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

最近和不少广电媒体的朋友聊天,大家普遍很焦灼,因为广告越发不好做了。难道,传统的广电媒体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这个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来回答。

4月份在北京开课,聚焦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老师们都分享了很多知识和智慧。我也谈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第一,传统媒体要去掉“传统”的标签,不断与时俱进,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二,主流媒体要回归“主流”的价值,把一贯的优势发扬光大。曾几何时,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一味追求娱乐化,美国社会学家波兹曼在他的名著《娱乐至死》中,对此早有批评和预警。眼下,“新时代”的要求和需求,促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向而行,都要回归主流文化或者说新主流文化的价值。

第三、媒体要学会“造词、造星、造规则”,善于创造标签和符号来为自己赋能。像CCTV的国家品牌计划,在这方面就做的可圈可点。

造词——“国家品牌计划”,就是很好的概念,通过平台自信、价值自省和使命自觉,把媒体的价值、使命与国家战略连接在一起,通过这一超级符号,既为品牌赋能,也为自己转换了新的动能。

造星——造承载品牌中国梦的实业之星,造精准扶贫的产业和产品之星,造良知与良能的工匠之星,经典的案例会说话,传播的实效就是最好的证明。

造规则——通过再造话语权,再造游戏规则,实现打包资源的统合营销,变过去的流量思维为限量思维。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1张图片
国家品牌计划已经成为超级符号

这一过程,可见媒体转型升级“新传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符号,二是媒介。

1.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符号化的社会,我们消费的是“符号”,我们传播的是“符号”,我们再造话语权靠的也是“符号”。

首先,当代社会的消费,更多地从过去的实物消费,升级为一种符号消费。在这儿,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原理:“解释意义不在场,是符号过程的前提”。什么意思呢?就是符号往往是用来补缺的,意义不在场,符号价值愈凸显。

举例说明:符号学大师曹操,有一次带着部队急行军,因为缺水人困马乏,曹操喊了一句“前方有梅林”,大家立刻来了精神,感觉口齿生津!这就是“望梅止渴”的典故,在这里,“梅林”就是个虚拟的符号。

再比如:传统的婚礼,“新娘子”怎么体现新呢?因为人还是那个人。用红盖头,把新娘子盖起来,郑重其事的揭开红盖头仪式,就是一个符号过程,完成了“新”的意义表达。

在物质消费的时代,“符号补缺”补的是物品的稀缺,如前面所说的望梅止渴;而在当下物品过剩的时代,“符号补缺”补的是价值的稀缺。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2张图片
符号消费的补缺原理

这一点不难明白,我们当下说的“消费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我们买一件东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它的实用价值,而是更多地追求它的符号价值。不过,不同人群对“符号”的消费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比如,就像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桥段,黄渤饰演的黑皮用青岛话来了一句:“班尼路,牌子!”小镇青年往往对品牌更敏感,希望品牌的LOGO更醒目一些,可能是自己越普通平凡,越需要用符号来彰显一下自己的强大和与众不同(也许是攀比的同)吧。

而同样是“人靠衣装”,很多功成名就或者内心较强大的人,却往往希望品牌更隐形一些,或许他们是觉着的自己的品牌力够强,不希望用“符号”来证明自己,所以更享受品牌代表的品质,却希望品牌符号隐而不彰。

实际上,我们作为人存在,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符号”的消费。你注意或不注意,符号都在那里。

其次,我们传播的也是符号。无论文化,还是经济,还是当下这个时代背实向虚的文化创意产业,当下大家竞争的焦点实际上就是符号带来的添加值。这种添加值有两个方面:

一是是艺术添加值,像设计、包装、陈列等的美观,一定要让人赏心悦目。

二是虚荣添加值,品牌、潮流、时尚、格调等等,要带给消费者社会地位感。

第三,符号也是我们可以立身行事的话语能力。

有一个段子:“你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这种事情还挺多呢,比方牵涉户籍的问题,你的身份证年龄和你的实际年龄不符,你怎么证明你的年龄?这些时候,就都需要符号——一些权威部门盖章签字的材料来证明了。

而在广告、传播、营销上,我们运用符号的能力,的确影响着我们的话语权。上次讲到曹操、刘备、奥巴马都是符号学大师,我们真得好好学着点!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3张图片
change是奥巴马的秘符

2. 在媒介碎片化的时代,重新理解媒介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命题,不管机构,还是个人,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媒介化生存应该成为我们必备的能力!

