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 | WebRTC ADM 源码流程分析

导读:

本文主要基于 WebRTC release-72 源码及云信音视频团队积累的相关经验而成,主要分析以下问题: ADM(Audio Device Manager)的架构如何?ADM(Audio Device Manager)的启动流程如何?ADM(Audio Device Manager)的数据流向如何?本文主要是分析相关的核心流程,以便于大家有需求时,能快速地定位到相关的模块。

文|陈稳稳 网易云信资深音视频客户端开发工程师

一、ADM 基本架构

ADM 的架构分析

WebRTC 中,ADM(Audio Device Manager)的行为由 AudioDeviceModule 来定义,具体由 AudioDeviceModuleImpl 来实现。

技术干货 | WebRTC ADM 源码流程分析_第1张图片

从上面的架构图可以看出 AudioDeviceModule 定义了 ADM 相关的所有行为(上图只列出了部分核心,更详细的请参考源码中的完整定义)。从 AudioDeviceModule 的定义可以看出 AudioDeviceModule 的主要职责如下:

初始化音频播放/采集设备;

启动音频播放/采集设备;

停止音频播放/采集设备;

在音频播放/采集设备工作时,对其进行操作(例如:Mute , Adjust Volume);

平台内置 3A 开关的调整(主要是针对 Android 平台);

获取当前音频播放/采集设备各种与此相关的状态(类图中未完全体现,详情参考源码)

AudioDeviceModule 具体由 AudioDeviceModuleImpl 实现,二者之间还有一个 AudioDeviceModuleForTest,主要是添加了一些测试接口,对本文的分析无影响,可直接忽略。AudioDeviceModuleImpl 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变量,一个是 audio_device_,它的具体类型是 std::unique_ptr,另一个是 audio_device_buffer_,它的具体类型是 AudioDeviceBuffer。

其中 audio_device_ 是 AudioDeviceGeneric 类型,AudioDeviceGeneric 是各个平台具体音频采集和播放设备的一个抽象,由它承担 AudioDeviceModuleImpl 对具体设备的操作。涉及到具体设备的操作,AudioDeviceModuleImpl 除了做一些状态的判断具体的操作设备工作都由 AudioDeviceGeneric 来完成。AudioDeviceGeneric 的具体实现由各个平台自己实现,例如对于 iOS 平台具体实现是 AudioDeviceIOS,Android 平台具体实现是 AudioDeviceTemplate。至于各个平台的具体实现,有兴趣的可以单个分析。这里说一下最重要的共同点,从各个平台具体实现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 audio_device_buffer 成员变量,而这个变量与前面提到的 AudioDeviceModuleImpl 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变量 audio_device_buffer_,其实二者是同一个。AudioDeviceModuleImpl 通过 AttachAudioBuffer() 方法,将自己的 audio_device_buffer_ 对象传给具体的平台实现对象。

audio_device_buffer_ 的具体类型是 AudioDeviceBuffer,AudioDeviceBuffer 中的 play_buffer_、rec_buffer_ 是 int16_t  类型的 buffer,前者做为向下获取播放 PCM 数据的 Buffer,后者做为向下传递采集 PCM 数据的 Buffer,具体的 PCM 数据流向在后面的数据流向章节具体分析,而另一个成员变量 audio_transport_cb_,类型为 AudioTransport,从 AudioTransport 接口定义的中的两个核心方法不难看出他的作用,一是向下获取播放 PCM 数据存储在 play_buffer_,另一个把采集存储在 rec_buffer_ 中的 PCM 数据向下传递,后续具体流程参考数据流向章节。

