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信子@ShowMeAI,路遥@ShowMeAI,奇异果@ShowMeAI
- 教程地址:http://www.showmeai.tech/tutorials/36
- 本文地址:http://www.showmeai.tech/article-detail/246
- 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平台与作者并注明出处
- 收藏ShowMeAI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ShowMeAI为斯坦福CS224n《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课程的全部课件,做了中文翻译和注释,并制作成了GIF动图!
本讲内容的深度总结教程可以在这里 查看。视频和课件等资料的获取方式见文末。
引言
授课计划
- Final final project notes, etc. / 最终大项目要点
- Motivation/History / 问答系统动机与历史
- The SQuADdataset / SQuAD问答数据集
- The Stanford Attentive Reader model / 斯坦福注意力阅读模型
- BiDAF / BiDAF模型
- Recent, more advanced architectures / 近期前沿模型
- ELMo and BERT preview / ELMo与BERT预习与简单介绍
1.最终大项目要点
1.1 自定义Final Project
1.2 默认Final Projec
1.3 Project 提交
1.4 项目顺利
1.5 谁是澳大利亚第三任总理
- 在谷歌中检索谁是澳大利亚第三任总理,可以获得答案。
- 技术说明:这是从web页面中提取的
特性片段
回答,而不是使用 (结构化的) 谷歌知识图 (以前称为Freebase) 回答的问题。 -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基于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问答。
2.问答系统动机与历史
2.1 动机:问答
- 拥有大量的全文文档集合,例如网络,简单地返回相关文档的作用是有限的
- 相反,我们经常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
- 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
- 或使用像Alexa、Google assistant这样的数字助理设备
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两部分:
1.查找 (可能) 包含答案的文档
- 可以通过传统的信息检索/web搜索处理
- (下个季度我将讲授cs276,它将处理这个问题)
2.在一段或一份文件中找到答案
- 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阅读理解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
2.2 阅读理解简史
许多早期的NLP工作尝试阅读理解
- Schank, Abelson, Lehnert et al. c. 1977 – Yale A.I. Project
由Lynette Hirschman在1999年重提
- NLP系统能回答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人类阅读理解问题吗?简单的方法尝试
Chris Burges于2013年通过 MCTest 又重新复活 RC
- 再次通过简单的故事文本回答问题
2015/16年,随着大型数据集的产生,闸门开启,可以建立监督神经系统
- Hermann et al. (NIPS 2015) DeepMind CNN/DM dataset
- Rajpurkaret al. (EMNLP 2016) SQuAD
- MS MARCO, TriviaQA, RACE, NewsQA, NarrativeQA, …
2.3 机器理解(Burges 2013)
一台机器能够理解文本的段落,对于大多数母语使用者能够正确回答的关于文本的任何问题,该机器都能提供一个字符串,这些说话者既能回答该问题,又不会包含与该问题无关的信息。
2.4 MCTest 阅读理解
- P:Passage,文章
- Q:Question,问题
- A:Answer,答案
2.5 开放领域问答的简史
- Simmons et al. (1964) 首先探索了如何基于匹配问题和答案的依赖关系解析,从说明性文本中回答问题
- Murax (Kupiec1993) 旨在使用IR和浅层语言处理在在线百科全书上回答问题
- NIST TREC QA track 始于 1999 年,首次严格调查了对大量文档的事实问题的回答
- IBM的冒险!System (DeepQA, 2011)提出了一个版本的问题;它使用了许多方法的集合
- DrQA (Chen et al. 2016) 采用 IR 结合神经阅读理解,将深度学习引入开放领域的 QA
2.6 千年之交的完整 NLP 问答
- 复杂的系统,但他们在
事实
问题上做得相当好
补充讲解
非常复杂的多模块多组件的系统
- 首先对问题进行解析,使用手写的语义规范化规则,将其转化为更好的语义形式
- 在通过问题类型分类器,找出问题在寻找的语义类型
- 信息检索系统找到可能包含答案的段落,排序后进行选择
- NER识别候选实体再进行判断
- 这样的QA系统在特定领域很有效:Factoid Question Answering 针对实体的问答