第一,首先要认识到,现在是一个媒介泛化的时代。媒介的价值就在于“连接”,在泛媒介的时代,如何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是我们需要着眼的关键。

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曾经创领一个模式:“媒体渠道化,渠道平台化”。其中,“媒体渠道化”,就是通过媒体连接渠道,为客户提供从广告代理到营销代理的整合解决方案;“渠道平台化”,是想从营销代理推进到消费代理,但过去做的并不够深入。现在看来,平台就是用户,怎么在粉丝、社群、平台上深度连接,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连接,的确是关键的关键!

前几天在广州开课,广州广播电视台的杨露主任一番话,总结得真好:“我们不要把广告、把传媒当做名词,要当作动词,用广告、用媒体连接一切”!

从这一点上看,媒体是版图在缩小吗?真不是!因为渠道在媒体化,企业在媒体化,人人都在媒体化,媒体的疆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宽广!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4张图片
用媒体连接一切的智慧

第二,要认识到现在人人皆媒介,而媒介力也是人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记得好像藏传佛教的大师莲花生,曾经有过预言,预见到了一个“人人写书”的时代会到来,真实性待考;不过,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对今天的媒介形势早有预言,他说电子媒介时代,人人皆媒体。

按照他的说法,“媒介是人的延伸”。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呢?人不也是媒介的延伸嘛,因为人本身就是最大的媒介。

所以,置身当下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如何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自媒体能力,来为自己赋能就很关键了。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大家都是江小白是个广告创意公司,大家注意没,他们对媒介的理解是很精到的!它现在有一个媒介形式,就是餐馆门把手边上的一个张贴广告,这种别出心裁的“发现”,会带给一个广告公司多么大的市场机会呢?江南春的分众传媒,不就是源自当年他跑业务时在电梯里的一个意外“发现”嘛!

第二个例子:前几天在金华的中国广告论坛上,莫康孙先生讲了一个如何创新明星代言的形式。他们给一个化妆品做创意传播,如果找范冰冰代言,那肯定是一笔巨额的投入。结果他们别出心裁,提炼了一个主题:“冰冰不止一个范儿”,帮品牌发起了一个全民UGC行动,寻找所有叫“冰冰”的女孩参与活动,没出一分明星代言费,却达到了比明星代言更有效的社会化传播效果!

所以,对媒介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同时要珍惜意外的成功。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5张图片
用媒介力为自己赋能

第三、媒介是人的延伸,围着人转也是人的一部分,抓不住“五感”你会对媒介“无感”。

麦克卢汉还有一个预见,电子媒介时代带来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人们感官的重新部落化。他说,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的感官是统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各个感官齐头并用;而书写特别是印刷术带来了感官的分离,最起码我们知道书面语言和口语曾经是分离的;而电子媒介时代,人的感官将再度统合并用。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北大陈少峰教授说,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媒体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概念,应该用“迭代”的思维,在新媒体上另起一行。在他看来,广电媒体不该再叫“广电”了,应该叫“视听”媒体才对。

老媒介的形式,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信然!

和晓波老师聊天,也聊到这一点。他说,佛教讲“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不应该在一个层次上,其中“意”为统帅,就像我们做文化产业,“主题”的提炼是第一要务。但是,如果主题不能落到以前“五官”为媒介的触角,也是万万不行的,主题创意必须要时时刻刻和在在处处都接着生活的地气。

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_第6张图片
观自在

看来,只有在生活之流里,一切才有意义。既然这样,就让我们沉浸到生活的潮流里,好好锻炼自己的五感六识,好好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媒介能力吧。当然,没事不妨好好读读佛教的《心经》,“六识”没有比它说得更清楚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手符号,右手媒介,两手都硬才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