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和测试基于TCP/IP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的任务;
网络工程必须总结并研究与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从而能够根据这些概念和规律来设计和建造满足用户需求的计算机网络。
(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网络系统中。
●任何工程方法必须以有组织的质量保证为基础
●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类似的理念刺激了过程的不断改进,正是这种改进导致了更加成熟的网络工程方法的不断出现
●网络工程的核心就是对于网络质量的关注
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
1.信息平台层主要是为标准因特网服务如DNS、电子邮件、Web、 FTP等和特定网络服务如P2P、 视频服务、办公系统等提供支撑的数据库技术、群件技术、网管技术和分布式中间件等的集合
2.有了这个层次的支持,设计、实现和配置各种网络应用就变得较为容易了
网络系统安全是指在网络系统中保证信息产生、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鉴别、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软硬件措施,它可能贯穿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每一个层次
系统集成四层模型是总结大量的网络信息系统工程经验后,经过分析提升提出来的,较全面地覆盖了完成设计和管理实施网络信息系统的全过程
该模型与实际工作的主要过程一致,简明、易操作
按照此系统集成四层模型来规划和设计网络信息系统,便于划分子系统和确定接口参数,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信息系统的质量,使网络信息系统成为有机的整体,更有效地实现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目标
述标与答疑
招标方都会组织投标的系统集成商进行述标,并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商务洽谈与合同签订
网络集成商一旦中标,就开始与用户方进行商务洽谈。主要是围绕价格、培训、服务、维护期以及付款方式等进行洽谈,最终达成一致后签订合同
网络设计的目标就是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使工程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对用系统集成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I程所涉及的些基本概念、基本过程进行定义和讨论
2.能够使用Project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
需要掌握
●网络工程定义
●系统集成
●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网络系统的层次模型
1.详细描述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为何讲该模型成为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有哪些优缺点?
答:
由于在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网络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网络的,因此将该模型称为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优点:系统集成模型是总结大量网络信息系统工程经验之后,经过分析提升出来的,较全面的覆盖了,完成设计和管理实施网络信息系统的全过程,该模型与实际工作的主要过程一致,简明、易操作,按照此系统集成模型来规划和设计网络系统,便于划分子系统和确认接口参数,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信息系统的质量,使网络信息系统成为有机的主体,更有效的实现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目标。
缺点:
(1)用户常常难以给出所有的网络应用需求,而该模型却需要得到所有需求,这使得该模型在项目开始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2)网络系统的性能一直到项目开发的后期才能实现,如果发现错误,后果可能是灾难的
(3)开发者的工作常常被不必要地延误,该模型线性特性会导致阻塞状态
2.简述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步骤。
答: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货商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网络环境设计,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安全设计
系统安装与调试
系统测试与验收
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
3.系统集成文档有哪些质量要求。
答:
1.针对性:文档编制以前应分清读者对象,按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决定怎样适应他们的需要。
2.精确性:文档的行文应当十分确切,不能出现多义性的表述。
3.清晰性: 文档编写应力求简明,如有可能,配以适当的图表,以增强其清晰性.
4.完整行:任何一个文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应自成体系。
5.灵活性:各种不同的系统,其规模和复杂程度有着许多实际差别,需具体分析需要安排的内容。
要点:
从逻辑.上讲,构成因特网的所有网络实体均可以被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称为链路的物理介质,和称为节点的计算设备
1.接入网是指在业务节点接口(SNI)和与其关联的每一个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由提供网络业务的传送实体组成的系统
2.发展接入网技术包括两条技术途径:
有多种类型互联设备
名称 | 互联层次 | 基本特征 |
---|---|---|
网关 | 应用层 | 区分端口地址及应用信息 |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网络层 | 区分IP地址 |
网桥、交换机 | 数据链路层 | 区分MAC地址 |
集线器、中继器 | 物理层 | 比特复制 |
在局域网中,中继器已退出历史舞台,集线器也在淡出,二取而代之的是交换机的兴起
可将两个或多个地址兼容的网段连接起来
其特点是:
复杂LAN中,无法知道整个网络的配置,交换机可能连接了多个网段,会在网络中形成回路。
为提高网络可靠性,可能需要在网络中放冗余交换机,是否会导致产生广播风暴呢?
交换机中采用了IEEE802.1D规范,该算法防止形成逻辑上的回路,即使出现了物理回路。
这意味着我们的设计中可以不顾及交换机可能出现的环路(需要对交换机进行相应的配置)。
以太网的CSMA/CD机制,任何时候只允许一台设备成功发送。连接的站点越多,冲突越频繁。
交换机每个端口只连接了一台主机,而且收发线路是分开的,只要参与通信的收发方不超过两个就不会碰撞。
用一对千兆以太网线路连接两台百兆交换机由于这两台交换机之间只有这一对线路,因此不会发生碰撞的,因此即使线路较长它们之间可采用双工方式进行无碰撞的通信。
注意:只有全双工网卡和交换机才支持这种能力。
● 碰撞域描述了一组共享网络访问媒体的网络设备覆盖的区域。
● 广播域是指广播分组直接到达的区域。
红色箭头表示冲突域,当然也是广播域
若LAN交换机未划VLAN,它是一个广播域
许多交换机通常支持链路聚合(Trunk)技术和弹性链路(Resilient Link)技术。链路聚合可将多个物理连接当作一个单一的逻辑连接来处理,它允许两个交换机之间通过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数据,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大的吞吐量
两个普通交换机连接的最大带宽取决于媒体的连接速度(双绞线为200 Mpbs)而使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4个200Mpbs的端口捆绑后成为一个高达800Mpbs的连接
根据物理结构分 | 根据功能分 |
---|---|
独立式 | 智能式 |
堆叠式 | 直通式 |
模块化 | 存储转发式 |
IP层次互连设备仅有一种:即路由器
路由器在网络层工作的两个过程
经内存交换
若内存带宽为每秒可写进或读出B个分组,则总的转发吞吐量必然小于B/2
经一根总线交换
总线带宽可达千兆比特/秒,则用于接入网或企业网的路由器来说,通过总线交换通常是足够的
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
使用一个更复杂的互联网络,具有最高的吞吐量
主要功能
主要性能
按通信容量可分为:高档路由器、中档路由器、低挡路由器
