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I2C、UART三种串行总线协议的区别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
I2C(INTER IC BUS)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
SPI
The SPI includes these distinctive features:
Master mode and slave mode
Bi-directional mode
Slave select output
Mode fault error flag with CPU interrupt capability
Double-buffered data register
Serial clock with programmable polarity and phase
Control of SPI operation during wait mode
SPI 有两种模式,Normal Mode and Bidirectional Mode,包括以下几根线:
SS Slave Select
SCK Serial Clock
MOSI 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
MISO 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
MOMI Master Output, Master Input
SISO Slave Input, Slave Output
其中前四根线用于Normal Mode ,常用的也是4根线的Normal Mode 。
MOSI
This pin is used to transmit data out of the SPI module when it is configured as a Master and receive data
when it is configured as Slave.
MISO
This pin is used to transmit data out of the SPI module when it is configured as a Slave and receive data
when it is configured as Master.
SS
This pin is used to output the select signal from the SPI module to another peripheral with which a data
transfer is to take place when its configured as a Masterand its used as an input to receive the slave select
signal when the SPI is configured as Slave.
SCK
This pin is used to output the clock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SPI transfers data or receive clock in case of
Slave.
SPI:高速同步串行口。3~4线接口,收发独立、可同步进行.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Motorola首先在其MC68HCXX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SPI接口主要应用在 EEPROM,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比如AT91RM9200.
SPI总线系统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它可以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外围设置FLASHRAM、网络控制器、LCD显示驱动器、A/D转换器和MCU等。SPI总线系统可直接与各个厂家生产的多种标准外围器件直接接口,该接口一般使用4条线: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T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选择线SS(有的SPI接口芯片带有中断信号线INT或INT、有的SPI接口芯片没有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
SPI的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需要至少4根线,事实上3根也可以(单向传输时)。也是所有基于SPI的设备共有的,它们是SDI(数据输入),SDO(数据输出),SCK(时钟),CS(片选)。
(1)SDO – 主设备数据输出,从设备数据输入
(2)SDI – 主设备数据输入,从设备数据输出
(3)SCLK – 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
(4)CS – 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
其中CS是控制芯片是否被选中的,也就是说只有片选信号为预先规定的使能信号时(高电位或低电位),对此芯片的操作才有效。这就允许在同一总线上连接多个SPI设备成为可能。
接下来就负责通讯的3根线了。通讯是通过数据交换完成的,这里先要知道SPI是串行通讯协议,也就是说数据是一位一位的传输的。这就是SCK时钟线存在的原因,由SCK提供时钟脉冲,SDI,SDO则基于此脉冲完成数据传输。数据输出通过 SDO线,数据在时钟上升沿或下降沿时改变,在紧接着的下降沿或上升沿被读取。完成一位数据传输,输入也使用同样原理。这样,在至少8次时钟信号的改变(上沿和下沿为一次),就可以完成8位数据的传输。
要注意的是,SCK信号线只由主设备控制,从设备不能控制信号线。同样,在一个基于SPI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主控设备。这样传输的特点:这样的传输方式有一个优点,与普通的串行通讯不同,普通的串行通讯一次连续传送至少8位数据,而SPI允许数据一位一位的传送,甚至允许暂停,因为SCK时钟线由主控设备控制,当没有时钟跳变时,从设备不采集或传送数据。也就是说,主设备通过对SCK时钟线的控制可以完成对通讯的控制。SPI还是一个数据交换协议:因为SPI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线独立,所以允许同时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不同的SPI设备的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是数据改变和采集的时间不同,在时钟信号上沿或下沿采集有不同定义,具体请参考相关器件的文档。
在点对点的通信中,SPI接口不需要进行寻址操作,且为全双工通信,显得简单高效。在多个从设备的系统中,每个从设备需要独立的使能信号,硬件上比I2C系统要稍微复杂一些。
最后,SPI接口的一个缺点: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
AT91RM9200的SPI接口主要由4个引脚构成:SPICLK、MOSI、MISO及 /SS,其中SPICLK是整个SPI总线的公用时钟,MOSI、MISO作为主机,从机的输入输出的标志,MOSI是主机的输出,从机的输入,MISO 是主机的输入,从机的输出。/SS是从机的标志管脚,在互相通信的两个SPI总线的器件,/SS管脚的电平低的是从机,相反/SS管脚的电平高的是主机。在一个SPI通信系统中,必须有主机。SPI总线可以配置成单主单从,单主多从,互为主从。
SPI的片选可以扩充选择16个外设,这时PCS输出=NPCS,说NPCS0~3接4-16译码器,这个译码器是需要外接4-16译码器,译码器的输入为NPCS0~3,输出用于16个外设的选择。
SPI接口时钟配置心得:
在主设备这边配置SPI接口时钟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从设备的时钟要求,因为主设备这边的时钟极性和相位都是以从设备为基准的。因此在时钟极性的配置上一定要搞清楚从设备是在时钟的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接收数据,是在时钟的下降沿还是上升沿输出数据。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主设备的SDO连接从设备的SDI,从设备的SDO连接主设备的SDI,从设备SDI接收的数据是主设备的SDO发送过来的,主设备SDI接收的数据是从设备SDO发送过来的,所以主设备这边SPI时钟极性的配置(即SDO的配置)跟从设备的SDI接收数据的极性是相反的,跟从设备SDO发送数据的极性是相同的。下面这段话是Sychip Wlan8100 Module Spec上说的,充分说明了时钟极性是如何配置的:
The 81xx module will always input data bits at the rising edge of the clock, and the host will always output data bits on the falling edge of the clock.
