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里那些不可不知的“潜规则”?

大家好,我是对白。

在大厂工作真的有“潜规则”吗?我认为大厂还是比较公平的,想通过找关系走后门进来是不可能的,但知道职场中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会帮助你少踩很多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位在大厂工作多年的人,对于“潜规则”的一些心得,看完后深有感触,以下为原文。

作者:库尔勒香梨 | 编辑:对白的算法屋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953659

一. 不同部门=不同公司


在大厂3年+,我换了两次岗,呆过几个不同的团队。

刚入职时的部门是一个发展了将近10年的成熟业务,流程规范和业务模式都已经很完善了,我只需要例行看护,保证不出岔子就行。

因此这个部门也被誉为大厂的公务员体系,六点半组里的人就跑光了,偶尔加个班都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呆了两年,周末从没加过班,每周三、周五固定活动日。

但是相对的,这个部门的升级涨薪很缓慢,第一次沟通涨薪的幅度,让我觉得像个玩笑。

第二个部门是一块刚成立的新业务,除了一个商业想法,几乎一无所有,所以从人员、到后台、到业务规则都是从0开始建立。

体验就像是在一个创业公司,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加班拉通更是常态。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能明显感到自己能力的飞速提升,回报也是之前部门的好几倍。

——在大厂里,不同部门的差别比不同公司还大,这体现在工作强度、组织氛围、晋升激励等等,所以一定要谨慎选择。

二. 会汇报>能干活


在大厂三年,我带过8个人左右的小团队,以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平时各种事物极其繁忙,根本没有太多精力关注下面的人具体在做什么,一般都是通过每周的例会,季度的汇报来跟大家同步进展。

这意味着,我对大家工作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汇报,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甚至别人的)成果包装总结,精彩的呈现出来,确实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潜意识的认为这个人做了很多事。

三. 学历只在入职时有用


我在团队里支撑过招聘,也前前后后面试过100+人,除非特别突出的学校,学历基本上只会在简历初筛和最后定级定酬的时候发挥作用,甚至绩点我们也极少去关注,最主要是的还是看面试过程的表现。

入职之后,就更没有人会关注学历了,一切凭实力说话,我见过有应届名校硕士三年多都没升级,普通本科却被破格提拔的

——工作之后就不要再留恋学校时的光环,一切都是从0开始,大家关注的是你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而不会在乎你身上那些闪亮的标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