按其功能分为:接入路由器、边界路由器或主干路由器等
主要指标
吞吐量、转发速度、时延、所支持的通讯协议、所支持的选路协议、网络接口类型、选路表的容量、最长匹配、选路协议收敛时间、对多播的支持、对Qos的支持和网管功能等。
四层交换扩展了三层交换和二层交换,它支持细粒度的网络调整,以及对通信流的优先级划分
四层交换根据TCP/UDP端口号进一步确定通信量的转发目的地
为了改善IP路由器的转发速度并对IP交换技术进行标准化,IETF制定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
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器,它能为远程PC用户接入企业网提供服务。可以为专用硬件设备,也可是在PC机上插入多串行口卡后运行专用软件而成。
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经电话线或ISDN等线路与访问服务器连接,再经该访问服务器接入企业网。用于零散用户远程入网。
提供的安全特性
-鉴别用户身份,即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回叫安全特性
双绞线即Twisted Pair是目前结构化布线中最常用的传输媒体。
是由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成的网络传输介质,外部包裹屏蔽层或塑橡外皮而构成。
它的原理是:如果外界电磁信号在两条导线上产生的干扰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那么这个干扰信号就会相互抵消。
四对(或两对)放在一起,而且每对线使用不同颜色以便区分,在每对中的两根线也有不同颜色的区别。
是一种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和可靠性高的传输媒体,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分为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集中多对双绞线,外面包一层塑料增强保护层形成
抗干扰能力较差,误码率高,但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其特性阻抗为100Q
EIA为非屏蔽双绞线定义了6种质量级别:
有8个线槽分别与4对双绞线相对应
RJ-45连接实际就是与双绞线的连接
非屏蔽双绞线的塑料保护层内有4对线,其中:
白-橙色和橙色为一交扭对
白-绿色和绿色为一交扭对
白-蓝色和蓝色为一交扭对
白-棕色和棕色为一交扭对
**直通方式:**联线两边都是568A标准,或者568B标准
**适用场合:**主机与交换机相连
针号: 1 2 3 4 5 6 7 8
一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另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交叉方式:**联线一边是568A标准,另一边568B标准
**适用场合:**两主机或交换机直接相连
针号: 1 2 3 4 5 6 7 8
一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另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光缆的芯是一种传输光束的细而柔韧的光导纤维,外层是涂覆层,最外层是塑料的保护层.
光缆中传输的是光波,外界的电磁干扰与噪声都不能对光信号造成影响。传输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缆传输,然后再经过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数据的发送端或接收端需要有光电转换装置设备进行处理。光缆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几十Gpbs,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km并具有低误码率(10^9~ 10^10)
单模光纤
光线是以直线方式传输,频率单一,没有折射现象,传输损耗小;通常芯径小于10um
多模光纤
光线是以波浪式传输,同时传输几种颜色的光;通常芯径在50um以上,涂覆层直径在100 ~ 600μm之间
以太网(Ethernet)的工作原理为CSMAICD。目前使用的以太网采用了IEEE 802.3标准
CSMA/CD的要点
符合100Base-T规格的以太网
两种不兼容的标准:
(1)100Base-T的802.3u标准
(2)100VG-AnyLAN的802.12标准(应用较少)
IEEE 802.3u标准包括
(1)100Base-T4
(2)100Base-TX
(3)100Base-FX
自动协商协议
该协议适用于10/100Mb/s双速以太网卡,速率升级无需人工千预,自动检测,自行配置完成
由IEEE 802.3和IEEE 802.3ab工作组制定
载波延伸
为能检测冲突,需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到10m,这就无实际用处了。它采用办法,竞争期变为512 byte
突发模式操作模式:
站点获得访问网络媒体后,突发模式允许连续发送多帧,直到达到1500 byte为止
IEEE 802.3z标准包括
(1)1000Base-SX
(2)1000Base-LX
(3)1000Base-CX
(4)1000Base-T
标准由IEEE 802.3ae委员会制定,并非是简单将以太网的速率提高到每秒万兆比特,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1)向后兼容性
(2)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下
(3)传输介质采用光纤
(4)定义了两种不同的物理层:
以太技术还成功地应用于城域网的设计实现中;
以太城域网具有的成本低廉、带宽分配灵活、应用广泛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当前主要工作是开发先进的城域网技术生成、传送新业务和传统业务,并对它们进行计费、管理,进而进行标准化工作;
国际上从事城域以太网标准研究的组织主要有:ITU-T、 IEEE、 IETF和MEF(城域以太网论坛)。
要点:
是一台专门用于通信的计算机,它由交换机硬件系统和交换机操作系统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读写存储器和外部端口等
网络设备通常在其专用的操作系统如IOS( 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管理下工作。
通过IOS,网络设备能够有效运行,且IOS能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而动态升级,以适应周围网络中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变化。
用户配置交换机的过程,是用户通过IOS中提供的专门接口,发出标准命令(或命令集合)来配置和管理交换机的过程,以适应各种网络功能。
运行在常用操作系统上的专用程序:
(1)Linux或Windows下的Telnet程序
(2)Windows XP下的“超级终端”程序
不同ISO存在差异,但工作机理、命令操作的过程,甚至命令形式都有相似之处,可触类旁通
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的网络设备,不经配置,可在默认的模式下正常工作
在第二个步骤中,使用特定应用程序键入交换机能够识别的命令与交换机通信
交换机处于用户模式( User EXEC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用户模式的命令与交换机IOS通信
1.为使交换机配置管理功能更为清晰,交换机可以在不同的命令模式下工作
2.用户当前所处的命令模式决定了可以使用的命令类型
3.在命令提示符(“>”或“#”)下,键入问号(?) ,交换机就可以列出当前的模式,以及该命令模式可以使用的命令种类
Switch>enable
Switch#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 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hostname CisoS2950-1 !设置交换机名为CisoS2950-1
CisoS2950-1(config)#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 //进入VLAN端口配置界面
Switch(config-if)#ip adress 192.168.201.254 255.255.255.0 //为交换机配置IP地址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1234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4
//注:以上两条命令,执行一条即可
Switch(config)#line vty 0 15 //对虚拟终端0~15开启远程登陆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admin //设置Telnet登录密码为admin
Switch(config-line)#login //启用密码检查
Switch(config-line)#end //退出到根目录,特权模式
特权模式下执行write命令进行保存配置