3.SQuAD问答数据集
3.1 斯坦福问答数据集 (SQuAD)
- Passage 是来自维基百科的一段文本,系统需要回答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答案
- \(1000k\) 个样本
- 答案必须是文章中的一系列单词序列
- 也就是提取式问答
3.2 SQuAD 评估,v1.1
- 作者收集了3个参考答案
系统在两个指标上计算得分
- 精确匹配:1/0的准确度,你是否匹配三个答案中的一个
- F1:将系统和每个答案都视为词袋,并评估
$$ \text{Precision} =\frac{TP}{TP+FP} $$
$$ \text { Recall }=\frac{TP}{TP+FN} $$
$$ \text { harmonic mean } \mathrm{F} 1=\frac{2 PR}{P+R} $$
- Precision 和 Recall 的调和平均值
- 分数是 (宏观) 平均每题 F1分数
F1测量被视为更可靠的指标,作为主要指标使用
- 它不是基于选择是否和人类选择的跨度完全相同,人类选择的跨度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包括换行
- 在单次级别匹配不同的答案
- 这两个指标忽视标点符号和冠词 (a, an, the only)
3.3 SQuAD 2.0
- SQuAD1.0 的一个缺陷是,段落中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 系统 (隐式地) 排名候选答案并选择最好的一个,这就变成了一种排名任务
- 你不必判断一个段落区间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
SQuAD2.0 中 \(1/3\) 的训练问题没有回答,大约 \(1/2\) 的开发/测试问题没有回答
- 对于No Answer examples,no answer 获得的得分为 \(1\),对于精确匹配和 F1,任何其他响应的得分都为 \(0\)
SQuAD2.0 最简单的系统方法
- 对于一个 span 是否回答了一个问题有一个阈值评分
或者你可以有第二个确认回答的组件
- 类似 自然语言推理 或者 答案验证
3.4 得分高的系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类语言
- 系统没有真正了解一切,仍然在做一种匹配问题
3.5 SQuAD 局限
SQuAD 也有其他一些关键限制
- 只有 span-based 答案 (没有 yes / no,计数,隐式的为什么)
问题是看着段落构造的
- 通常不是真正的信息需求
- 一般来说,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词汇和句法匹配比IRL更大
- 问题与文章高度重叠,无论是单词还是句法结构
- 除了共同参照,几乎没有任何多事实/句子推理
不过这是一个目标明确,结构良好的干净的数据集
- 它一直是 QA dataset 上最常用和最具竞争力的数据集
- 它也是构建行业系统的一个有用的起点 (尽管域内数据总是很有帮助!)
- 并且我们正在使用它
3.6 Stanford Attentive Reader
- 展示了一个最小的,非常成功的阅读理解和问题回答架构
- 后来被称为 the Stanford Attentive Reader
首先将问题用向量表示
- 对问题中的每个单词,查找其词嵌入
- 输入到双向 LSTM 中并将最终的 hidden state 拼接
再处理文章
- 查找每个单词的词嵌入并输入到双向 LSTM 中
- 使用双线性注意力,将每个LSTM的表示 (LSTM的两个隐藏状态的连接) 与问题表示做运算,获得了不同位置的注意力,从而获得答案的开始位置,再以同样方式获得答案的结束位置
- 为了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使用问题的向量表示,来解决答案在什么位置使用注意力
3.7 SQuAD v1.1 结果
4.斯坦福注意力阅读模型
4.1 Stanford Attentive Reader++
- 整个模型的所有参数都是端到端训练的,训练的目标是开始位置与结束为止的准确度,优化有两种方式
问题部分
- 不止是利用最终的隐藏层状态,而是使用所有隐层状态的加权和
- 使用一个可学习的向量 \(w\) 与每个时间步的隐层状态相乘
- 深层 LSTM
- 文章中每个token的向量表示 \(p_i\) 由一下部分连接而成
- 词嵌入 (GloVe 300 维)
- 词的语言特点:POS &NER 标签,one-hot 向量
- 词频率 (unigram 概率)
精确匹配:这个词是否出现在问题
- 三个二进制的特征: exact, uncased, lemma
- 对齐问题嵌入 (
车
与汽车
)
$$ f_{\text {align}}\left(p_{i}\right)=\sum_{j} a_{i, j} \mathbf{E}\left(q_{j}\right) \quad q_{i, j}=\frac{\exp \left(\alpha\left(\mathbf{E}\left(p_{i}\right)\right) \cdot \alpha\left(\mathbf{E}\left(q_{j}\right)\right)\right)}{\sum_{j^{\prime}} \exp \left(\alpha\left(\mathbf{E}\left(p_{i}\right)\right) \cdot \alpha\left(\mathbf{E}\left(q_{j}^{\prime}\right)\right)\right)} $$
4.2 神经模型的突出效果
4.3 这些神经模型做什么?
