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复习之分支限界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复习之分支限界

一、定义

分支-限界法:在生成当前E-结点的全部儿子之后再生成其它活结点的儿子,并且,用限界函数帮助避免生成不包含答案结点子树。

分支限界法以广度优先(bfs)或最小耗费(最大收益)的方式搜索解空间。

二、分支限界法和回溯法的对比

回溯法 分支限界法
对解空间的搜索方式 深度优先搜索(dfs) 广度优先搜索(bfs)
存储节点的常用数据结构 堆栈 队列、优先队列(最小堆)
节点的存储特征 活结点的所有可行子结点被遍历后才被从栈中弹出 每个结点只有一次成为活结点的机会
常用应用 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所有解 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一个解

三、经典问题

1.八数码问题

在一个 3×3 的网格中,1∼8 这 8 个数字和一个 x 恰好不重不漏地分布在这 3×3 的网格中。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把 x 与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之一的数字交换(如果存在)。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交换,使得网格变为如下排列(称为正确排列)

给你一个初始网格,请你求出得到正确排列至少需要进行多少次交换。

1 2 3
4 5 6
7 8 x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bfs(string start)
{
    //定义目标状态
    string end = "12345678x";
    //定义队列和dist数组
    queue<string> q;
    unordered_map<string, int> d;
    //初始化队列和dist数组
    q.push(start);
    d[start] = 0;
    //转移方式
    int dx[4] = {1, -1, 0, 0}, dy[4] = {0, 0, 1, -1};

    while(q.size())
    {
        auto t = q.front();
        q.pop();
        //记录当前状态的距离,如果是最终状态则返回距离
        int distance = d[t];
        if(t == end) return distance;
        //查询x在字符串中的下标,然后转换为在矩阵中的坐标
        int k = t.find('x');
        int x = k / 3, y = k % 3;

        for(int i = 0; i < 4; i++)
        {
            //求转移后x的坐标
            int a = x + dx[i], b = y + dy[i];
            //当前坐标没有越界
            if(a >= 0 && a < 3 && b >= 0 && b < 3)
            {
                //转移x
                swap(t[k], t[a * 3 + b]);
                //如果当前状态是第一次遍历,记录距离,入队
                if(!d.count(t))
                {
                    d[t] = distance + 1;
                    q.push(t);
                }
                //还原状态,为下一种转换情况做准备
                swap(t[k], t[a * 3 + b]);
            }
        }
    }
    //无法转换到目标状态,返回-1
    return -1;
}

int main()
{
    string c, start;
    //输入起始状态
    for(int i = 0; i < 9; i++)
    {
        cin >> c;
        start += c;
    }

    cout << bfs(start) << endl;

    return 0;
}

2.走迷宫

给定一个 n×m 的二维整数数组,用来表示一个迷宫,数组中只包含 0 或 1,其中 0 表示可以走的路,1 表示不可通过的墙壁。

最初,有一个人位于左上角 (1,1) 处,已知该人每次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移动一个位置。

请问,该人从左上角移动至右下角 (n,m) 处,至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pair<int,int> PII;
const int N = 110;
int n,m;
int g[N][N];
int d[N][N];
int bfs()
{
    queue<PII>q;
    memset(d, -1, sizeof(d));
    d[1][1]=0;
    q.push({1,1});
    int dx[4]={-1,0,1,0},dy[4]={0,1,0,-1};
    while (!q.empty())
    {
        auto t = q.front();
        q.pop();
        for(int i=0;i<4;i++)
        {
            int x=t.first+dx[i],y=t.second+dy[i];
            if(d[x][y]==-1&&x>=1&&x<=n&&y>=1&&y<=m&&g[x][y]==0)
            {
                d[x][y]=d[t.first][t.second]+1;
                q.push({x,y});
            }
        }
    }
    return d[n][m];
}
int main()
{
    cin>>n>>m;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cin>>g[i][j];
    cout<<bfs()<<endl;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算法,数据结构,分支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