show running-config查看当前配置
根据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这是目前定义VLAN最广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交换机端口划分成不同端口集合(即它们具有相同VLAN ID),而无论交换机端口上连接着什么设备VLAN从逻辑.上把-一个LAN按照交换机的端口划分成3个VLAN ( VI AN 10、VL AN 20和默认的VLAN1),端系统则被分割成独立的逻辑子网。
从本部分开始实例较多,理论性知识逐渐变少,我会尽可能写的详细
端口划分其中一个实例就是实现某2个部门之间得网络隔离,另一个是配置连接跨越多台交换机的VLAN干道。然后我就不准备
为提高网络连接可靠性或因网络铺设的无序,局域网中有时会出现链路环路
会引发诸如广播风暴、多重帧复制以及MAC地址表的不稳定性等严重后果。导致广播帧的不断增长,形成广播风暴,迅速导致网的络拥塞
多重帧的复制的情况
MAC表不稳定的情况
在“2.3.2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中讲过,简单地采用交换机替代集线器不可以通过链路聚合技术(也称端口聚合)将多条
链路的能力捆绑到一起,从而大大增强了用户访问服务器的速度定能提高网络性能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定义了将两条以上以太网链路组合起来为高带宽网络连接实现负载共享、负载平衡以及提供更好的弹性的能力。在交换机_上把多个物理端口的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单一的逻辑连接,这个逻辑连接就被称为聚合端
口( Aggregate port ) 。减少了来自主干网络带宽的压力,在点到点链路上提供了固有的、自动的冗余性。聚合端口能根据报文的MAC地址或IP地址进行流量平衡。
交换机最大聚合端口数是有限制的,如锐捷网络RG-S3526交换机最大聚合端口数是8 )。聚合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聚合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 (如果有的话)。聚合的端口使用的传输介质相同,聚合的端口必须属于网络的同一层次,并与聚合端口也要在同一层次。配置后的聚合端口可以像普通的端口- -样接受管理和使用
能实现同一场点不同子网之间的信息高速传输,同时具二层交换机和三层路由器的优点。
用示例说明三层交换机工作的过程
1.在二层交换机组成的网络中,用VLAN技术能够隔离网络流量,但不同的VLAN间是不能相互通信的
2.如要实现VLAN间的通信,则必须借助于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可用路由器)。
3.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可以通过开启三层交换机SVI接口方法实现
指在两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如RJ-45端口)之间连接网线(RJ-45网线),将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可解决一台交换机端口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够延伸网络的覆盖范围。
堆叠是把交换机的背板带宽通过专用模块聚集在一起,这使堆叠交换机的总背板带宽是几台堆叠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之和,从而使得堆叠交换机集合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不是所有的交换机都可以堆叠,只有可管理的、模块化的特定交换机才具有堆叠管理功能。
配置步骤
要点:
工作步骤
-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开始收集商业需求
-收集用户群体需求
-收集支持用户和用户应用的网络需求
明确网络设计目标。典型网络设计目标包括
-加强合作交流,共享的重要数据资源
-加强对分支机构或部属的调控能力
-降低电信及网络成本,包括与语音、数据、视频等独立网络有关的开销
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
-是设计新网络还是修改网络
-网络规模:一个网段、一个(组)局域网、一个广域网,还是远程网络或一个完整的企业网
明确用户的网络应用
网络应用统计表
定量地分析网络性能,首先要确定网络性能的技术指标。有很多国际组织定义了网络性能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为我们设计网络提供了一条性能基线(baseline)
网络性能指标有两类:
**网元级:**网络设备的性能指标
**网络级:**将网络看作一个整体,其端到端的性能指标
我们这里关注的是网络级的性能指标
**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发送一个比特到网络的另一端接收到这个比特所经历的时间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重传时延+分组交换时延+排队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网络时延可分为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 RTT)
单向时延(One-way Latency,OWL)
注意: RTT≠2 x OWL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无差错数据的能力
吞吐量可针对某个特定连接或会话定义,也可以定义网络总的吞吐量
容量(Capability): 数据通信设备发挥预定功能的能力,它经常用来描述通信信道或连接的能力
网络负载G:在单位时间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
吞吐量=G xP[发送成功]
有效吞吐量:表示了应用层的吞吐量
**网络丢包率(丢分组率)*在某时段内在两点间传输中丢失分组与总的分组发送量的比率
该指标是反映网络状况极为重要的指标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轻度拥塞时丢包率为1%-4%,严重拥塞时丢包率为5~15%丢包的主要原因是路由器的缓存队列溢出
与丢包率相关的一个指标称为“差 错率”, 如误码率(BER)、误帧率,通常极小
**时延抖动:**分组的单向时延的变化。
变化量应小于时延的1%~ 2%,即对于平均时延为200ms的分组,时延抖动≤2~4ms。
有一些网络应用与时延波动有关,如果因网络突发引起时延抖动,就可能使得视频和音频的通信中断。
路由即为一个特定的“节点-链路”集合,该集合是由路由器中的选路算法决定的,选路算法决定分组所采用的路径(路由)
路由的变动将使时延、丢包率等指标有较大变化。IP网络路由是动态的,但是相对稳定
一种错误的观点是,IP网络的路由是动态的,研究路由没有意义;为了保持网络稳定工作,选路算法通常不会轻易改变路由,除非当资源用完(即发生拥塞)或底层网络出现故障
瓶颈带宽和可用带宽
瓶颈带宽:两台主机之间路径.上的最小带宽链路(瓶颈链路)的值
可用带宽:沿着该路径当时能够传输的最大带宽
一些典型应用的带宽如下
●PC通信: 14.4kb/s ~ 50kb/s
.●数字音频:1~2Mb/s
●压缩视频:2~10Mb/s
●文档备份: 10~ 100Mb/s
●非压缩视频: 1 ~ 2Gb/s
**响应时间:**从服务请求发出到接收到相应响应所花费的时间,它经常用来特指客户机向主机交互地发出请求并得到响应信息所需要的时间,用户往往比较关心这个网络性能指标。
当响应时间超过100ms或1/10 s的时候,就会引起不良反映,超过100ms,就能意识到等待网络的传输。
**利用率:**指定设备在使用时所能发挥的最大能力
例如,网络检测工具表明某网段的利用率是30%,这意味着有30%的容量在使用中
在网络分析与设计中,通常考虑两种类型的利用率:CPU利用率链路利用率
**网络效率:**为产生所需的输出要求的系统开销
网络效率明确了发送通信需要多大的系统开销,不论这些系统开销是否由冲突、差错、重定向或确认等原因所致。
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尽可能提高MAC层允许的最大长度的帧、使用长帧要求链路具有较低的差错率
1因特网流量一直在变化
-因特网通信量增长速率很快、不仅是通信量,而且通信量的组成、协议、应用以及用户等,都在改变、对现有网络收集的数据仅仅是在因特网的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快照、不能把通信量的结构视为不变的。
2聚合的网络流量是多分型
因特网的异构特性、存在大量的、不同类的应用、 多种协议、多种接入技术和接入速率、用户行为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因特网本身随时间变化
3网络流量表现出局部性质
流量的模式远非随机的、流量的结构与用户在应用层发起的任务有关,
4分组流量是非均匀分布的
在因特网主机的分组流量很不均匀,例如: 10% 的主机占据了总流量的90% (或20-80),原因: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地理原因等。
5分组长度分布:双模态(双尖峰分布)
许多短分组包括交互式的流量和确认。这类分组约占40%,许多长分组是批量数据文件传输类型应用。这些分组尽可能长些(基于MTU)。这类分组约占50%,中等长度的分组很少,仅10%左右
