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大隐或小隐静脉系统处于过伸状态,以蜿蜒、迂曲为主要形态改变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病因为先天性浅静脉壁薄弱或瓣膜关闭不全,以及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导致静脉扩张,近端静脉属支瓣膜发生闭锁不全,使血液逆流,又逐渐破坏了远端瓣膜而形成静脉曲张。
而中医则认为,本病属于“筋瘤”、 “脉痹等范畴。“筋瘤”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日“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得反发为筋瘤”,阐明了筋瘤的病因病机。《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阐述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
案例:
患者男,79岁,于2020年10月25日前来就诊
主诉:下肢静脉曲张多年(右侧非常明显),双侧颈动脉斑块约5年
其他症状:1.右膝关节痛
2.前列腺增生
3.睡眠差,难入睡,约半夜2点才能入睡,夜尿1次
4.胃纳可
5.大便可
6.晨起后有口干口苦症状
7.双手臂脂肪瘤多年
第一次刮前舌象:
详细问诊之后,静静老师制定如下刮痧方案:
1.手三阴、三焦(稳定心肺功能),重点穴位:少海,少府,劳宫、曲池(泻心火),后溪,列缺,右尺泽(左心包右尺泽引血下行)
2.百会、四神聪(提升阳气),颈椎,颈动脉、椎动脉重点(疏通颈部),风府、风池、天柱
3.督脉、膀胱经,肝脾肾区,八髎、长强,京门、章门,带脉,全臀 ,腰椎重点(疏通下焦气机)
4.胸腺冲任二脉刮到天枢(疏通中下焦),两肋
5.大腿内侧治肝三穴(肝主疏泄,行气活血,调畅气机),右膝关节:委中、阴谷,膝关节360度
6.四井排毒,静脉曲张部位从下往上刮(顺着静脉瓣膜的方向刮)
治疗过程
第一次刮痧后痧像
刮到第6次舌象出现明显变化:
刮痧前后的症状变化
辨证分析:
从舌象看,患者舌为裂纹舌,黄腻苔,中下焦苔黄腻,且左右不对称
提示整体气机瘀滞,阴液不足,舌体失于濡润,舌面萎缩所致。肝胆及肾气瘀滞较重,由淤至虚导致正气亏虚,湿浊不化。
患者自诉家里多人患有该病,其形体瘦弱,刮痧时出痧较少,考虑为先天禀赋不足;其年轻之时从事水稻种植技术指导,经常赤脚在冷水中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导致劳累过度、寒湿入体、寒凝经脉络道而为病;其在年轻之时饮酒过多,损伤阴液,肝肾亏虚,入睡困难、膝盖痛。
在刮痧过程中其臀部筋结多,下焦淤堵较重,胆气上溢,故口苦,气血无法下注濡养膀胱,而致尿频。
总结:
1.通论
李氏砭法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刮痧疏通体内气血,让体内瘀滞的气机动起来,运用外力作用,瘀血通过毛孔排出体外,膝盖的疼痛立刻改善,真正达到砭到病除。
2.整体论
中医的整体论是李氏砭法的灵魂,也是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整体论的思维,肝脾肾三脏同治,疏肝、健脾、补肾三者同时进行。
3.肝胆论
我们通过临床发现现代人大量的疾病起源于肝胆的问题。五脏之病十之六七皆取决于肝胆。肝主藏血,肝主筋,脾主统血,本病为典型的肝脏受损而导致,肝不藏血,脾不能摄血,加上外感寒湿之邪而致病。通过刮痧引邪出表,净化肝体,修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的损伤。
4.脊柱中心错位疾病理论
临床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病在前面,根都在背后,也就是脊柱。因为脊柱里面除了中枢神经,而其中腰椎第3节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是男女性器官:子宫、膀胱、附件、输精管、睾丸。。腰椎第4节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是前列腺、 坐骨神经。腰椎第5节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是小腿、踝、足。在刮透腰椎3、4、5节时附近肌肉僵硬,痛感非常明显,刮到第6次时疼痛感已基本消失。筋柔而骨自正,附近的肌肉通过刮痧气血得到充分濡养,错位的脊柱得到恢复,相应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
那么下肢静脉曲张该如何预防呢
1.预防静脉曲张需要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2.养成每日穿弹性袜运动腿部一小时的习惯,如快走、散步、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3.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
4.预防静脉曲张还要避免提超过约10公斤之重物。
5.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6寸,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腿部僵直,适得其反。
感恩李道政师爷,感恩李氏砭法,感恩静静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将继续:“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精进提升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愿千家万户受益于李氏砭法,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