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笔试-裸考过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技巧)

裸考过了综测和专业课,都是刚刚达线,而教育知识与常识需要背,所以68分没过。。。很惨.。。就差了一个选择题。
所以再次考试的时候还是准备了下,至少得看看考什么,不然真的太惨了,68.。。。不过其他两门裸考能过也是运气,所以就不纠结了。
本着学习的宗旨,能简略就简略,能不背就不背,能理解就理解的方法,稍微总结了下必考点,
毕竟是理工科,死记硬背不适合我~
如果你全能熟记,背熟,那你绝对高分稳过
如果你像我一样,懒得背,那就没事多看几眼,留个印象,70分万岁!!!
来看看,题型和分数
[教师资格证-中学笔试-裸考过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技巧)_第1张图片

这个版本是中学科二,自己整理的比较完整的版本——初稿已完成2021.1.29,后续会更新根据题库精简或者综合整理的第二版进行迭代,敬请期待,时间暂定于过年期间(最晚农历十五更新)~
完全手敲,有错别字的话,见谅(PS:第二版本因为加班的原因,就没弄了,但是你要把第一版本看完,我说的该熟悉的熟悉,你也能过不需要背书,只是需要抽时间看看就好了,是不是很简单,重点是眼熟,熟悉

反馈来啦——81过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df版本(关注下就可以下载啦,下载不了的留言邮箱,会私发哒~):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OrangeChenZ/14954495

文中内容综合于“一起考教师”+“粉笔教师”
————————————————————————————————————————

MENU

    • 反馈来啦——81过啦
  • 人物(选择)
    • 1.孔子(重要)
    • 2.苏格拉底
    • 3.柏拉图
    • 4.亚里士多德
    • 5.昆体良
    • 6.培根
    • 7.夸美纽斯(重要)
    • 8.康德
    • 9.卢梭(重要)
    • 10.洛克
    • 11.裴斯泰洛齐
    • 12.赫尔巴特(重要)
    • 13.杜威(重要)
    • 14.斯宾塞
    • 15.马卡连柯
    • 16.凯洛夫
    • 17.赞可夫
    • 18.布鲁纳(重要)
    • 19.布卢姆(重要)
    • 20.瓦根舍因
    • 21.苏霍姆林斯基
    • 22.巴班斯基
    • 23.埃里克森
    • 24.维果斯基
    • 25.**皮亚杰(重要)**
    • 26.加涅
    • 27.马斯洛
    • 28.罗杰斯(重要)
    • 29.奥苏贝尔
    • 30.苛勒
    • 31.班杜拉(重要)
    • 32.斯金纳
    • 33.巴普洛夫
    • 34.桑代克
    • **35.各类爸爸们**(重要)
  • 必背(必区分)
    • 各种类型
      • 1.课程类型(要会区分)
      • 2.课程理论流派(要会区分)
      •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要会区分)
      • 4.教学评价类型(要会区分)
      • 5.教学测验指标(要会区分)
      • 6.教师专业素养
      • 7.记忆的分类
      • 8.思维的分类
      • 9.注意的分类(重要)
      • 10.学习动机的分类
      • 11.学习迁移的分类
      • 12.学习策略的分类(要会区分)
      • 13.知识的分类
      • 14.技能的分类
    • 各种因素和依据系列(选择、简答)
      • **1.教育的基本要素**
      •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4.学校的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5.教育方法选择依据**
    • **最早系列**
      • **1.词源**
      • **2.教育起源**
      • **3.著作**
      • **4.学制**(每年必有一道选择题)
    • 材料题
      •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必考,熟悉即可)
      • 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必考,熟悉即可)
      • 3.德育(必考)
        • 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 德育原則
        • 德育方法
        • 德育途径
      • 4.教学
        •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 教学原则(重要)
        • 教学方法
          •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题)
    • 简答题
      • 教育基础知识
        •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 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7.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 10.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1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1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 14.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才考过,应该不会再考)
      • 中学课程
        •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 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 4.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 5.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 9.简述课程改革的结构
        • 1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 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
      • 中学教学
        •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5.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 6.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 7.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 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
        • 9.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 10.简述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
        • 11.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1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15.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 16.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 17.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 中学生学习心理
        •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 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 5.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 6.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7.简述遗忘的原因
        • 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 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 10.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 1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1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 13.简述创造性思维(或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 14.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 16.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 17.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 18.简述程序教学的原则
        •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 2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 2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 2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 2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2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26.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2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 29.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 30.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
      • 中学生发展心理
        •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要会区分)
        •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 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 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材料题可以用到)
        • 5.简述调节情绪的办法(材料题可以用到)
        • 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材料题可以用到)
        • 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 8.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 中学生心理辅导
        •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 中学德育
        •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
        • 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3.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 4.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6.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
        • 7.简述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要求
        • 8.简述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
        • 9.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 10.简述贯彻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 11.简述贯彻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 1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 1.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2.简述班集体形成标志
        • 3.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才考过)
        • 5.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6.简述班主任对优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7.简述班主任对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8.简述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补充:
        • 什么是素质教育?