6分组达到过程是突发性的
7会话达到过程遵循泊松分布
8多数TCP会话是简短的
9流量是双向的,通常是不对称的
10因特网流量主体是TCP
分析和确定当前网络通信量和未来网络容量需求的方法:参考因特网流量当前的特征、需要通过基线(baseline)网络来确定通信数量和容量、需要估算网络流量及预测通信增长量的实际操作方法、参数的估算无疑为网络设计提供了依据。
能够根据使用一个或一组特定的应用程序的用户群来区分,或者根据虚拟局域网确定的工作组来区分。
可通过逐个连接来确定一个物理工作组。通过网络边界可以很容易地分割网络
刻画流量特征包括:辨别网络通信的源点和目的地、分析源点和目的地之间数据传输的方向和对称性
在某些应用中,流量是双向且对称的。在另一部分应用中,流量是双向非对称的的:客户机发送少量的查询数据,而服务器则发送大量的数据。在广播式应用中,流量是单项非对称的。
测量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主动式,它通过主动发送的测试分组序列来测量网络行为。另一种是被动式,它通过被动俘获流经测试点的分组来测量网络行为。
核心概念式通信流(Flow):对一个呼叫或连接的人为的逻辑对应,流属性具有聚合性质,反映了起始和停止范围内发生的发事件。填写有网络的通信流量表(有时难以测量)
估算:
要点
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话系统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有两种:结构化布线和非结构化布线。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能够满足综合性的应用布线系统所采用的结构,通常要根据技术要求、地理环境和用户分布等情况而定,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使用的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使系统布线合理,造价经济,施工及维护方便。
**智能化建筑的布线系统。**这些系统中通常拥有相当数量的先进设备,其通信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
**商业贸易类型的布线系统。**商务贸易中心,商业大厦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机关办公类型的布线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公司机关等办公大楼或综合型大厦等
组成结构要遵从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规定,有些标准以一个建筑群为设计单元,有的是以一幢建筑物为设计单元,以一个建筑群为单元的网络系统结构,其组成为
工作区布线是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就是从通信的引出端到工作站之间的连接线它主要包括:
布线通常属于非永久性的,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可以移动、增加或改变,既便于连接也易于管理;种类、数量视应用而定。
是建筑物平面楼层的分支系统,它一端来自垂直干线的楼层配线间(即管理子系统)的配线架,另一端与工作区的用户信息插座相连,传输介质有光缆、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等。在同一楼层可以设置楼层配线架,该子系统是由楼层配线架至各个通信引出端为止的通信线路。传输介质中间不宜有转接点,布线通常有暗管预埋,墙面引线;或地下管槽,地面出线两种。
是高层建筑垂直连接的各种传输介质的组合,它将各个楼层的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起来,是结构化布线的骨干部分。千线可以是光缆、大对数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介质安装在沿着贯穿建筑物各个楼层的竖井之内,垂直竖井在每个楼层有连接水平子系统的分支房间,这个房间通常称为管理子系统。在多层高建筑或二层以上的低建筑中,这一系统构成垂直子系统关系。
由各个楼层的配线架构成,实现垂直子系统与水平布线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管理子系统也称配线系统,它就像一一个楼层调度室。由它来灵活调整一层中各个房间的设备移动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变更。管理子系统常用的设备包括双绞线配线架或跳线板、光缆配线架或跳线系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集线器、适配器和光缆的光电转换设备等。
是一幢楼中集中安装大型通信设备、主机、网络服务器、网络互连设备和配线接续设备的场所。在这里监视、管理建筑物内整个网络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所连接的设备主要是服务的提供者,并包含大量的与用户连接的端子。该机房担负户外系统与户内系统的汇合,同时集中了所有系统的传输介质公用设备和配线接续设备等。
该子系统位置通常选择在一幢楼的中部楼层
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要的硬件,如有光缆、
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等传输介质。采用介质,根据网络的规模、通信的传输距离和用户的容量而确定,通常优先考虑采用光缆。布线通常有通过地下管道布线和架空布线两种方式,它与户内系统的连接进入设备间子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中所需要的设备和部件很多,大体上划分为
几项内容:
分为验证测试和鉴别测试两类
对机房的要求主要考虑面积、地面、墙壁、顶棚、门窗和照明等
机房位置的选址:通常选择在高层大楼的中层为宜。
机房面积的确定:通常网络系统机房面积设计应为设备占用面积的5~ 7倍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装饰设计:机房地面、机房墙面、机房顶棚、机房门窗、机房照明。
由于网络系统设备的高精密和系统的接插件多,所以机房环境的设计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电源、灰尘、温度与湿度腐蚀和电磁干扰等,这些方面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故障的主要环境因素。机房温度与湿度的环境:开机时的机房温度通常要求在15~ 30°C,停机时的机房温度要求在5~ 35°C;般湿度保持在20% ~ 80 %。
机房都主要是靠空调机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空调容量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设备发热、机房照明的发热、机房人员的热量、机房外围结构和空气流通等因素。
计算方法 K=(100 ~ 300)x 2S(大卡) 其中K为空调容量,ZS为机房面积。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间或中心机房的供电系统,通常要求不间断地供电,即建立不停电系统,采用一类供电。也可以采用两路供电系统,一旦一路停电,立即自动切换到另一路供电系统。
一个机房或一个用电系统,分为照明用电、空调用电和设备用电。负载功率有实测法和估算法两种
用电设备过载
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对用电的负荷量要留有充分的余地防止因用电过负荷使电力线发热而可能引发的电源火灾同时UPS和交流稳压电源的功率与负载功率相比,要有一定的余量。
电气保护措施
电力供应有以下要求
所谓接地就是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这就叫作“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叫作接地体或接地极,连接接地体或设备接地部分的导线叫作地线。接地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的,所以接地电阻越低接地电流越易于流动,通常要求接地电阻越低越好,说明接地效果好。计算机供电系统的接地,通常包括交流接地、直流接地和保护接地几种。
交流接地
是将交流电电源的地线与大地相接,通常是采用较粗的导线与铜排相接之后,埋设于1.5 ~ 2m深地下,并撒放一些粗盐或木炭增加其导电性能。接地电阻小于3Ω。
直流接地
将直流电源输出端的一个极(负极或正极)与大地相接,提供稳定的零电位,以便供电压参考,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差错。通常要求直流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保护接地
通常是指各种设备的外壳接地。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屏蔽外界各种干扰对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影响,同时防止因漏电流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
