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代码为何难以维护?

你的代码为何难以维护?_第1张图片

                       -- 这世界有那么多张三

复制代码最近整理文档时,偶然看到几年前的某个项目,一时兴起便载入 IDE,霎时勾起很多回忆,唏嘘感叹之余,也对自己的代码质量感到惭愧。

因为有些代码,我竟然看不懂了,瞬间又对当年的自己莫名崇拜,原来自己也曾经写过这么“高深莫测”的代码。某个刹那,竟自觉技不如从前,现在越发觉得编码就跟写作文一样,满满的套路和模棱两可的话。要说看不懂,那纯粹是言不由衷,努努力还是能知道什么意思的,但真的不容易看懂:两百行的函数,数十个参数,各种全局变量,重要的是,还没有注释。

或许当时觉得,这么简单,完全没必要写注释。如今看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翻完自己的旧项目,还是来总结下之前犯下的错误。

  1. 多注释代码首先是给人看的,更多的时候是给自己看的,所以还是对自己好一些。把重要关键的信息注释起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注释写好,代码的可读性一般不会太差,看不懂代码还能看注释搞懂逻辑。但注释并非越多越好,如果代码能容易看懂,就没必要写注释了。所以我们要 增加代码表达力,从变量命名到逻辑拆解,都要让代码更易懂。
  2. 小函数两百行的函数大体上是一段“坏”代码,相反,超过二十行的逻辑,就应该考虑是否需要拆分。逻辑拆分,本质是逻辑解耦,看似很简单,但其底层逻辑却发人深思。小函数其实更容易提高代码复用性,毕竟重复永远是丑陋的。函数应该有尽量少的参数,这也意味着函数的逻辑趋向单一,这也是设计哲学中,单一职责原则的体现。
  3. 多使用类现实世界中充满对象,而代码世界恰恰是真实世界的镜子,这就是要面向对象编程的底层逻辑。把逻辑封装进函数,更多是面向过程编程;把逻辑封装进类,则更多是面向对象编程。对象是过程更高一层的封装。
  4. 胖模型瘦视图在 MVC 设计模式中,模型和视图都可以承载逻辑,但更优的方案是:胖模型瘦视图。即把逻辑封装在模型方法中,给模型赋予更多的功能,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视图层的复杂性。胖模型瘦视图同时也更契合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
  5. 注重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经典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其实笔者开篇说的代码中充满套路,就是设计模式。程序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知道设计模式,一类熟练使用设计模式。当你真心理解设计模式,你便会切实地感受到,这两种程序员之间的差距。所以,如果有时间,请尽早学习设计模式。
  6. 分层设计多使用类,本质上把逻辑纵向拆分;分层设计,则是把逻辑横向拆分。就像汉堡一样,每一层都是不同的味道,他们组合起来才是美味。分层设计和设计模式,是代码易维护的关键所在。
  7. 提高可读性前面所有的技巧,都为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想让代码看起来像自然语言,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命名。虽然取名字往往难以抉择,其实也有规律可循,比如:类名多使用名词,函数名多以动词开头等等。不要害怕名字长,计算机并不关心名字有几个字母,只要有助于理解,长点又何妨。命名是切记不要使用微软早期的匈牙利命名法,比如变量前面统一加上 m_。如果每个变量都要加,那为什么不都省略呢,为何要多此一举。提高可读性另一个要注意的是,把逻辑相关性的代码放到一起。代码和作文一样,都有先后顺序,段落之间也都有关联关系。相关逻辑放一起,免得还要承上启下。
  8. 总结本文仅仅是从笔者的旧项目延展,并未升华到哲学高度。但已表达清楚,应该如何思考才能让代码更加易读易维护。建议各位有时间也翻翻自己的旧代码,你会发现总有改进的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