人物(选择)

1.孔子(重要)

(重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

  • 教育功能:庶富教(社会功能),性相近、习相远(个体功能)
  •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
  •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启发性教学原则(世界最早提出)、学思结合

2.苏格拉底

(培养道德、治国人才、产婆术)

  • 教育目的的首要任务:培养道德
  • 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 方法:产婆术

3.柏拉图

(理想国;柏拉戏理想)

  • 思想: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 著作:《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

(遵循自然;多德论自然)

  • 著作:《论灵魂》
  • 思想: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5.昆体良

(雄辩,西方第一本;昆体要雄辩)

  •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 教学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6.培根

  • 地位: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 贡献: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7.夸美纽斯(重要)

  • 荣誉: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
  • 著作:《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
  • 教学制度: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 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课程
  • 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等教学方法
  • 教学原则: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根本性指导原则(亚里士多德也是遵循自然)

口诀:(夸美纽斯)的独立(独立学科)与大(《大教学论》)(泛智教育),

班级(班级授课制)百科(百科全书式)(直观性)自然(人的自然发展)

8.康德

贡献:康德首次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

9.卢梭(重要)

(卢梭爱自然)

著作:《爱弥儿》

教育思想: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跟自然相关的: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夸美纽斯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10.洛克

(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著作:《教育漫画》

教育思想:“白板说”、“绅士教育”

11.裴斯泰洛齐

(洛奇爱自然,心里教劳动)

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

教育思想:主张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跟自然相关的: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夸美纽斯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卢梭爱自然,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贡献:西方教育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2.赫尔巴特(重要)

荣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著作:《普通教育学》,这本书标志教育学作为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

思想:

  1.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2.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 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巧记:小明联系小方)

口诀:(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独立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

13.杜威(重要)

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原则:从做中学

三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是教师、教材、课堂,巧记杜威是理解学习,做中学,赫尔巴特是死记硬背看书学)

四个即(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

五步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4.斯宾塞

教育目的:教育预备说(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15.马卡连柯

著作:《教育诗》

主要工作: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

思想:《集体主义教育》

口诀:马卡(马卡连柯)(流浪儿童~)(《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16.凯洛夫

著作:《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观点:提出劳动起源学说

17.赞可夫

著作:《教学与发展》

教学原则:高难度(决定性作用)、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口诀:高度(高难度、高速度)赞可(赞可夫)发展(一般发展)

18.布鲁纳(重要)

著作:《教育过程》

教学方法:发现教学

教学理论:结构主义学说

核心观点:

  1. 提出认知发现说
  2. 认为教师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 提倡发现学习法,认为学习分为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
  4.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口诀:纳来(布鲁纳)发现(发现教学)结构(结构主义学说)

19.布卢姆(重要)

教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著作:《教学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核心观点:

  1.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以目标为导向,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都可以掌握80%~90%的内容。
  2. 将教育目标分成三种: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口诀:(布卢姆)有掌握(掌握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分类)

20.瓦根舍因

教学理论:范例教学

21.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理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后世赞誉:活的教育学

口诀:全面和谐(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司机**(苏霍姆林斯基)

22.巴班斯基

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3.埃里克森

著作:《童年和社会》(同一性与生命同期)

核心观点:人格发展理论

  1. 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
  2. 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怀疑
  3. 学前期:主动对内疚
  4. 学龄期:勤奋对自卑
  5. 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7.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8. 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24.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25.皮亚杰(重要)

  1. 认知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化
  2.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6.加涅

著作:《学习结果及其作用》

核心观点: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

  1. 言语信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 智慧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 认知策略:它强调对自己的支配和调节
  4. 态度:是指对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
  5.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

27.马斯洛

  1.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提倡内在学习(自由、自觉的学习),反对外在学习

28.罗杰斯(重要)