意思是:主设备在时钟的下降沿发送数据,从设备在时钟的上升沿接收数据。因此主设备这边SPI时钟极性应该配置为下降沿有效。
又如,下面这段话是摘自LCD Driver IC SSD1289:
SDI is shifted into 8-bit shift register on every rising edge of SCK in the order of data bit 7, data bit 6 …… data bit 0.
意思是:从设备SSD1289在时钟的上升沿接收数据,而且是按照从高位到地位的顺序接收数据的。因此主设备的SPI时钟极性同样应该配置为下降沿有效。
时钟极性和相位配置正确后,数据才能够被准确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应该对照从设备的SPI接口时序或者Spec文档说明来正确配置主设备的时钟。
I2C总线原理与应用
一.简介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I2C总线产生于在80年代,最初为音频和视频设备开发。由于其简单性,如今方泛用于微控制器与各种功能模块的连接,可以说是学单片机的人,入门之后,必定要涉及到的。
I2C 总线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标准在超过100 种不同的IC 上实现,而且得到超过50 家公司的许可,正因为其简单和应用广泛,因此其功能也越来不满足人们的要求,其速度也从原来的100Kbit/S,增加了快速模式,其速度达400Kbit/S,再后来也增加了高速模式,其速度更达3.4Mbit/S。
二.功能和特点
I2C总线是一种用于IC器件之间连接的双向二线制总线,所谓总线它上面可以挂多少器件,并且通个两根线连接,占用空间非常的小,总线的长度可高达25英尺,并且能够以10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支持40个组件。它的另一优点是多主控,只要能够进行接收和发送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主控制器,当然多个主控不能同一时间工作。
I2C总线有两根信号线,一根为SDA(数据线),一根为SCL(时钟线)。任何时候时钟信号都是由主控器件产生。
I2C总线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控制信号:起始信号,结不信号,应答信号
起始信号:当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开始传送数据
结束信号:当SCL为高电平时,SDA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结束数据传送
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器件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器件发出低电平信号,表示已收到数据。这个信号可以是主控器件发出,也可以是从动器件发出。总之由接收数据的器件发出。
这些信号中,起始信号是必需的,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都可以不要。
三.基本操作
下面我们以ATMEL公司的AT24C02来介绍I2C的基本操作
AT24C02是美国ATMEL公司的低功耗CMOS串行EEPROM,它是内含256×8bit存储空间,具有工作电压宽(2.5~5.5V)、擦写次数多(大于10000次)、写入速度快(小于10ms)等特点。他在系统中始终为从动器件。
对AT24C02的操作主要有:字节读,字节写,页面读,页面写
首先发送起始信号,如下图,起始信号后必须是控制字,
控制字格式如下,其中高四位为器件类型识别符(不同的芯片类型有不同的定义,EEPROM一般应为1010),接着三位为片选,也就是三个地址位,最后一位为读写控制位,当为1(Input)时为读操作,为0(Output)时为写操作。
控制字后就是相应的操作,读或写,一定不要结束,因为这个操作还没有完成,如果结束就等于放弃操作。
先来看写操作,写操作分为字节写和页面写两种操作,对于页面写根据芯片的一次装载的字节不同有所不同,AT24C02为8字节,每写一个字节后,地址自动加1。关于页面写的地址、应答和数据传送的时序参见图3,字节写可以看成是只有一个字节的页面写,也就是写一个数据后停止。注意:写一次需要一定时间,一般为10ms,要等侍这个操作完成。时序如下图:
说明:对于AT24C02,在控制字后还必须写入地址,这个地址是以后读写的起始地址。
读操作有三种基本操作:当前地址读、随机读和顺序读。三种操作方法类似,只是读的数据个数不同,可连续读8个字节,图4给出的是顺序读的时序图,图中共读了四个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地址,如果不是想要的,可以用写操作,重新写入地址。非常重要的是,每读一个数据后,必须置低SDA,作为应答,否则,只能读一个数据,后面的数据,因为收到不应答信号,AT24C02就会认为出错,停止操作。特别提醒的是,当SCL为低电平时,数据是可变的,因些只有SCL为高电平时,才能读数。(相关时序,请看例程序的,读功能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