要点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为支持选路,路由器需要由人工配置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子网环境相关,如左侧以太端口应当配置一个在左侧网络中合法的IP地址,而右侧以太端口应当配置一个在右侧网络中合法的IP地址。路由器的强大选路功能体现在,只需配置了相邻子网的端口IP地址,再配置选路协议后,这些互联的路由器就能够自行学习到到达全网的各个子网的路由信息。
由于其内部没有任何配置信息,路由器会自动进入setup配置模式中(也可以在特权用户模式下,随时键入setup进入交互式配置模式)。用户只需回答IOS不断提出的问题,便可轻松地完成路由器的初步配置。Setup配置模式只能配置有限的功能,也可以按Ctrl+C组合键中断Setup配置方式,转而采用命令行模式配置路由器。
有3种具有不同配置权限的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Router>“
只有最低访问权限,可查看路由器的当前连接状态,访问其他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和转发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特权模式“Router #”
输入“enable” 命令即进入特权模式,查看路由器配置和测试路由器,若输入“exit” 或“end” 命令可返回用户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命令,可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必须为路由器的每个端口配置一个合适的IP地址。它才能工作。以为该路由器各个端口配置如下表所列IP地址信息为例进行讲解,使这些子网之间能够互联通信。
Red-Giant>enable
!转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进入路由器Fa1/0接口模式
Red- Giant(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 配置端口地址
Red-Giant(config-if) #no shutdown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1
!进入路由器Fa1/1接口模式.
Red-Giant(config- 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 配置端口地址
Red-Giant(config-if) #no shutdown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Serial 1/2
!进入路由器Serial 1/2接口模式
Red-Giant(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 配置端口地址
Red-Giant(config -if) #no shutdown
Red-Giant(config-if)#end
!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
Red- Giant#
为路由器各个端口配置了特定的IP地址后,路由器仍不能起到联通各个子网的作用,这时需要为该路由器配置选路协议。为路由器配置一种动态选路协议后,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选路协议自行调整路由,从而使分组到达其目的地。当前比较典型的动态选路协议有OSPF和RIP等选路协议,前者比较适合大型网络,后者适合小型网络。
启用RIP选路协议,并定义与RIP进程关联的网络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启 用RIP选路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number !定义关联网络
要用命令指定RIPv1和版本2版本: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 启用RIP选路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112} ! 定义RIP协议版本
Router(config-router )# network network-number ! 定义关联网络
OSPF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并一般采用分层结构,即将OSPF覆 盖的区域分割成几个区域(area),而区域之间通过一个主干区域rea0(主干区域定义为区域0) 互联。
先启动OSPF协议,并配置路由器的网络地址和区域信息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启动OSPF路由进程
定义接口所属区域如下: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wildcard area area-id
需要定义与该OSPF路由进程关联IP地址,以及该范围IP地址所属的OSPF区域。OSPF路由进程只在属于该IP地址范 围的接口发送、接收OSPF报文, 并且对外通告该接口的链路状态
重要干线的路由器通常要配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优先于动态路由,无论路由器配置动态选路协议是否,它都会按静态路由来转发分组;仅当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的端口出现了故障,才后按动态选路协议给出的路由进行转发。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结合能够提高网络可靠性
静态路由是网管人员人工配置的,一旦静态路由生效,它不会自行发生变化。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即链路费用为0或1 )
为路由 器配置静态路由可使用 命令“ip route“,其格式如下: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172.16.2.2 !配置匹配不成功的数据都经过172.16.2.2接口转发
分别对两台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完可以分别使用“showiproute”命令检查结果。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DLC)是面向比特、同步数据传输链路层协议,是广域网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广泛的协议,用于在网络节点间以全双工、点对点方式传送数据。在路由器中,连接广域网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都默认为HDLC,可通过如下命令查询路由器状态:
RouterA #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 ( config ) #interface serial 1/2
RouterA #show interface serial 1/2 ! 查看RA serial 1/2接口的状态
serial 1/2 is UP,line protocol is UP !接口的状态,是否为UP
Hardware is PQ2 SCC HDLC CONTROLLER serial
Interface address is:1.1.1.1/24 !接口IP地址的配置
MTU 1500 bytes, BW 512 Kbit !查看接口的带宽为512KB
Encapsulation protocol is HDLC, loopbacknotset !接口封装的是HDLC协议
Keepalive interval is 10sec , set
Carrier delay is 2 sec
RXloadis 1 ,Txload is 1,
Queueing strategy: WFQ
5 minutes input rate 17 bits/sec, 0 packets/sec
5 minutes output rate 17 bits/sec, 0 packets/sec
511 packets input, 1 1242 bytes, 0 no buffer
Received 511 broadcasts, 0 runts, 0 giants
0 input errors,0 CRC, 0 frame, 0 overrun,0 abort
511 packets output, 11242 bytes, 0 underruns
0 output errors, 0 collisions, 1 interface resets
1 carrier transitions
V35 DCE cable !该接口为DCE端
DCD=up DSR=up DTR=up RTS=up CTS=up
如该接口封装的是PPP协议而不是HDLC协议,需要修改为HDIC协议
在接口配置状态下,使用命令“encapsulation” 完成
RouterA #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 (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2
RouterA (config-if)# encapsulation HDLC !把该接口封装为HDLC协议
RouterA (config-if)#no shutdown
如果手头没有路由器,或没有这么多台路由器,或没有经费买,如何做这些实验呢?