  1.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杜威也是学生为中心
  2. 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 提出有意义自由学习

29.奥苏贝尔

  1.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3. 先行组织者策略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0.苛勒

荣誉称号: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经典实验:叠箱实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W8S08gq-1611537959251)(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11026899202.png)]

理论观点:完形顿悟说

迁移理论:关系转化说

31.班杜拉(重要)

实验:玩偶实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KO163sq-1611537959254)(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11027014300.png)]

核心观点:观察学习

强化的分类:

  • 直接强化:小明表现优秀,老师给予表扬
  • 替代强化:小明表现优秀,老师给予表演,小红决心像小明学习
  • 自我强化:自己表现好,奖励自己吃鸡腿

32.斯金纳

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N561mO4-1611537959256)(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11027403700.png)]

核心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要学会区分)

  • 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 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 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 消退:不予理睬,,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操作性条件作用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33.巴普洛夫

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

核心观点: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和分化

34.桑代克

荣誉:教育心理学之父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

著作:《教育心理学》

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核心观点:试误说

学习的三大规律:

  • 准备率:学习活动之前,做好预备性反应
  • 练习率:实践中,多加练习
  • 效果率:给予反馈(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35.各类爸爸们(重要)

最重要的爸爸们:

  1. 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2. 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理解成课程,看书,死记硬背)——赫尔巴特

  3. 心理学之父——冯特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其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比较重要的爸爸们:

  1.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培根
  2.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
  3. 北大之父——蔡元培
  4. 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5. 现代课程之父、课程评价之父、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6. 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
  7. 程序教学之父、教学机器之父——斯金纳
  8. 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

必背(必区分)

各种类型

1.课程类型(要会区分)

  • 根据固有属性不同分为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 根据组织方式不同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 根据实施要求不同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 根据管理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 根据课程任务不同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 根据呈现形式不同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课程理论流派(要会区分)

  •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定义: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为中心;主张分科教学

  •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定义: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教会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要会区分)

  • 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为核心,通常实际结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符合程度来对课程的价值进行评判。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 CIPP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

4.教学评价类型(要会区分)

  • 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摸底)、形成性评价(过程)和总结性评价(期末)

    eg: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一开始的考试)、形成性评价——随堂测验(过程中的考试)和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最后的考试)

  • 根据标准不同分为相对性评价(前几名)、绝对性评价(特定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偏科)

    eg:相对性评价——水涨船高,公务员考试(前几名)、绝对性评价——驾照考试(有特定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某个同学英语口语强但是笔试成绩差(偏科)

  • 根据主体不同分为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教学测验指标(要会区分)

  • 信度

    定义:信度指的是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者一致性

    eg:一个人在两次测验中,分数保持稳定

  • 效度

    定义:指测量的正确性

    eg:测出的是真实水平,考试划范围考试的结果效度都不高

  • 难度

    定义:试题难易程度

  • 区分度

    定义: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eg:一次考试里,学习好的同学考的好,学习差的同学考的差

6.教师专业素养

  • 专业知识

    •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 条件性知识:具体的教育理论知识
    • 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
    • 文化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 专业能力

    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7.记忆的分类

  • 根据内容和经验不同
    •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 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规律等各种有组织的事物为内容的记忆
    • 情绪记忆:以个体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 根据保持时间长短(要会区分)
    •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保持1s左右的记忆
    • 工作记忆不超过1min
    • 长时间记忆:存储时间超过1min,几天、几月、几年、终身
  •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 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8.思维的分类

  • 根据凭借物不同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根据逻辑性不同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 根据指向性不同分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 根据创新程度不同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9.注意的分类(重要)

按照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分类

  • 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努力)

    定义: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eg:正在上课的学生不由自主的望向了飞进教室的小鸟

  • 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努力)

    定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独有的

    eg:刻苦学习,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

  •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努力)

    定义: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eg:熟练驾驶汽车

10.学习动机的分类

  • 根据动机来源不同分为内部动机(自己喜欢)、外部动机

  • 根据社会意义不同分为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

  • 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关系的远近不同分为间接远景性动机、直接近景性动机

    eg:间接远景性动机——为了参军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直接近景性动机——为了考好这次的考试而努力学习

  • 奥苏贝尔把成就动机的不同分为认知内驱力(自己喜欢)、自我提高内驱力(要成就)、附属内驱力(要表扬)

