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SQL概述
(1)什么是SQL?
(2)SQL的特点
① 综合统一
② 高度非过程化
③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④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⑤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3) SQL的基本概念
基本表
存储文件
视图
2. 学生-课程数据库
3. 数据定义
(1)数据定义概览
(2)模式的定义与删除—SCHEMA
① 定义模式
② 删除模式
(3)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TABLE
① 定义基本表的标准格式
② 数据类型
③ 修改基本表
④ 删除基本表
(4)索引的建立与删除—INDEX
建立索引的目的:加快查询速度
① 建立索引的标准格式
② 删除索引
(5)数据字典
后续小章节
4. 数据查询
集合查询
5. 数据更新
6. 空值的处理
7. 视图
SQL语言用CREATE VIEW 建立视图,格式:
视图作用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集数据定义语言 DDL,数据操纵语言 DML,数据控制语言 DCL功能于一体
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用户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可根据需要随时逐步修改模式,不影响数据的运行。
数据操作符统一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面向过程”,必须制定存取路径
SQL只要提出“做什么”,无须了解存取路径。
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非关系数据模型采用面向记录的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是一条记录
SQL采用集合操作方式:
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SQL是独立的语言
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
SQL又是嵌入式语言
SQL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例如C,C++,Java)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SQL功能极强,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了9个动词。
SQL功能 | 动词 |
数据查询 | SELECT |
数据定义 | CREATE、DROP、ALTER |
数据操纵 | INSERT、UPDATE、DELETE |
数据控制 | GRANT、REVOKE |
SQL支持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
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
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物理结构是任意的,对用户透明
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视图是一个虚表
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本章节内容以书上学习为主,书上包括示例图表等,结合笔记去理解。
SQL的数据定义功能: 模式定义、表定义、视图和索引的定义
定义模式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可以定义该模式包含的数据库对象,例如基本表、视图、索引等。
在CREATE SCHEMA中可以接受CREATE TABLE,CREATE VIEW和GRANT子句:
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表定义子句>|<视图定义子句>|<授权定义子句>]
SQL中,模式定义语句:如果没有指定<模式名>,那么<模式名>隐含为<用户名>
(结合教材例题理解)
DROP SCHEMA <模式名>
红色为必选下列两种之一
CASCADE(级联)
删除模式的同时把该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全部删除
RESTRICT(限制)
如果该模式中定义了下属的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等),则拒绝该删除语句的执行。
当该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的对象时才能执行。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如果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到该表的多个属性列,则必须定义在表级上,否则既可以定义在列级也可以定义在表级。
看教材上附属例题理解
SQL中域的概念用数据类型来实现
定义表的属性时 需要指明其数据类型及长度
选用哪种数据类型、取值范围、要做哪些运算
不同数据库的数据类型可能有所不同,可查相关文档。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
[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在ADD下方可以插入
DROP COLUMN子句用于删除表中的列,指定的话可以删除引用该列的其他对象,比如视图
DROP CONSTRAINT子句用于删除指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标准格式:
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RESTRICT:删除表是有限制的。
欲删除的基本表不能被其他表的约束所引用
如果存在依赖该表的对象,则此表不能被删除
CASCADE:删除该表没有限制。
在删除基本表的同时,相关的依赖对象一起删除
DBA 或 表的属主(即建立表的人)
DBMS一般会自动建立以下列上的索引
PRIMARY KEY
UNIQUE
DBMS自动完成
使用索引
DBMS自动选择是否使用索引以及使用哪些索引
RDBMS中索引一般采用B+树、HASH索引来实现
B+树索引具有动态平衡的优点
HASH索引具有查找速度快的特点
采用B+树,还是HASH索引 则由具体的RDBMS来决定
索引是关系数据库的内部实现技术,属于内模式的范畴
CREATE INDEX语句定义索引时,可以定义索引是唯一索引、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
语句格式: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例14]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三个表建立索引。
Student表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
Course表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
SC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DRO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DROP INDEX <表名>.<索引名>;
删除索引时,系统会从数据字典中删去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例15] 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
DROP INDEX Stusno ON Student;
//等价
DROP INDEX Student.Stusno;
数据字典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一组系统表,它记录了数据库中所有的定义信息,包括关系模式定义、视图定义、索引定义、完整性约束定义、各类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统计信息等。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执行SQL的数据定义语句时,实际上就是在更新数据字典表中的相应信息。
在进行查询优化和查询处理时,数据字典中的信息是其重要依据。
后续章节更多的需要与书中例题结合,建议在章节内结合例题与概念理解更透彻,后面可写内容不多,我将会整理一下某些数据的一般创建格式。
数据查询是数据的操作核心,SQL提供了SELECT语句进行查询
一般格式:
SELECT [ALL | DISTINCT ]<目标列表达式>[,<目标列表达式>]...
FROM<表名或视图名>[,<表名或视图名>...] | (
[WHERE<条件表达式>]
[GROUP BY<列名1>[HAVING<条件表达式>]]
[ORDER BY<列名2>[ASC | DESC]]
有GROUP BY子句,按照<列名1>的值分组
有ORDER BY子句,按照<列名2>的值升序降序排序
SELECT语句的查询结果是元祖的集合,所以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可进行集合操作
主要包括并操作UNION、交操作INTERSECT和差操作EXCEPT
插入元组:(INSERT)格式:
INSERT
INTO<表名>[(<属性列1>[,<属性列2>]...)]
VALUES(<常量1>[,<常量2>]...);
空值:“不存在”“不知道”“无意义”的值,特殊的值,有不确定性
情况:
该属性应该有一个值,但目前不清楚它的具体值。
该属性不应该有值
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于填写
CREATE VIEW<视图名>[(<列名>[,<列名>]...)]
AS<子查询>
[WITH CHECK OPTION];
简化用户的操作
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查询
本章内容例子很多,要多与笔记结合对照,学起来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