5.BiDAF模型
5.1 #论文解读# BiDAF
5.2 BiDAF
- 多年来,BiDAF architecture有许多变体和改进,但其核心思想是 the Attention Flow layer
- 思路:attention 应该双向流动——从上下文到问题,从问题到上下文
- 令相似矩阵 ( \(w\) 的维数为 \(6d\))
$$ \boldsymbol{S}_{i j}=\boldsymbol{w}_{\mathrm{sim}}^{T}\left[\boldsymbol{c}_{i} ; \boldsymbol{q}_{i} ; \boldsymbol{c}_{i} \circ \boldsymbol{q}_{j}\right] \in \mathbb{R} $$
- Context-to-Question (C2Q) 注意力 (哪些查询词与每个上下文词最相关)
$$ \begin{aligned} \alpha^{i} &=\operatorname{softmax}\left(\boldsymbol{S}_{i, :}\right) \in \mathbb{R}^{M} \quad \forall i \in\{1, \ldots, N\} \\ \boldsymbol{a}_{i} &=\sum_{j=1}^{M} \alpha_{j}^{i} \boldsymbol{q}_{j} \in \mathbb{R}^{2 h} \quad \forall i \in\{1, \ldots, N\} \end{aligned} $$
- Question-to-Context (Q2C) 注意力 (上下文中最重要的单词相对于查询的加权和——通过 max 略有不对称)
- 通过 max 取得上下文中的每个单词对于问题的相关度
$$ \begin{aligned} \boldsymbol{m}_{i} &=\max _{j} \boldsymbol{S}_{i j} \in \mathbb{R} \quad \forall i \in\{1, \ldots, N\} \\ \beta &=\operatorname{softmax}(\boldsymbol{m}) \in \mathbb{R}^{N} \\ \boldsymbol{c}^{\prime} &=\sum_{i=1}^{N} \beta_{i} \boldsymbol{c}_{i} \in \mathbb{R}^{2 h} \end{aligned} $$
- 对于文章中的每个位置,BiDAF layer 的输出为
$$ \boldsymbol{b}_{i}=\left[\boldsymbol{c}_{i} ; \boldsymbol{a}_{i} ; \boldsymbol{c}_{i} \circ \boldsymbol{a}_{i} ; \boldsymbol{c}_{i} \circ \boldsymbol{c}^{\prime}\right] \in \mathbb{R}^{8 h} \quad \forall i \in\{1, \ldots, N\} $$
然后有
modelling
层- 文章通过另一个深 (双层) BiLSTM
然后回答跨度选择更为复杂
- Start:通过 BiDAF 和 modelling 的输出层连接到一个密集的全连接层然后 softmax
- End:把 modelling 的输出 \(M\) 通过另一个BiLSTM得到 \(M_2\),然后再与 BiDAF layer 连接,并通过密集的全连接层和 softmax
6.近期前沿模型
6.1 最新的、更高级的体系结构
-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大部分工作都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架构,其中包含了多种注意力变体——通常可以获得很好的任务收益
- 人们一直在尝试不同的 Attention
6.2 #论文解读# Dynamic CoattentionNetworks for Question Answering
(本网络频繁使用到LSTM/GRU结构,具体的RNN细节讲解可以查看ShowMeAI的对吴恩达老师课程的总结文章深度学习教程 | 序列模型与RNN网络,也可以查看本系列的前序文章NLP教程(5) - 语言模型、RNN、GRU与LSTM)
- 缺陷:问题具有独立于输入的表示形式
- 一个全面的QA模型需要相互依赖
6.3 Coattention Encoder
6.4 Coattention layer
- Coattention layer 再次提供了一个上下文之间的双向关注问题
然而,coattention 包括两级注意力计算:
- 关注那些本身就是注意力输出的表象
- 我们使用C2Q注意力分布 \(\alpha _i\),求得Q2C注意力输出 \(\boldsymbol{b}_j\) 的加权和。这给了我们第二级注意力输出 \(\boldsymbol{s}_{i}\)
$$ \boldsymbol{s}_{i}=\sum_{j=1}^{M+1} \alpha_{j}^{i} \boldsymbol{b}_{j} \in \mathbb{R}^{l} \quad \forall i \in\{1, \ldots, N\} $$
6.5 Co-attention : SQUAD 比赛结果
https://rajpurkar.github.io/S...
