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理解只做一件事
若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俄罗斯谚语
讲俄罗斯的谚语,都能感觉一阵寒意(我在的中央空调房好冷啊)!
在资本寒冬、关店大潮,实体零售的危机重重之际。名创优品逆势而上,一跃成为零售业的奇迹。2013年,叶国富与日本青年设计师三宅顺也在日本联合创办名创优品,成为最快把店铺开到全球的第一位华人。
叶国富在分享名创优品创业经验曾这样讲到: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什么叫少?苹果手机一个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而摩托罗拉、诺基亚做几十款手机,最后卖成了什么样子呢?包括好市多,好也是精选3000个SKU,每个细分的种类只有一两款。
再讲到我们做的一款女士用的眼线笔,这几年累计销售一亿支,十块钱一只,仅这一个产品就卖了十个亿。在过去很多化妆品企业一年开发两三百种产品,一年销售个两三千万就不得了了。”
对呀,他们就做一个产品就卖几个亿,可想而知在这件事上的他们肯定花费了不少心血。
讲到全球第一,就不得不讲比尔盖茨了。
盖茨中学时醉心于研究计算机,继而学会了编程。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保罗·艾伦,保罗先是聘用了盖茨,之后和他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这一切都源于两人写给爱德·罗伯茨的一封信——爱德为计算机“牵牛星8800”编写的代码让这两人惊呆不已。
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震撼,微软的目标才得以确定——专门开发售卖“牵牛星8800”基础解码器。这让比尔·盖茨在之后的15年间稳居世界首富的位置。
盖茨退休后,史蒂夫·鲍尔默接替他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是盖茨的大学同学,在微软工作了30年,也是盖茨聘请的第一位业务经理。但故事还没完。
盖茨和夫人梅琳达决心用财富造福世界。他们深信人人生而平等,所以他们创办的基金会以解决普世难题为唯一目标,比如卫生和教育问题。
此基金会创办至今,他们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支持“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计划”项目。该项目的目标之一便是扶持医疗发展,救助贫困国家人口。
为此,基金会致力于攻克传染性疾病。在与传染性疾病对抗的过程中,基金会将重点放在了疫苗上。
盖茨解释说:“我们要找到最有效的疫苗,它是保障健康的一剂灵药,而且价格不高。”以疫苗为重点的经营模式得益于梅琳达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指导性的问题:“怎样把钱用到刀刃上,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由此可见,“只做一件事”在盖茨夫妇身上的效用。
讲到比尔盖茨的夫人,我又想到拿破仑的第一任夫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的玫瑰画师雷杜德的故事。
雷杜德小时候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每天放学后,他都待在后院的小花园里,观察花花草草。雷杜德从小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动手把各种各样的玫瑰画了出来。
同学们看到雷杜德的画后,嘲笑他说:“只画几朵花就想当画家吗?”
雷杜德受到很大打击。在小花园里,他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父亲走到他的身后,轻声问:“亲爱的雷杜德,你怎么了?”
听了他的倾诉,父亲笑了起来:“是的,你确实知道得不多,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玫瑰花,谁又能比你更清楚呢?你并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事物,每个人都有熟悉的领域。”
雷杜德一下子豁然开朗。是呀,谁能比自己更了解玫瑰花呢?自己甚至能把玫瑰花在一天里的不同形态画出来,这就是自己的长处呀!
此后,雷杜德恢复了自信,开始潜心观察、描绘各种植物。后来他成为法国著名的宫廷画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和雅各宾时期仍坚持创作,以精美的花卉水彩画闻名于世,尤其是玫瑰和百合被喻为“花之拉斐尔”。他绘成的《玫瑰圣经》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至今,这本书已经在世界各地出版了200多个版本。
雷杜德一生可以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说到极致,让我又想到了日本的拉面之神。
2007年3月20日,日本第一拉面店、东京池袋的“大胜轩”最后一天营业。大胜轩的老板山岸一雄,拉面的神中之神,自此将封刀退休。
从日本各地赶来的拉面迷,排成没有尽头的长龙。要排上九个小时,才能吃到最后一碗神之拉面。山岸一雄当天做了四百碗拉面,满足了每一个真诚等待的胃。自此完美封刀。
山岸一雄十七岁进入拉面店做学徒,十年后,1961年6月6日,他在东京池袋开了自己的店“大胜轩”。面条自己做,汤精心熬。食材不惜成本,工作不怕辛苦,他只怕客人吃不饱,所以给的面超大碗。这样实实在在的美味,吃过一次就离不开了。许多客人天天来吃,附近的印刷工厂每天叫外卖二十碗,一叫四十年。他的酱油拉面看似简单,却有说不出的美味,不再吃会难受。
大胜轩名气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到后来每天只开四个小时,只卖两百碗。不是他搞饥渴营销,而是这是他个人所能准备食材的极限。天天大排长龙,通常要排两小时。他的拉面是东京必吃,只有十六个座位的小店成为拉面圣地。
