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死锁和死锁的解决方案

最近在研究Mysql底层原理,研究到了死锁,感觉挺有意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前置知识:需要了解锁的种类,如表锁、行锁;行锁又分为记录锁、间隙锁、临键锁等等;什么情况下会加表锁,什么情况下会加行锁,什么情况下会加临键锁,什么情况锁会升级等等。。。网上讲解很多,这里就不单独讲述了

一 表死锁

产生原因:

用户A访问表A(锁住了表A),然后又访问表B;另一个用户B访问表B(锁住了表B),然后企图访问表A;这时用户A由于用户B已经锁住表B,它必须等待用户B释放表B才能继续,同样用户B要等用户A释放表A才能继续,这就死锁就产生了。
用户A–>A表(表锁)–>B表(表锁)
用户B–>B表(表锁)–>A表(表锁)

解决方案:

这种死锁比较常见,是由于程序的BUG产生的,除了调整的程序的逻辑没有其它的办法。仔细分析程序的逻辑,对于数据库的多表操作时,尽量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处理,尽量避免同时锁定两个资源,如操作A和B两张表时,总是按先A后B的顺序处理, 必须同时锁定两个资源时,要保证在任何时刻都应该按照相同的顺序来锁定资源。

二 行死锁

产生原因1:

如果在事务中执行了一条没有索引条件的查询,引发全表扫描,把行级锁上升为全表记录锁定(等价于表级锁),多个这样的事务执行后,就很容易产生死锁和阻塞,最终应用系统会越来越慢,发生阻塞或死锁。

解决方案1:

SQL语句中不要使用太复杂的关联多表的查询;使用explain“执行计划"对SQL语句进行分析,对于有全表扫描和全表锁定的SQL语句,建立相应的索引进行优化。

产生原因2:

两个事务分别想拿到对方持有的锁,互相等待,于是产生死锁。
例如:
事务A
Beg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1 for update;
     Update t1 set name = ‘aa’ where id = 5;
事务B
Begin;
     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5;
     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
事务A获取到了id=1的记录锁,执行update的时候,需要拿到id=5的锁;同时事务B拿到了id=5的记录锁,又需要拿到id=1的锁,因此两个事务同时进入无线阻塞状态,这就产生了死锁。

产生原因3:

   每个事务即使只有一个SQL,但是有些情况还是会发生死锁
   事务A,从name索引出发 , 读到的[hdc, 1], [hdc, 6]均满足条件, 不仅会加name索引上的记录X锁, 而且会加聚簇索引上的记录X锁, 加锁顺序为先[1,hdc,100], 后[6,hdc,10]
   事务B,从pubtime索引出发,[10,6],[100,1]均满足过滤条件,同样也会加聚簇索引上的记录X锁,加锁顺序为[6,hdc,10],后[1,hdc,100]。
   但是加锁时发现事务B跟事务A的加锁顺序正好相反,两个事务恰好都持有了第一把锁,请求加第二把锁,死锁就发生了。
如下图所示:
Mysql 死锁和死锁的解决方案_第1张图片

解决方案2、3:

上面的原因2和原因3出现死锁的原因, 都是对索引加锁顺序的不一致导致的,所以如果可以,尽量以相同的顺序来访问索引记录和表。在程序以批量方式处理数据的时候,如果事先对数据排序,保证每个线程按固定的顺序来处理记录,也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死锁的可能;

三 死锁总结

  1. 对索引加锁顺序的不一致很可能会导致死锁, 所以如果可以, 尽量以相同的顺序来访问索引记录和表. 在程序以批量方式处理数据的时候, 如果事先对数据排序, 保证每个线程按固定的顺序来处理记录, 也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死锁的可能.
  2. 间隙锁往往是程序中导致死锁的真凶, 由于默认情况下 MySQL 的隔离级别是 RR,所以如果能确定幻读和不可重复读对应用的影响不大, 可以考虑将隔离级别改成 RC, 可以避免 Gap 锁导致的死锁.
  3. 为表添加合理的索引, 如果不走索引将会为表的每一行记录加锁, 死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大.
  4. 避免大事务, 尽量将大事务拆成多个小事务来处理. 因为大事务占用资源多, 耗时长, 与其他事务冲突的概率也会变高.
  5. 避免在同一时间点运行多个对同一表进行读写的脚本, 特别注意加锁且操作数据量比较大的语句.
  6. 设置锁等待超时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在并发访问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大量事务因无法立即获得所需的锁而挂起,会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严重性能问题,甚至拖跨数据库。我们通过设置合适的锁等待超时阈值,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mysql,数据库,sql,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