支付收税的官僚。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边际》_3 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