    解释:一般情况下,多半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内驱力是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在儿童早期表现突出的内驱力是附属内驱力

11.学习迁移的分类

  • 按照性质和结果不同分为正迁移、负迁移
  • 按照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不同分为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 按照迁移方向不同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 按照迁移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12.学习策略的分类(要会区分)

  • 认知策略

    1. 复述策略(eg:画线、圈点、整体背、片段背)
    2. 精加工策略(eg:做笔记、提问、联系实际生活)
    3. 组织策略(eg:列提纲、图形、表格、归类)
  • 元认知策略

    1. 计划策略(eg: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问题、分析任务)
    2. 监控策略(eg: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 调节策略(eg: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
  • 资源管理策略

    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策略

13.知识的分类

  • 按照知识的功能划分

    1. 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静态的性质(你可以理解成课本知识,只需要背)

      eg: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2.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理解成动手的实验课,要操作)

      eg:电器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

  • 按照表现形式划分

    1. 显性知识,指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

      eg:书本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

    2. 隐性知识,指储存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语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

      eg:经验;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14.技能的分类

  • 操作技能,即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eg:体操、打球、游泳、演奏乐器、滑冰等

  • 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eg: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

各种因素和依据系列(选择、简答)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或纽带。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前、基础,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多种能,把可能实;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决定作用;

(口诀:遗传提可能,环境可变现;学校起主导,个体定动力)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人们的教育思想
  • 我国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马克思是社会人)

4.学校的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社会依据
  • 的依据
  • 学制本身的因素

5.教育方法选择依据

  • 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 课程性质和特点
  • 学生的年龄特征
  •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最早系列

1.词源

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孟子《孟子-尽心上》;

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

最早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保罗-朗格朗;

2.教育起源

最早的教育起源学说:神话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确:劳动起源说;

口诀: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3.著作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的论著、著作、文献——《学记》;

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口诀:夸大);

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普通教育学》;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

4.学制(每年必有一道选择题)

双轨制最早开始于——英国;

解释: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代表:欧洲

单轨制开始于——美国;

解释:自下而上设置,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

代表:美国

分支型学制——代表:苏联、中国

解释: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口诀:(双轨制)(欧洲)(单轨制)(美国)(分支型)苏联

我国现代学制(重要)

中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壬寅学制(巧记:有人的地方,壬寅,重点:颁布未实施);

中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

中国第一个规定男女可以同校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巧记:有男女,就有以貌取人,就有丑);

承袭美国学制;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壬戌学制

口诀:(壬寅学制)颁布(癸卯学制)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壬子癸丑学制)、长期戌(壬戌学制)美国

5.学校

我国最早的学校形式:庠(xia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mdIDaOD-1611537959260)(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10958078077.png)]

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官办学校,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材料题

分类分在材料题下面,是因为材料题和单选题考的多,材料题分值也比较高,所以最好掌握下,无法全背,就眼熟吧!!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必考,熟悉即可)

(通常是选择题,但有的时候材料题里面会问你某种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 抑郁症

    概念: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

    ​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 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 望;

    ​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 四是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 恐惧症

    概念: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表现:

    ​ 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 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多,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我觉得我自己就有,哈哈哈~)

  • 焦虑症

    概念: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表现:

    ​ 最常见的焦虑反应:考试焦虑

    ​ (随着考试将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的不能放松松弛下来。)

  • 强迫症

    概念:包括强迫概念强迫行为

    ​ 强迫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感觉到极端焦虑。(比如有的人睡前WC或者经常出门后怀疑门有没有锁)

    表现:

    ​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锁)、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必考,熟悉即可)

​ 有的时候是单选题,有的时候是最后一题最后一问;

  • 强化法

    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eg: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行为),老师给与表扬(强化刺激)

  • 惩罚法

    消除不良行为。

    一: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正惩罚)——增加一个事情

    eg:孩子识字、写字出现错误(不良行为),父母可以让他**重复练习(厌恶刺激)**正确的做法。

    二: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负惩罚)——减少一个事情

    eg:孩子识字、写字出现错误(不良行为),父母不让他出去跟小朋友玩(愉快刺激)

  • 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eg:“身教胜于言传”

  • 系统脱敏法

    创立者: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朴

    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慌状态

    方法步骤:

  1.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从最轻微的恐怖或焦虑到最强烈的恐怖或焦虑依次安排)

