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情况。通过对计算机国家一级等级考试要求的分析,找出考试的侧重点和难点并对其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应对方法。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顺利通过国家一级等级考试提供复习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一级;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了四个等级。四级包括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三个类别。三级包括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考试科目为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Delphi)和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共七个科目。一级考试考核的是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共有三个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合格证书。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字、表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Office或WPS)软件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这里我们只谈一级MS Office这个科目。一级MS Office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MS Office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占20%,Office操作部分占80%。基础知识部分题型为选择题;Office操作部分为上机题:包括汉字录入占10%、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占10%、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占25%、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占1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占10%、因特网的应用占10%。
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系统的学习了一级MS Office等级考试所涵盖的几乎所有基础知识,只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关注度不够,在实训练习的时候针对性不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学完后收获很少,在面对等级考试的时候感觉找不到重点,不知道怎样去准备。所以,在此我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怎样应对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在参考资料方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涵盖了一级考试几乎所有知识点,可以作为我们理论复习的依据。然后选择一套包含全面实训操作的习题集(最好是模拟练习,可以直接安装在计算机中进行练习),最后还要选一些测试题来检验我们的复习成效。
复习阶段我们只需花80学时(每学时4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根据时间把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项训练,主要针对考试中的操作题。
1.基本操作题(8学时)。主要考查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创建快捷方式、删除、恢复、重命名、搜索和属性设置。其中难点是创建快捷方式,创建快捷方式涉及两个题型,一是给已有文件创建快捷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右键拖动到指定位置,松开右键后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命令);二是没有文件直接新建快捷方式(在指定位置右击,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再根据向导逐步操作。)考试几率比较大的操作是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重命名。
2.汉字录入题(2学时)。主要考查考生打字的准确度和熟练度。难点:生僻字(只能多练习)和标点符号(全角、半角),对于标点符号来说,如果记不住该怎么输入,可以用试的方法,先用中文输入法输入,如有错就用英文输入法,再错的话就改全角半角,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肯定能正确的输入。输入时还应注意原文,原文如变成红色,则表示输入错误。还要注意时间,倒计时10分钟,所以同时也提醒大家,在考试的过程中,打字比较熟练的同学可以在开考后首先选择做这一题,可以增加对考试的信心,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同学最好最后做汉字录入题,以免影响自己的考试心情。
3.文字处理题(14学时)。主要考查文档格式的设置: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效果(阴影、上下标、阴文、阳文等)、下划线、着重号、字符间距、字符边框底纹;段落中的段前段后、特殊格式(首行缩进)、段落边框底纹、查找、替换;页面中上下左右边距、纸型、文档网络、页面边框、页眉页脚、页码、项目符号和编号等);表格中的格式设置(文字与表格的相互转换,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添加、删除,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拆分表格,制作斜线表头、表格的边框底纹、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排序等);首字下沉、分栏、文本框格式设置、图片格式设置、艺术字的插入和格式设置等。其中难点包括:
(1)替换:替换中包括两类题型。一是将一个词替换为另一个词,比如将文中所有的“计算机”替换为“电脑”,这类题比较简单,可以直接使用替换命令;二是给文中所有符合条件的词加下划线或改颜色,比如将文中所有“计算机”变为带下划线的红色“计算机”,这类题相对复杂,要在使用替换命名时使用高级按钮中的格式命令来设置“替换为”中的对象,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给“替换为”中的对象设置格式前必须先选择该项内容。
(2)页码的插入:难点在如“Ⅳ”这类页码的插入上。所需操作是使用“插入”-“页码”对话框中的“格式”-“数字格式”命令中进行选择。
(3)边框底纹:特别要注意设置对象的选择。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的“应用于”中选择“文字”或“段落”。
(4)表格中数据的计算:一是注意选择正确的公式和计算范围;二是公式设定时必须使用英文输入法。
4.电子表格题(12学时)。包括工作表的重命名、单元格中数据格式的设置、行高、列宽设置、数据的筛选(高级筛选、自定义筛选)、计算(特别要熟练的记住常考的函数名,比如总分(sum)、平均分(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计数值(count)等)、排序、分类汇总、条件格式、分页符的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图表的建立等。难点主要在于数据筛选中的高级筛选和分类汇总。高级筛选应先把筛选条件输入指定的单元格内,再使用高级筛选命令,按照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设置;分类汇总前必须先对指定的数据进行排序,再按分类汇总的向导进行设置。
5.演示文稿题(10学时)。包括幻灯片版式设置,幻灯片的新建、模版选择、删除、移动、复制、在幻灯片中添加备注、文本框、图片、艺术字、表格、超链接等对象并对这些对象进行格式化,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添加,幻灯片背景、切换效果、母版的设置,放映方式设置等。难点主要是母版的设置和模板的选择:对于母版来说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找准母版视图中的将要设置的对象位置(日期区、页脚区、数字区、标题区、对象区等)进行设置;对于模板,主要是有些模板不在常用的选择框中,而要使用模块任务窗格最下方的浏览按钮,打开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选择。
6.上网题(4学时)。主要包括两类题型。一是IE题,浏览指定的网页并按题目要求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二是电子邮件题,利用OUTLOOK来接收邮件、阅读邮件、保存附件、回复邮件、添加附件、转发邮件等。难点在于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要用到发送窗口中的“抄送”栏,而有时题目又会明确规定不能用“抄送”给多人发邮件,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所有人的邮箱地址都填入收件人栏里,各个地址之间用逗号分隔便可。
7.选择题(14学时)。选择题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与信息技术(常见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病毒知识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硬件系统及工作原理、软件系统的组成、硬件中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和相关参数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因特网的地址与域名、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压缩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的相关知识等)。理论部分的复习主要是做题并认真分析错题,力求熟悉每种题型。与此同时保证每天做一整套模拟考试题。有的同学在理论复习时习惯直接背答案,个人觉得这种复习方式不好,理论的复习也应该先自己练习,然后集中攻克错题,这样才能将我们不熟悉的题型掌握住。相对来说进制之间的转换是难点,要熟记计算方法(十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使用除基取余的方法,其他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使用按权展开的方法)。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10学时)。在单项训练练习熟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熟悉考试系统、考试环境,通过练习使我们能合理的安排考试时各部分题目的答题时间。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6学时)。通过前两阶段的复习,大部分的题目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针对自己不熟悉,经常做错的题目再次训练,使我们的考试成绩更加优秀。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就该放松心情,个人认为考前一天不适宜再复习,休息,以平常心来应对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注意做题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最开始答题时,把握不大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待其他题目完成后再来攻克这些难关,以免影响我们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情绪。
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考试在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检验学习的效果,有目的性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取权威的证书,为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1]张宇,赖麟.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未来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一级MS Office[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