软路由器”是指在使用Intel架构的PC上运行Windows Server或Linux操作系统,所形成的一台“路由器“。外特性上与上述路由器没有太大差别,其转发速度和可靠性通常与路由器无法相比,是路由器的临时代用品。在一台PC上插上双网卡,然后安装并运行Windows2000/2003 Server操作系统,并进行适当配置。
请参阅《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1.5 IP选路"
要点
网络拓扑图
平面拓扑结构
平面局域网拓扑结构
将许多微机和服务器与一个交换机连接,采用是平面结构设计;为满足大量用户和高带宽应用程序对带宽要求,考虑用交换机形成高速主干,形成具有二层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将网络分解成多个小的冲突域,使得在任何时候只有有限数量的设备争用带宽;当主机数量进一步增多时,可以将路由器添加到企业网中以隔离广播通信。
平面光广域网拓扑结构
小型企业网可能由连接成回路的几个场点构成,每个场点都有一个WAN路由器,通过点对点链路与相邻场点相连;该平面拓扑结构具有容错的优点;回路结构意味着在双向回路路由器之间有许多跳,结果将导致明显的时延和较高的差错率;回路结构两侧的路由器交换了大量的流量,应当考层次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
层次型冗余拓扑结构
为避免单点故障,可在设计中采用冗余的路由器或交换机
网状拓扑结构
提供了完全冗余和良好的性能;
使用和维护代价很高,它在性能优化、排错和升级方面也较困难;
限制了连接到路由器PC的数量;
处理一个大型复杂系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分而治之”同理,对于设计一个大型的网络系统,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分层设计”使用层次模型设计的好处:
层次型拓扑结构
分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特定的作用
核心层提供两个场点之间的优化传输路径;汇聚层将网络服务连接到接入层,并且实现安全、流量负载和选路的策略;在广域网设计中,接入层由园区边界,上的路由器组成。在园区网中,接入层为端用户访问提供交换机或集线器。
**原则1:**控制分层企业网拓扑结构的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主要层次。
控制网络规模的好处
可提供较低的和可预测的等待时间,从而可以帮助预测选路策略、通信流量和容量需求;有助于排错,并使网络文档容易编写。
设计接入层有两种容易犯的错误,应当避免:
基本思想:通过重复设置网络链路和互连设备来满足网络的可用性需求。冗余是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目标的最重要方法。减少由于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故障;重复设置必需的组件,使关键应用不停运,仅性能降低冗余的对象可能是核心路由器、电源、广域主干网或ISP网络等。在企业网核心层和汇聚层均可实现冗余。
备用设备
对于关键部位的路由器或交换机需要冗余。有些厂商为了满足这种冗余设计的需求,设计、制造了具有双背板、双电源、双引擎的设备,这种设备实际.上能被看作两台独立的设备右图为一个典型的分层和冗余的企业网设计,该设计使用了部分网状层次结构部。
备用路径
为防止路径故障,必须提供一条备用路径。备用路径由独立备用链路构成
备用路径的容量通常比,主路径的要小,且使用不同技术。如果需要一条与主路径性能完全相同的备用路径,即使价格昂贵也应当这样去设计若路径中断不可接受,应采用主路径与备用路径间自动切换技术。若允许短暂中断,也可手动重新启动备用路径的方法。备份链路除了用于冗余外,还可用于负载平衡。
负载平衡
冗余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可用性需求,另一个目标就是能够通过并行链路支持负载平衡来提高性能。按照获取系统状态信息与否,负载平衡算法可以分为静态算法和动态算法两类。
静态算法适合用于网络负载变化不剧烈,包含静态.内容较多的集群系统。两种典型静态算法:随机算法、循环域名(Round Robin)算法。
动态算法利用系统当前状态信息作决定,负载均衡性方面较好,但开销较大。
园区网应当使用层次模型设计,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可使用如下技术:
冗余LAN网段
这种设计能够实现负载平衡和容错。采用这种设计的结构 ,园区可以扩展到非常大的范围。
冗余服务器
服务器是网中最重要的设备或资源类型之一,它主要用于存放数据资源。
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在园区网中,可将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名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计为冗余结构。
企业网通过在网络内部的种种设计,以及配置多条通向因特网的路径,来满足用户的可用性和性能目标要求为了连接企业网外部站点或合作伙伴,同时保证WAN的数据安全,可以使用专用线路或者采用虚拟专用网跨越因特网来连接企业网。
冗余广域网链路
企业级网拓扑中常包括冗余(备份)广域网链路。一个广域网可被设计为完全网状或部分网状。考虑到所付出的代价,采用分层部分网状拓扑结构一般能满足要求。了解实际物理电路情况,选择物理上不同的通信设备组成的网络。应与广域网供应商讨论有关电路实际设置的问题,并写入合同。从通信公司到本单位建筑物的本地电缆往往是网络中最薄弱的链路部分,它会受到建筑施工、火灾、洪水、冰雪和缆线挖断等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多因特网连接
指为一个企业网提供一条以上的链路进入因特网的情况。根据用户的目标,一个企业网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
虚拟专用网参见第8章
在因特网中,每个与网络相连主机的接口都需要有一个惟一的P地址。所谓网络地址规划是指根据P编址特点,为所设计的网络设备分配合适的IP地址,使之能够高效地联网工作。路由器的产生了几个分离的网络岛,这些分离的网络中的每个都叫做一个子网。
无类别域间选路
32比特的IP地址被划分为两部分,并且也具有点分十进制数形式a.b.c.d/x,其中x指示了在地址的第一部分中的比特数目x最高比特构成了P地址的网络部分,并且经常被称为该地址的前缀。一个地址的剩余32-x 比特能被认为用于区分该组织内部设备的,所有设备具有相同的网络前缀。设某CIDR化的地址a.b.c.d/21的前21比特定义了该组织的网络前缀,对该组织中的所有主机的IP地址来说是共同的,其余的11比特标识该组织内的主机。
获取一块IP地址
ICANN统一负责对IP地址的分配进行管理,IANA把地址分配给地域性因特网注册机构RIR。
等级编址与路由聚合
分配企业网主机地址
某企业网管理员向某ISP申请了一个地址块 200.24.16.0/20,而该网管员希望将该地址块平均分配给8个子网。他该如何划分呢?
