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
其中,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实现建筑物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和提高不同系统共享信息能力的需求。通过优化建筑物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将更可持续、宜居与高效运行。
代表性企业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13及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延华智能、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分别开始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程,企业智能建筑/智慧建筑业务占比逐年下降。
2018及2019年,延华智能、达实智能智能建筑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占比分别下降至55.4%与15.9%。
2018-2019年,延华智能智能建筑业务划为其他类智慧城市服务;2019-2020年,达实智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划为解决方案类业务。
根据上市企业的描述,布局智慧城市将带来一定的业绩不确定性。
从转型效果看,延华智能其他综合智慧城市服务业务较智能建筑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达实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包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多领域,与2019年相比,业务毛利率变化幅度不大。
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潜力较大或是企业转型的因素之一。
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200.53亿美元,金额占比前三的应用场景与其重点投资领域保持一致,依次为智能电网(属于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固定智能视频监控(属于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慧公交系统(属于智能交通);至2023年,上述三个场景占比将下降至37%,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389.23亿美元。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预计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将成为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抛砖引玉。无论建筑设计是否会搭载人工智能,作为传统建筑设计师也只能是高新技术的使用者,而不是高新技术的开发者,我们的能力和工作性质没有大的变化,自然这个行业也不会发生多大变化。
参考从手绘设计图纸到CAD机图图纸,再畅想BIM、VR、AI,都是工具的更新,设计师与同事、与甲方、与项目之间的链接会更加直观紧密迅速透明,就像从发邮箱到聊微信的加速度,我预感是建筑设计师将来的工作节奏会越来越快,设计精度更加细致,对即兴表达的能力要求更高,与甲方交互的效率会更频繁,受甲方干预更多,因为工作性质没有改变。
。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3)在设施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BIM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从业人员去自行想象了。
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的效果图.但是这种效果图不含有除构件的大小、位置和颜色以外的其他信息,缺少不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
而Bl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效果图展示及报表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协调性协调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都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
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个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作出变更,做出相应补救措施等来解决问题。
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
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在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阻碍管线的布置,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
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并提供出来。
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的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等。
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
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
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4D模型加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优化性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优化受三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
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信息。
复杂程度较高时.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
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影响: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方向,以前的设计是朝着机械化方向努力,现在的设计实操的AI智能控制的方向努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于1946年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最初应用于军事测绘领域,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用,给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1963年,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和具体程序被引入,然后就出现了设计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它。
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PARC)到SIRI,再到苹果电脑(AppleComputer),人们开始谈论为数字产品创造可用、易用的“人机界面”,反映出设计技术后应用于人们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位工业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和比尔·韦普朗克着手设计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他们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了一个术语“交互设计”,一个新的职业诞生了,这将对互联网、智能产品甚至机器人产生巨大影响。如您所见,交互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系统和产品设计中。
最近利用人与多媒体沉浸式艺术空间对著名国宝《山水全景图》进行动画化的互动过程,就是运用新技术进行互动设计,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范例。还有清华美术学院团队制作的《万物有灵论》展览。
通过模拟三维光与影,五个琵琶表现的场景,看跳舞,休息在宴会之间,吹,看到客人在“汉Xizai晚上宴会”慢慢的展开,观众也可以挺身而出,与它交互,这样著名的画是更好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其他方面,以及车联网等行业,都与设计学科密切相关。
近年来,它正处于一个关键地带,一个革命性变革的时期,互联网对传统设计的影响已经拉开了序幕,如最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计算机设计出现后,如界面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都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设计行业的发展,首先,在1964年波士顿建筑与计算机大会上,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计算机专家明斯基相聚一堂,由此开始了设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起源。
未来人工智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会陆续普及应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化必然是发展趋势之一。2、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首先在互联网行业开始应用,然后陆续普及到其他行业。
所以,从大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二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1、互联网当前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将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来赋能广大传统行业。
2、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必然会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1、随着智能体逐渐走进生产环境,未来职场人在工作过程中将会频繁的与大量的智能体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对于职场人提出了新的要求。2、未来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相关技能的教育市场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
计算机可谓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伴随着的计算机的普及,从军用到民用,计算机需要图形、文字与人类进行“交互”,然而当时这个词还没有使用;1946年麻省理工学院诞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最初用于军事测绘领域,直到80年代开始广泛民用,带来了设计面貌、设计方法的革命性改变。
1963年,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和具体程序被提出,然后就是设计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
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到苹果电脑公司,人们开始讨论,为数字产品创造出可用、易用的“人性化界面”,反映了技术被发明之后需要设计来运用于人本身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位工业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和比尔·韦普朗克着手设计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了“交互设计”一词,一个新的职业诞生了,并对互联网、智能产品甚至机器人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可见,交互设计用于各种各样的技术、系统和产品设计。
最近出现的利用人与多媒体沉浸艺术空间来让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动起来的交互过程,就是交互设计利用新技术来发扬传统文化的例证;还有清华美院的团队制作的《万物有灵》展览,其通过三维光影模拟,将《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送客五段场景徐徐铺开,并且观众还能上前与之互动,让名画更好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他方面,还有车联网等等产业,都有设计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
近几年正处于一个临界区,一个革命性变革的蓄力期,互联网对与传统设计的影响已经发起了前奏,如最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后又出现了以计算机设计为主的如界面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等,都以计算机为中心进行工作。
人工智能运用与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首先是1964年波土顿建筑与计算机会议,建筑界大师格罗皮乌斯和计算机专家明斯基共聚,由此开始了设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渊源。
设计对于机器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并且机器(AI)所占比率(60%的基础工作)完全可由人工智能所替代,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相信在这个临界点之后,设计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