关于 ADM 扩展的思考

从 WebRTC ADM 的实现来看,WebRTC 只实现对应了各个平台具体的硬件设备,并没什么虚拟设备。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往往需要支持外部音频输入/输出,就是由业务上层 push/pull 音频数据(PCM ...),而不是直接启动平台硬件进行采集/播放。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原生的 WebRTC 不支持,但是要改造也是非常的简单,由于虚拟设备与平台无关,所以可以直接在 AudioDeviceModuleImpl 中增加一个与真实设备 audio_device_ 对应的Virtual Device(变量名暂定为virtual_device_),virtual_device_ 也跟 audio_device_ 一样,实现 AudioDeviceGeneric 相关接口,然后参考 audio_device_ 的实现去实现数据的“采集”(push)与 “播放”(pull),无须对接具体平台的硬件设备,唯一需要处理的就是物理设备 audio_device_ 与虚拟设备 virtual_device_ 之间的切换或协同工作。

二、ADM 设备的启动

启动时机

ADM 设备的启动时机并无什么特殊要求,只要 ADM 创建后即可,不过 WebRTC 的 Native 源码中会在 SDP 协商好后去检查一下是否需要启动相关的 ADM 设备,如果需要就会启动相关的 ADM 设备,采集与播放设备的启动二者是完全独立的,但流程大同小异,相关触发代码如下,自上而下阅读即可。

以下是采集设备启动的触发源码(前面几步还有其他触发入口,但后面是一样的,这里只做核心流程展示):

//cricket::VoiceChannel
void VoiceChannel::UpdateMediaSendRecvState_w() {
//*
bool send = IsReadyToSendMedia_w();
media_channel()->SetSend(send);
}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
void WebRtcVoiceMediaChannel::SetSend(bool send) {
//*
for (auto& kv : send_streams_) {

kv.second->SetSend(send);

}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WebRtcAudioSendStream
void SetSend(bool send) {
//*

UpdateSendState();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WebRtcAudioSendStream
void UpdateSendState() {
//*

if (send_ && source_ != nullptr && rtp_parameters_.encodings[0].active) {
  stream_->Start();
} else {  // !send || source_ = nullptr
  stream_->Stop();
}

}

// webrtc::internal::WebRtcAudioSendStream
void AudioSendStream::Start() {
//*
audio_state()->AddSendingStream(this, encoder_sample_rate_hz_,

                              encoder_num_channels_);

}

// webrtc::internal::AudioState
void AudioState::AddSendingStream(webrtc::AudioSendStream* stream,

                              int sample_rate_hz,
                              size_t num_channels) {

//*
//检查下采集设备是否已经启动,如果没有,那么在这启动
auto* adm = config_.audio_device_module.get();
if (!adm->Recording()) {

if (adm->InitRecording() == 0) {
  if (recording_enabled_) {
    adm->StartRecording();
  }
} else {
  RTC_DLOG_F(LS_ERROR) << "Failed to initialize recording.";
}

}
}
从上面采集设备启动的触发源码可以看出,如果需要发送音频,不管前面采集设备是否启动,在 SDP 协商好后,一定会启动采集设备。如果我们想把采集设备的启动时机掌握在上层业务手中,那么只要注释上面 AddSendingStream 方法中启动设备那几行代码即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自行通过 ADM 启动采集设备。

以下是播放设备启动的触发源码(前面几步还有其他触发入口,但后面是一样的,这里只做核心流程展示):

//cricket::VoiceChannel
void VoiceChannel::UpdateMediaSendRecvState_w() {
//*
bool recv = IsReadyToReceiveMedia_w();
media_channel()->SetPlayout(recv);
}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
void WebRtcVoiceMediaChannel::SetPlayout(bool playout) {
//*
return ChangePlayout(desired_playout_);
}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
void WebRtcVoiceMediaChannel::ChangePlayout(bool playout) {
//*
for (const auto& kv : recv_streams_) {

kv.second->SetPlayout(playout);

}
}

//cricket::WebRtcVoiceMediaChannel::WebRtcAudioReceiveStream
void SetPlayout(bool playout) {
//*

if (playout) {
  stream_->Start();
} else {
  stream_->Stop();
}

}

// webrtc::internal::AudioReceiveStream
void AudioReceiveStream::Start() {
//*
audio_state()->AddReceivingStream(this);
}