为一台主机分配一个IP地址
两种方法
分类编址方案中的子网划分
网络标志、主机标志和子网地址,使IP地址形成一个3级的地址空间。它比平面地址更有效。因特网用32比特的子网掩码表示子网号字段长度。
对于网络层的地址应当进行规划、管理和记录。必须设计好并管理好这些网络地址
使用结构化网络层寻址模型
能够使地址是有意义的、分层的和良好规划的为一个企业网分配一块IP地址,然后将每块地址分成子网,再将子网划分为更小的子网,这也是一种结构化IP寻址模型
优点
动态寻址
如缺少有经验网络管理员,尽量简化寻址和命名模型是很重要的,配置内容也要尽量简单;
此时可使用动态寻址,如DHCP;
动态寻址减少了将端系统连接到互连网络所需的配置工作量,能那些频繁变动、旅行或在家工作的用户带来便利。
目的是设计一个IP互连网络设备的命名模型,满足用户易用性、可管理性、性能和可用性目标
优点
命名的分布授权
命名分布授权的缺点是名字难以控制和管理,但如果所有的用户和组都统一使用同样的策略,那么命名分布授权有许多优点
分配名字的原则
名字应当简短、有意义、无二义性并易于辨认
要点
网络安全设计的步骤
选择网络安全机制
选择数据备份和容错技术
设计网络安全方案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ARPAnet设计初期没有考虑网络安全问题
-安全攻击:危及由某个机构拥有的信息安全的任何行为
-安全机制:设计用于检测、防止或从安全攻击中恢复的机制
-安全服务:目标是对抗安全攻击,它们利用一个或多个安全机制来提供该服务
风险管理包括一些物质的、技术的、管理控制及过程活动的范畴,根据此范畴可得到合算的安全性解决方法。对计算机系统所受的偶然或故意的攻击,风险管理试图达到最有效的安全防护
一个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四个基本部分
风险指损失的程度;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帮助选择安全防护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大多数风险分析的方法先都要对资产进行确认和评估;可分为定量(如货币的)的或定性(估计)的方法选择一系列节约费用的控制方法或安全防护方法,为信息提供必要级别的保护;
网络资产可以包括网络主机,网络互联设备以及网络上的数据,以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公司名誉。
必须选择安全防护来减轻相应的威胁。通常,将威胁减小到零并不合算。管理者决定可承受风险的级别,采用省钱的安全防护措施将损失减少到可接受的级别。安全防护的几种方法:
是进行计算机环境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
保护该网的费用是否比恢复的费用要少
安全设计的第一步是开发安全方案。安全方案是一个总体文档,它指出一个机构怎样做才能满足安全性需求。计划详细说明了时间、人员和其他开发安全规则所需要的资源。安全方案应当参考网络拓扑结构,并包括一张它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列表。应当根据用户的应用目标和技术目标,帮助用户估计需要哪些服务。应当避免过度复杂的安全策略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参与实现网络安全性人员的认定。
安全策略是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略规定了用户、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保护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义务,也指明了完成这些义务要通过的机制;开发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员和网络管理员的任务,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网络安全的设计者应当与网络管理员密切合作,充分理解安全策略是如何影响网络设计的;开发出了安全策略之后,由高层管理人员向所有人进行解释,并由相关人员认可;安全策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文档。
开发安全过程实现安全策略。该过程定义了配置、登录、审计和维护的过程;安全过程是为端用户、网络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开发的;安全过程指出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果检测到非法入侵,应当做什么以及与何人联系;需要安排用户和管理员培训安全过程。
加密算法
鉴别(authentication)就是向其他人证明一个人身份的过程
鉴别协议首先建立满足通信对方要求的身份标识;鉴别完成之后通信实体才开始具体的工作。
有时通信的双方并不关心是否有人在窃听,而只关心发送过来的报文是否是真的,从真实的对方发送过来的报文中途是否没有被改变;这就是要确保报文完整性的问题。
公钥技术的加、解密的计算代价昂贵,有时数据不需要加密,但不能篡改;报文摘要不用加密全部报文就可以实现签名和防篡改;MD5摘要算法正在广泛使用。
公钥密码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特别是如何获取某一方真正的公钥的问题。确定用于对称密钥密码的共享密钥和安全获取公钥密码的正确公钥的问题,都可通过使用一个可信中介(trustedintermediary)得到解决。对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可信中介被称为密钥分发中心(keydistribution center, KDC),它是唯一可信的网络实体,任一方能与它创建一个共享密钥。对公钥密码而言,KDC被称为证书权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
用户可以多种方式公开发布其公钥
鉴别控制谁能访问网络资源,而授权则指出一旦它们可以访问网络资源时,它们能做些什么。安全管理员为进程或用户设置权限,授权是控制网络安全的一部分。根据用户的部门或工作性质,能为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自主访问控制(DAC)和强制访问控制(MAC)策略的另一种选择。
为有效地分析网络安全性和响应安全性事件,安全过程应当收集有关的网络活动数据。这种收集数据的过程就被称为审计。
对于使用安全性策略的网络,审计数据应当包括任何个人获得鉴别和授权的所有尝试。
收集的数据应当包括试图登录和注销的用户名以及改变前后的访问权限。审计记录中的每一个等级项都应当有时间戳。审计过程不应收集口令。审计的进一步扩展是安全性评估。
恶意软件就是恶意的程序代码,通常是以某种方式悄然安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软件。这些程序代码具有一些人们所不希望的功能,影响网络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资源可用性
恶意软件大体可以分为5大类
特征
防火墙(firewall)是把一个组织的内部网络与整个Internet隔离开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它允许一些数据分组通过,禁止另一些数据分组通过。
防火墙允许网络管理员控制对外部网络和被管理网络内部资源之间的访问,这种控制是通过管理流入和流出这些资源的流量实现的。
三种类型
网络内部人员滥用职权往往对网络安全危害性很大入侵检测用于识别未经授权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行为;识别有权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但滥用特权的行为(如内部威胁);识别未成功的入侵尝试行为即使一个系统中不存在某个特定的漏洞,入侵检测系统仍然可以检测到特定的攻击事件,并自动调整系统状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侵入做出警告预报它是一种利用入侵留下的痕迹,如试图登录的失败记录等信息来有效地发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非法入侵的技术。它以探测、控制为技术本质,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
通常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两类
基于主机的IDS
**基本思想:**跨越费用低廉的公网来扩展信任关系而不牺牲安全性。理想的VPN应当像一个专网一样,它应当是安全的、高度可用的和具有可预测的性能。
指将资源保护在加锁的门里来限制对网络关键资源的访问;
也指保护资源免受诸如洪水、火灾、暴风雪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它是一个当然的需求,很容易熟视无睹而忘记对它进行设计,非常重要;
网络安全性设计要考虑------网络设备放置的问题、网络数据的异地备份问题。
“幸运的是那些做了数据备份的悲观主义者”
如果我们通过有效而简单的数据备份,就能具有更强的数据恢复能力,很容易找回失去的数据;而如果有了坚实的容错手段,数据丢失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数据备份:
容错是指系统在部分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提供正确功能的能力;
RAID技术通过冗余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的优势
RAID分为几级,不同的级实现不同的可靠性,但是工作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即用冗余来保证在个别驱动器故障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数据的可访问性。
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即RAID0,RAID 1,RAID O+1和RAID 5。
RAID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以及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的完全镜像,其优点是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以及读写性能较好;