  2. 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3. 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够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在出现为止。

    eg:小明怕狗,于是老师让他先看狗狗的照片,讨论狗狗,再让他看关在笼子里的狗,接近后,最后让他摸狗、抱狗,消除他对狗的恐惧反应。

  • 合理情绪疗法

    提出者: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绪疗法

    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营造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即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即个体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即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起因。用积极、现实的合理信念替代绝对化的非合理信念是调节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

3.德育(必考)

简答/材料

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則

  • 导向性原则:理想型和方向性
  •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尊重、信任+严格要求
  • 知行统一:理论+实践
  •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正面引导+校规班规
  •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发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
  •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
  • 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

口诀: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

陶行知(知行统一)集体(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疏导(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一连(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生,积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守纪律(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才(因材施教)有尊严(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

德育方法

  •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 实际锻炼法(参加实践活动)
  • 情感陶冶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是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 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进步)
  • 榜样示范法(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
  • 道德修养法(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

口诀:说实情,评“世道”

(说服法)(实际锻炼)(情感陶冶),(品德评价)“(榜样示范)(道德修养)”

德育途径

  • 基本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
  • 课外、校外活动
  • 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 班主任工作

口诀:一教二班三活动

一教(学科教学)二班(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三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外课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4.教学

材料/选择/简答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口诀:舰长传教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学原则(重要)

通常会给你一个材料问你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找准

  • 巩固性: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 因材施教
  • 量力性: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 直观性:引导学生形成清晰表象、感性认识
  • 启发性
  • 循序渐进: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知识+思想品德教育
  •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教师系统连贯地讲授知识
  • 谈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讨论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制定具体数目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者采取现代教学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者巩固知识
  • 参观法:对实物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练习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操作
  • 实验法:学生使用仪器和设备,引起食物和现象产生变化
  • 实习作业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操作
  • 实践活动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题)

2020年考过了,21年不一定考,但还是看一下

  • 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 分组教学:按学生的能力或者成绩进行分组,实施教学
  • 设计教学法:即单元教学法,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行
  • 道尔顿制:教师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学生自学,有疑问则向教师请教
  •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简答题

题型:四小题,一题十分,根据经验:这种题目你答的跟答案不一样,没答到点子上,意思对了也没分,它就是要那些个专业名词,老老实实熟记,或者背掉。专业术语答对了保证一般的分,但是一题10分呢,所以你要解释说明下。

教育基础知识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句号后面的也要背,简答题不能只写主要的,10分呢,要解释说明)

  • 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 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巧记:(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2.3.经常也会考的是选择题,要你分辨)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 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 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 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 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 个体身心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巧记:(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易”(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

7.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 **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 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这句话很重要,不止针对这道题,辨析题也经常用到)
  •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

  •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了社会性规范
  •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社会依据
    •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 社会政治经济支付;
    • 文化传统;
    • 人口
  • 人的依据
    •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 学制本身的依据
    •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高等教育大众化

  •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义务教育)要延长(年限延长),普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综合(综合化),高等(高等教育)要大众(大众化),终身(终身教育)要建构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人们的教育思想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14.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才考过,应该不会再考)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

  •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中学课程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主要观点:

  • 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 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

  • 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

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4.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确定目标(最关键):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口诀:定目标(确定目标),两经验(选择和组织经验),终评价(评价结果)

5.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 含义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 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 理论和实践统一

  •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注意(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学习(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论(理论和实践统一)知识(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

  •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9.简述课程改革的结构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口诀:小综(小学综合课程)高分(高中分科课程)初结合(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一到十二(从小学到高中)综必修(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

1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 评价内容综合化
  • 评价标准分层化
  • 评价方式多样化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关注发展过程

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

  • 研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师,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 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

中学教学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品德)(智力)(体力)(审美情趣)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 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
  • 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
  • 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 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 激发学习动机
  • 领会知识
  • 巩固知识
  • 运用知识
  • 检查知识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与间接)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与发展)
  •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主导与主体)
  •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传授与思想教育)

5.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求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6.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扬教学民主

7.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拼的品德教育

  • 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示例和录像

  •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口诀:科学(科学性)思想(思想性)两不误,重视补充(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示例和录像)专业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10.简述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要求

  •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 注意启发
  • 讲究语言艺术
  • 要组织学生听讲

11.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 课程性质和特点
  •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 学生的年龄特征
  •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 不利于因材施教
  •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1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课外辅导
  •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5.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 目的明确
  • 内容正确
  • 方法得当
  • 结构合理
  • 语言艺术
  • 气氛热烈
  • 板书有序
  • 态度从容

