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式的客气

传统式的客气,虽然显得温情脉脉,但有时难免显得虚伪。

今天在店里,有三个人一起吃饭,姑且把他们称作张三、李四、王五吧。快吃完的时候,张三先提出要买单,李四迟了几秒钟提出买单,王五则默默地吃着饭。

具体对话如下:

张三:“老板,买单,多少钱?”(此时张三右手拿着手机,做出要用微信支付的姿势,很有气势,眼看就要扫上二维码了。)

李四:“老板,还是我来吧”(这时,李四已经从钱包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递了过来,嗯,也很有气势。)

我说:“这……”(因为我很为难,还没决定要拿谁的钱)

然后,李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强壮的左手把张三阻挡在了后面,右手把百元大钞递到了我面前。(PS: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左手为何如此强壮?)

然后,张三弱弱地说了句:“还是我来吧”(可以看出张三已经被李四嚣张的气焰压过去了,只是苟延残喘,这是真的吗?)

最后,我收了李四的钱,张三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地观察到,张三绷紧的肌肉放松了,感觉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经过了一场大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为此李四成功地抢到了买单的机会,不过因为争抢的过程只经过了两轮,让他觉得意犹未尽啊。

这种买单的方式,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讲分两种情况:

1.最先提出买单要求的消费者,确实有着很强的买单欲望,最后经过几轮激烈的交锋,终于成功地付款,也满足了自己的慷慨之心。

2.最先喊出口号的,只是装腔作势,等待下一位慷慨之人奋勇而出,这样最后即使没有买单,也可以不必因为没付钱而被别人认为是小气鬼,毕竟自己已经做出买单的姿态。

对于第一种情况,大多情况下,买单人和自己的朋友是真心实意的,不含有虚伪的成分。而第二种情况,则是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最鸡贼的人既想挽回了面子,也不想掏钱,受害者往往是比较缺乏技巧的慷慨之人。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是,就餐前已经有人表态要请客,之后只是因为对方客气了一下,请客之人就退缩了,掏钱之人也很无奈啊。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乏有这样的朋友,对付这种装腔作势之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接下一棒,直接坐实了他的慷慨之举,对虚伪的客套以示惩戒。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吧。

小时候,大伯回家过年,手里拿着三十块钱,问我要不要压岁钱。一般,有礼貌的孩子,没有家长在一旁,则会很礼貌地拒绝。而自己显得太实诚了,只说了一句“好”,就接受了大伯的压岁钱。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大伯的举动只是客气一下,并非真的想给自己压岁钱,而自己那一年的举动让他显得有点心疼啊。

在这种传统式的虚伪推搡之举,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客气,虽然显得缺心眼,不懂礼貌,但这种行为很有效率,可以避免多番推辞之举的劳累啊。当然,传统的买单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大家饱餐之余,也挣了一分面子。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式的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