1986年9月30日,他的妻子因胃癌过世。痛失挚爱的他,无法工作,大胜轩因此停业。吃不到面的客人,都在店门口留下安慰、鼓励的字句,让他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开店。但是他从此把小店的二楼和一楼起居室尘封,每天面店打烊后,他就排好椅子,放上木板,睡在店里。他想把余下的人生,全部专注在拉面上,除了工作,只有工作。更应该说,他想把时间切断,冻结在工作里,不想触及以前和妻子共处的快乐时光。那份快乐现在让他心痛。
他这样没命地干,身体当然会出事。医生说他的手指、膝关节因长期过度工作,软骨全部磨光,不动手术,不好好休养,会不能走路。他知道了,但没在意,果然倒下。在他住院更换人工关节时,面店由徒弟们帮忙照顾,结果从大排长龙变成小猫两只。大胜轩和他的身体一样倒下了。
他在九个月的养病期间,重新思考人生。想大胜轩是妻子和他的心血结晶,如果让大胜轩倒闭,不是辜负了妻子吗?更别说对忠诚的客人也是辜负,于是他重新站起,重新整理店面,把沾满油污的两只可爱小猫画片重新擦拭干净,这是妻子当年最爱的收藏。拉面之神回来啦,大胜轩再度辉煌。
2007年面店的地点进行开发,大胜轩确定要拆除。山岸决定不再搬家重开,他要退休了。他说:“妻子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五十二岁,所以当我听到他们要在这里盖五十二层高的大楼,我知道那就是我的太太在守护我。”
所以从2007年3月18日开始,他最后开店三天,3月20日就是传奇的结束日。
山岸退休后,弟子给他买了原地新建大楼的一间房,照应他的起居,也会轮流来看他。2007年9月6日,他因脑出血住院,差点没命。但他心中还有拉面,为了要在原店一百米处重开大胜轩,他快速复原。2008年1月5日,大胜轩重新开店,第一天四百碗拉面在六小时内卖光,他正式将老店交棒给弟子饭野敏彦。
2015年4月1日,山岸因心脏衰竭在东京医院以八十岁辞世。据说他弥留之际,还大喊“欢迎光临!”不错,这像山岸一雄,他以一碗拉面称雄于世。他做得专注,每一碗面都是一朵花开,让客人也吃得专注。面的味道正反应他的人品,他遗爱人间的不只是他创造的美味,更多的是品格与典范。
七十三岁的山岸关上店门,向守候不去的客人深深一鞠躬。这一刻,四十六年坚持的美味,伴随众人的热泪,从此成为传说。
一生专注只做一件事最终成神、一生专情只爱一个人编撰一场凄美的爱情。
讲到成神,有一位医生也如神一般的存在。
这个医生叫鲍勃·克歇尔(Bob Kocher),是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哈佛医学院的医生之外,同时还是个创业者、投资人、总统医疗政策顾问、学者,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史托伯格和马格内斯就专门去采访了这位人称神一般的存在的“鲍勃医生”,想知道他神一般存在的秘密。
三个人一见面,两个作者就意识到关键所在了。“鲍勃医生”跟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百分之一百地跟他们两个在一起。他把自己刚才的工作完全放下,手机什么的全放在别的地方,不受任何打扰,完完全全在这里接受采访。两个作者说,鲍勃医生给我们的注意力,跟他给总统的注意力是一样的。
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啊?在现代世界,这可是一个内功。现在能全神贯注的人太少太少了。人们几分钟就想查看一下手机,很多时候手机放在裤兜里明明没响,我们都能产生它震动了的错觉。我们身在这里,心在别处。
鲍勃医生的工作方法是绝对的单任务。他把事情分配到每个小时,每次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样不论是调研也好、做决策也好、跟家人相处也好,他总能从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互动中学习提高。
正如一个概念“知识复利” —— 可不是你只要工作就有复利。是必须通过这个工作提高水平了,才能产生复利。
以前人们讲“单任务”、“多任务”都是从工作效率角度讲,关注的是输出多少 —— 而如果你关注的是产生多少复利,就不但要单任务,而且还得像鲍勃医生这样全力投入。
讲到多任务,我想到万维钢讲过的一则新研究。
万维钢专栏讲过一个新的研究说,那些愿意多任务的人,那些号称自己善于多任务的人,其实还往往是多任务能力更差的人。
他们在面对多任务工作的时候,效率比一般人更差,甚至比不愿意搞多任务的人还差。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要搞多任务,并不是因为他们擅长于多任务,而是因为他们大脑硬件有问题——他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老老实实集中精力每次只把一件事情干好,就是最有效率的做法。而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做完一个项目再做下一个。
讲到专栏,我又想到樊登讲过一个和他孩子的故事。
樊登是这样讲的:
“有一天我在家里面陪孩子写作业,孩子让我给他听写,他一边听写我一边给他念,我手里在看一本书,我就打开我的书自己看,然后他写完一个字我就念一个字,然后接着看书,然后他写完了我又接着念下一个字。
作为一个大人来讲,这个正常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举动,对嘛,结果过了一会儿,孩子哭了。孩子说:爸爸我觉的你还是不要给我念了,我说为什么,我觉得你根本就不想给我念。
孩子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我根本就不想给他念,我是在分了我的一点点时间出来再扭头过来给他念一下,然后又回来看书了,在那一刻我的行为深深的伤害到了我自己的孩子。”
可想而知,只做一件事情对于父子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后来樊登慢慢想通之后,并认真的给孩子道了一个歉,告诉孩子那次是自己做的不对,承诺以后的听写,他会专注这一件事。然后孩子特别特别的高兴,又一次建立了父子之间情感的连接。
讲到情感连接,又想到我一次赶回家的车!
有一次赶回家的火车,发现自己快来不及了,在火车站一下地铁是径直的拿着行李冲向候车室。
在那一刻,我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候车室赶上火车。
在冲向那列火车时,我根本不会在意到人群有多拥挤,楼梯有多难爬,障碍物有多烦,更不会在能不能赶得上进行胡思乱想,而是我的身体和思维高度一致地只想做一件事避开所有障碍物朝自己目标迅速进发——让我赶紧过去,我一定要赶上回家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