16.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 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17.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 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
  • 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中学生学习心理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注意讲演、板书技巧、教具的使用
    •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 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 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努力),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努力)

eg:正在上课的学生不由自主的望向了飞进教室的小鸟(无意注意)

eg:刻苦学习,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有意注意)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 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性。
  • 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 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 学习材料的性质
  •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 识记的方法
  • 时间因素
  • 情绪和动机

5.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 时间很短:5s到1min

  • 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平均值为7

  • 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 操作性强: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有时也称工作记忆。也就是说,这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对该事物进行操作

  • 易受干扰

  • 复述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口诀:(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复述(复述是途径)

6.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 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7.简述遗忘的原因

  • 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 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 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 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送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 合理分配时间

  •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 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数量不宜过多

  • 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口诀:几份饭多多结合,适当过度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结合(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适当(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数量不宜过多)过度(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 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口诀:主动理解,组块精编码,复习防遗忘

    主动(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组块(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编码(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复习防遗忘(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10.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 保护好奇心
    •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 重视非逻辑思维
    •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 发散思维训练
    • 推测与假设训练
    • 自我设计训练
    • 头脑风暴训练

1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问题情境

  • 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 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 原型启发

  • 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定工作,千元请不动

    (问题情境)定工(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原型启发)请不动(情绪与动机)

1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13.简述创造性思维(或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 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 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 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绪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14.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 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
  •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16.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7.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8.简述程序教学的原则

  • 小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
  • 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
  • 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 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 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 学习的情境性

2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2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 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 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 态度。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
  •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育运动、写字技能。

2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 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
  • 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 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
  • 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 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 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里需要

26.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立志,效能源自努力

    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2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 相似性
  • 原有认知结构
  • 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9.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 精选教材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0.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

  • 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 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中学生发展心理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要会区分)

(大部分会考选择,给一个例子,判断是哪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年龄是0~2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理解成摸到啥是啥)
  • 前运算阶段。年龄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 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是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 形式运算阶段。年龄是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关联问题: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 前道德阶段(2~5岁):也叫自我中心阶段。这时期的儿童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 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收权威指定的规范,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 可逆性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 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

  • 万物有灵论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 没有守恒概念
  • 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 最近发展区含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材料题可以用到)

  • 爆发性和冲动
  • 不稳定性和两级
  • 外露性内隐性(掩饰性)
  • 心境化持久性

5.简述调节情绪的办法(材料题可以用到)

  • 敏锐地觉察情绪
  • 平和地接纳情绪
  • 正确调整情绪
  • 有效表达情绪
  •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材料题可以用到)

  • 胆汁质

    老师应该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 多血质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 粘液质

    老师可以采用耐心教育的方式。老师要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要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的优点

  • 抑郁质

    老师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老师要对其多关心、爱护,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严厉指责和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粘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 生物遗传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家庭教育方式
  • 学校教育因素
  • 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8.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先天素质

  • 早期经验

  • 教育与教学

  • 社会实践

  • 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口诀:先早教,再教育,后实践,主要靠努力

    先(先天素质)早(早期经验)教(教育与教学),再实践(社会实践),主要靠努力(主观努力)

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 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 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中学生心理辅导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 小组辅导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 学生主体性原则
  • 个别化对待原则
  • 整体性发展原则

中学德育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

  • 道德认识(知):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 道德情感(情):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 道德意志(意):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 道德行为(行):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口诀:知情意行

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 前道德阶段(2~5岁):也叫自我中心阶段。这时期的儿童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 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收权威指定的规范,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 可逆性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 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4.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有效的说服
  • 树立良好的榜样
  • 利用群体约定
  • 基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 价值辨析
  • 角色扮演
  • 小组道德讨论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6.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

  •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简述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要求

  •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 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8.简述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

  •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9.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 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0.简述贯彻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 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 注意时机,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 以诚待人

11.简述贯彻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 **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1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
  • 课外活动
  •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 班主任工作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 核心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
  • 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 成熟阶段:班集体趋向成熟,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班风

2.简述班集体形成标志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才考过)

  • 了解和研究学生
  •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 操行评定
  •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5.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 广博的知识与才能
  •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 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6.简述班主任对优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 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 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7.简述班主任对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 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 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8.简述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 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 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开展微格教学
  • 进行专门训练
  • 反思教学经验

补充:

什么是素质教育?

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裸考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