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csdn.net/qq_43355165/article/details/122644530
空间复杂度涉及的空间类型有:
编译后,程序指令所使用的内存空间。
算法中的各项变量使用,包括:声明的变量、变量、动态数组、动态对象等使用的内存空间。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
self.val = val
self.next = None
def algorithm(N):
num = N # 数组
nums = [0] * N # 动态数组
node = Node(N) # 动态对象
程序调用函数是基于栈实现的,函数在调用期间,占用常量大小的栈帧空间,直至返回后释放。如以下代码所示,在循环中调用函数,每轮调用test()
返回后,栈帧空间已被释放,因此空间复杂度仍为O(1)。
def test():
return 0
def algorithm(N):
for _ in range(N):
test()
算法中,栈帧空间的累计常出现于递归调用。如以下代码所示,通过递归调用,会同时存在N个未返回的函数 algorithm()
,此时累计使用O(N)大小的栈帧空间。
def algorithm(N):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algorithm(N - 1) + 1
通常情况下,空间复杂度统计算法在“最差情况”下使用的空间大小,以体现算法运行所需预留的空间量,使用符号O表示。
最差情况有两层含义,分别为最差输入数据、算法运行中的最差运行点。例如以下代码:
nums
的长度恒定为10,空间复杂度为O(10) = O(1);当N > 10时,数组nums
长度为N,空间复杂度为O(N);因此,空间复杂度应为最差输入数据情况下的O(N)。nums = [0] * 10
时,算法仅使用O(1)大小的空间;而当执行nums = [0] * N
时,算法使用O (N)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应为最差运行点的O(N)。def algorithm(N):
num = 5 # O(1)
nums = [0] * 10 # O(1)
if N > 10:
nums = [0] * N # O(N)
根据从小到大排列,常见的算法空间复杂度有:
O(1) < O(logN) < O(N) < O(N 2) < O(2N)
对于以下所有示例,设输入数据大小为正整数N,节点类Node
、函数test()
如以下代码所示。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
self.val = val
self.next = Node
# 函数 test()
def test():
return 0
普通常量、变量、对象、元素数量与输入数据大小N无关的集合,皆使用常数大小的空间。
def algorithm(N):
num = 0
nums = [0] * 10000
node = Node(0)
dic = {0: '0'}
如以下代码所示,虽然函数test()
调用了N次,但每轮调用后test()
已返回,无累计栈帧空间使用,因此空间复杂度仍为O(1)。
def algorithm(N)
for _ in range(N):
test()
元素数量与N呈线性关系的任意类型集合(常见于一维数组、链表、哈希表等),皆使用线性大小的空间。
def algorithm(N):
nums_1 = [0] * N
nums_2 = [0] * (N // 2)
nodes = [Node(i) for i in range(N)]
dic = {}
for i in range(N):
dic[i] = str(i)
如下图与代码所示,此递归调用期间,会同时存在N个未返回的algorithm()
函数,因此使用O(N)大小的栈帧空间。
def algorithm(N):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algorithm(N - 1) + 1
元素数量与N呈平方关系的任意类型集合(常见于矩阵),皆使用平方大小的空间。
def algorithm(N):
num_matrix = [[0 for j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i)]
node_matrix = [[Node(j) for j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N)]
如下图与代码所示,递归调用时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algorithm()
函数,使用 O(N) 栈帧空间;每层递归函数中声明了数组,平均长度为N/2 ,使用 O(N)空间;因此总体空间复杂度为 O(N2)。
def algorithm(N):
if N <= 0: return 0
nums = [0] * N # O(N)
return algorithm(N - 1)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多叉树。例如,高度为N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2N,占用O(2N)大小的空间;同理,高度为N的满m叉树的节点数量为mN,占用O(mN) = O(2N)大小的空间。
对数阶常出现于分治算法的栈帧空间累计、数据类型转换等,例如:
Θ(logN)
,最差空间复杂度为 O(N)
。拓展知识:通过应用 Tail Call Optimization ,可以将快速排序的最差空间复杂度限定至O(N)
。O(logN)
。推导如下:正整数 N 的位数为 log10N ,即转化的字符串长度为log10N,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logN)
。对于算法的性能,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使用情况来综合评价。优良的算法应具备两个特性,即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皆较低。而实际上,对于某个算法问题,同时优化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非常困难的。降低时间复杂度,往往是以提升空间复杂度为代价的,反之亦然。
由于当代计算机的内存充足,通常情况下,算法设计中一般会采取「空间换时间」的做法,即牺牲部分计算机存储空间,来提升算法的运行速度。
以 LeetCode 全站第一题 两数之和
为例,「暴力枚举」和「辅助哈希表」分别为「空间最优」和「时间最优」的两种算法。
时间复杂度 O(N2) ,空间复杂度O(1) ;属于「时间换空间」,虽然仅使用常数大小的额外空间,但运行速度过慢。
class Solution:
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
for i in range(len(nums) - 1):
for j in range(i + 1, len(nums)):
if nums[i] + nums[j] == target:
return i, j
return
时间复杂度 O(N),空间复杂度 O(N);属于「空间换时间」,借助辅助哈希表 dic
,通过保存数组元素值与索引的映射来提升算法运行效率,是本题的最佳解法。
class Solution:
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
dic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if target - nums[i] in dic:
return dic[target - nums[i]], i
dic[nums[i]] = i
return []
在 LeetCode 题目中,「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往往是固定的,是必须使用的内存空间。因希望专注于算法性能对比,本 LeetBook 的题目解析的空间复杂度仅统计「暂存空间」大小。
本文转自:https://leetcode-cn.com/leetbook/read/illustration-of-algorithm/r8yt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