6.6 #论文解读# FusionNet
注意力机制
- MLP (Additive) 形式
$$ S_{i j}=s^{T} \tanh \left(W_{1} c_{i}+W_{2} q_{j}\right) $$
- 空间复杂度:\(O(mnk)\), W is kxd
- Bilinear (Product) form
$$ S_{i j}=c_{i}^{T} W q_{j} $$
$$ S_{i j}=c_{i}^{T} U^{T} V q_{j} $$
$$ S_{i j}=c_{i}^{T} W^{T} D W q_{j} $$
$$ S_{i j}=\operatorname{Relu}\left(c_{i}^{T} W^{T}\right) \operatorname{DRelu}\left(W q_{j}\right) $$
- 空间复杂度:\(O((m+n)k)\)
- 更小的空间消耗
- 非线性表达能力
6.7 FusionNet试图将多种形式的注意力结合起来
6.8 多层次的inter-attention
- 经过多层次的 inter-attention,使用 RNN、self-attention 和另一个 RNN 得到上下文的最终表示 \(\left{\boldsymbol{u}_{i}^{C}\right}\(
6.9 最近、更先进的结构
-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大部分工作都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具有多种不同的关注方式,通常可以获得很好的任务收益
7.ELMo与BERT预习与简单介绍
7.1 ELMO and BERT 预习
7.2 SQUAD 2.0 排行榜,2019-02-07
7.3 #论文解读
7.4 #论文解读# Documen Retriever
7.5 #论文解读# DrQA Demo
7.6 #论文解读# 一般性问题
8.视频教程
可以点击 B站 查看视频的【双语字幕】版本
9.参考资料
- 本讲带学的在线阅翻页本
- 《斯坦福CS224n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学习指南
- 《斯坦福CS224n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大作业解析
- 【双语字幕视频】斯坦福CS224n |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2019·全20讲)
- Stanford官网 | CS224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
ShowMeAI系列教程推荐
- 大厂技术实现 | 推荐与广告计算解决方案
- 大厂技术实现 | 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
- 大厂技术实现 |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解决方案
- 图解Python编程: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 图解数据分析: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 图解AI数学基础: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 图解大数据技术: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 图解机器学习算法: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 机器学习实战:手把手教你玩转机器学习系列
- 深度学习教程 | 吴恩达专项课程 · 全套笔记解读
- 自然语言处理教程 | 斯坦福CS224n课程 · 课程带学与全套笔记解读
NLP系列教程文章
- NLP教程(1)- 词向量、SVD分解与Word2vec
- NLP教程(2)- GloVe及词向量的训练与评估
- NLP教程(3)- 神经网络与反向传播
- NLP教程(4)- 句法分析与依存解析
- NLP教程(5)- 语言模型、RNN、GRU与LSTM
- NLP教程(6)- 神经机器翻译、seq2seq与注意力机制
- NLP教程(7)- 问答系统
- NLP教程(8)- NLP中的卷积神经网络
- NLP教程(9)- 句法分析与树形递归神经网络
斯坦福 CS224n 课程带学详解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讲 - NLP介绍与词向量初步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2讲 - 词向量进阶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3讲 - 神经网络知识回顾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4讲 -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与计算图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5讲 - 句法分析与依存解析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6讲 - 循环神经网络与语言模型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7讲 - 梯度消失问题与RNN变种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8讲 - 机器翻译、seq2seq与注意力机制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9讲 - cs224n课程大项目实用技巧与经验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0讲 - NLP中的问答系统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1讲 - NLP中的卷积神经网络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2讲 - 子词模型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3讲 - 基于上下文的表征与NLP预训练模型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4讲 - Transformers自注意力与生成模型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5讲 - NLP文本生成任务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6讲 - 指代消解问题与神经网络方法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7讲 - 多任务学习(以问答系统为例)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8讲 - 句法分析与树形递归神经网络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19讲 - AI安全偏见与公平
- 斯坦福NLP课程 | 第20讲 - NLP与深度学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