RAID0+1综合了RAID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0互相镜像;
RAID 5应用最广泛,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和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存储区域网络(SAN)
关键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存储技术与解决方案网络技术
没有电力,网络就会瘫痪;电压过高或过低,网络设备就会损坏,特别是如果服务器遭受破坏,损失就可能难以估计。据统计,大量的计算机损坏是由电涌引起的。
有几种设备能够保持电源的稳定供给
与因特网的连接应当采用一种多重安全机制来保证其安全性,包括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审计、鉴别和授权甚至物理安全性。
提供公用信息的公用服务器如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可以允许无鉴别访问,但是其他的服务器一般都需要鉴别和授权机制。
即使是公用服务器也应当放在非军事区中,用防火墙对其进行保护。
对Intranet而言,拨号访问是造成系统安全威胁的重要原因。
提高拨号访问安全性,应当综合采用防火墙技术、物理安全性、鉴别和授权机制、审计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等。
鉴别和授权是拨号访问安全性最重要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使用安全卡提供的一次性口令是最好的方法
内部网络服务可以使用鉴别和授权、分组过滤、审计日志、物理安全性和加密等安全手段;
不论用户是通过控制台端口还是通过网络访问这些设备,都需要注册ID和口令。有权查看或修改配置的管理员可使用安全等级更高的第二级口令;
可使用终端访问控制器访问控制系统(TACACS)来管理中心中的大量路由器和交换机用户的IP地址和口令。TACACS还提供审计功能;
限制使用SNMPv3以下的set操作修改管理和配置数据。
用户服务包括端系统、应用程序、主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服务等;
提供这些服务的服务器通常能够提供鉴别和授权功能。如果用户关心使用该系统的人员的话,端系统也可以提供该功能:
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案例教学要求:
方案说明
其中2台主交换机分别位于A、B两座办公楼,每台主交换机都用千兆光缆与本办公楼以及另一座办公楼的楼层交换机相连;
两台主交换机之间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形成速率更高的通道;
在A、B两个主交换机上都连接了各种重要的服务器,这两个服务器池中的服务器中的信息互为备份系统中还采用了容错电源等措施。
要点
网络工程的测试
网络工程的验收
网络维护和管理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没有两个系统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一种方法或工具能完全适合所有项目或网络设计人员由于设备是按型号系列生产的,系列化设备导致设计的差别看起来并不大;需求留有的余量,导致用户感觉到这些设计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一个小的设计差异就可能为日后的网络应用带来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用测试的手段来加以鉴别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正确选择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取决于所要测试项目的目的,通常包括:
建立网络原型系统
在确定了原型系统的测试范围后,应当编写一份计划,说明如何测试该原型系统
测试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各方面-测试目标和验收标准。
网络管理和监控工具
网络工程验收可达到投资确认、认定工程质量和网络工程性能达标等三方面的目的,它是日后网络维护管理的基础,也是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确认项目完成的标志之一。
包括测试验收和鉴定验收等两种验收方式;
当网络工程项目完成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双方要组织测试验收;
测试验收要在有资质的专门测试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的网络工程测试基础上,由有关专家和系统集成商及用户进行共同认定,并在验收文档上签字认可验收通过后,为了防止网络工程出现未能及时发现的问题,还需要设定半年或一年的质保期。用户应留有约10%的网络工程尾款,直至质保期结柬后再支付。
确定验收测试内容。包括线缆(光缆、铜缆和双绞线)性能测试,网络性能指标(网络吞吐量、丢包率等)检查,流量分析以及协议分析等项目。
制定验收测试方案。这通常包括使用哪些测试流程和实施的方法等。
确定验收测试指标。参照国家工程标准,检测系统是否达标。
安排验收测试进度。完成具体的测试验收。
分析并提交验收测试数据。对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产生验收测试报告。
布线系统的验收
检查已建成的网络工程项目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是在可以控制的环境下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低性能,所有的测试都应当得到高于这个最低性能的参数;不存在适用于各个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统一的验收标准;无论如何,设计实现的网络工程应当到达应有的设计要求。
文档的验收是网络工程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工程文档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保持网络系统的协调高效地运行;网络维护工作包括:
建立完整的网络技术档案。如网络类型、拓扑结构、网络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名称、用途、版本号、厂商运行参数等;常规网络维护。定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检查和维护,现场监测网络系统的运营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紧急现场维护。在用户遇到网络严重问题时,集成商技术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门排除故障;重大活动现场保障。当用户有重大活动或遇到网络要做重大调整或升级等情况,需要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现场维护。
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以后,它的85%以上的工作都与网络管理有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联将网络管理功能定义为5种类型的功能域。
案例教学要求:
设计要点:
一种易于实施、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以端到端、定量、可视化的方式监视、分析、管理互连网运营的性能参数;
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网络监测研究室研发,具有产品的独立知识产权,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863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得到了总参通信部的支持,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实用经验。
监测服务器和被测对象两部分组成
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监测服务器
IP层测量功能
监视和分析功能
输入被测网络设备参数;根据测试要求建立监测域,并为这些域设置测试策略;激活监测域,系统将自动收集该监测域范围的网络系统性能参数,并能自动产生各种报表;如果该网络系统没有流量,可使用该系统提供的功能,产生各种强度的测试流量,并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网络系统的性能指标。
测试是网络工程最后一个关键步骤,验证解决方案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然后通过一定的验收形式加以确认。
任何网络系统都可能发生差错和故障,对网络的维护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一个给定的网络系统的日常保障和检测、隔离及排除故障的过程。
这些既是完成网络工程项目的必要步骤,也是保障网络长期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
冬季的黑暗尽管漫长,但永远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世间盛情。春已至,花已开,国早安泰,祥和人间。在此最后向此次逆行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幸得有你,山河无恙。在撰写本文期间,深感祖国之强大,为祖国为骄傲,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争取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系统集成方法
注:本来是该知识点和练习分开写后来不知道怎么了突发其想的都拼到了一起啊哈哈哈哈哈
这门知识点在我的博客中应该只会出现一次,所以请您在阅读的时候忽略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