//webrtc::internal::AudioState
void AudioState::AddReceivingStream(webrtc::AudioReceiveStream* stream) {
//*
// //检查下播放设备是否已经启动,如果没有,那么在这启动
auto* adm = config_.audio_device_module.get();
if (!adm->Playing()) {

if (adm->InitPlayout() == 0) {
  if (playout_enabled_) {
    adm->StartPlayout();
  }
} else {
  RTC_DLOG_F(LS_ERROR) << "Failed to initialize playout.";
}

}
}
从上面播放设备启动的触发源码可以看出,如果需要播放音频,不管前面播放设备是否启动,在 SDP 协商好后,一定会启动播放设备。如果我们想把播放设备的启动时机掌握在上层业务手中,那么只要注释上面 AddReceivingStream 方法中启动设备那几行代码即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自行通过 ADM 启动播放设备。

启动流程

当需要启动 ADM 设备时,先调用 ADM 的 InitXXX,接着是 ADM 的 StartXXX,当然最终是透过上面的架构层层调用具体平台相应的实现,详细流程如下图:
技术干货 | WebRTC ADM 源码流程分析_第2张图片

关于设备的停止

了解了 ADM 设备的启动,那么与之对应的停止动作,就无需多言。如果大家看了源码,会发现其实停止的动作及流程与启动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

三、ADM 音频数据流向

音频数据的发送

技术干货 | WebRTC ADM 源码流程分析_第3张图片

 

上图是音频数据发送的核心流程,主要是核心函数的调用及线程的切换。PCM 数据从硬件设备中被采集出来,在采集线程做些简单的数据封装会很快进入 APM 模块做相应的 3A 处理,从流程上看 APM 模块很靠近原始 PCM 数据,这一点对 APM 的处理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下 APM 相关的知识。之后数据就会被封装成一个 Task,投递到一个叫 rtp_send_controller 的线程中,到此采集线程的工作就完成了,采集线程也能尽快开始下一轮数据的读取,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减小对采集的影响,尽快读取新的 PCM 数据,防止 PCM 数据丢失或带来不必要的延时。

接着数据就到了 rtp_send_controller 线程,rtp_send_controller 线程的在此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做 rtp 发送的拥塞控制,二是做 PCM 数据的编码,三是将编码后的数据打包成 RtpPacketToSend(RtpPacket)格式。最终的 RtpPacket 数据会被投递到一个叫 RoundRobinPacketQueue 的队列中,至此 rtp_send_controller 线程的工作完成。

后面的 RtpPacket 数据将会在 SendControllerThread 中被处理,SendControllerThread 主要用于发送状态及窗口拥塞的控制,最后数据通过消息的形式(type: MSG_SEND_RTP_PACKET)发送到 Webrtc 三大线程之一的网络线程(Network Thread),再往后就是发送给网络。到此整个发送过程结束。

数据的接收与播放

技术干货 | WebRTC ADM 源码流程分析_第4张图片

 

上图是音频数据接收及播放的核心流程。网络线程(Network Thread)负责从网络接收 RTP 数据,随后异步给工作线程(Work Thread)进行解包及分发。如果接收多路音频,那么就有多个 ChannelReceive,每个的处理流程都一样,最后未解码的音频数据存放在 NetEq 模块的 packet_buffer_ 中。与此同时播放设备线程不断的从当前所有音频 ChannelReceive 获取音频数据(10ms 长度),进而触发 NetEq 请求解码器进行音频解码。对于音频解码,WebRTC 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具体的解码器只需要实现相应的接口即可,比如 WebRTC 默认的音频解码器 opus 就是如此。当遍历并解码完所有 ChannelReceive 中的数据,后面就是通过 AudioMixer 混音,混完后交给 APM 模块处理,处理完最后是给设备播放。

作者介绍

陈稳稳,网易云信资深音视频客户端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 Android 音视频的开发及适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