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变量可以指向一维数组中的元素,当然也就可以指向二维数组中的元素。但是在概念和使用方法上,二维数组的指针比一维数组的指针要复杂一些。要理解指针和二维数组的关系首先要记住一句话:二维数组就是一维数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假如有一个二维数组:
int a[3][4]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其中,a 是二维数组名。a 数组包含 3 行,即 3 个行元素:a[0],a[1],a[2]。每个行元素都可以看成含有 4 个元素的一维数组。而且 C 语言规定,a[0]、a[1]、a[2]分别是这三个一维数组的数组名。如下所示:
a[0]、a[1]、a[2] 既然是一维数组名,一维数组的数组名表示的就是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所以 a[0] 表示的就是元素 a[0][0] 的地址,即 a[0] == &a[0][0];a[1] 表示的就是元素 a[1][0] 的地址,即 a[1] == &a[1][0];a[2] 表示的就是元素 a[2][0] 的地址,即 a[2] == &a[2][0]。
所以二维数组a[M][N]中,a[i]表示的就是元素a[i][0]的地址,即(式一):
a[i] == &a[i][0]
我们知道,在一维数组 b 中,数组名 b 代表数组的首地址,即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b+1 代表数组第二个元素的地址,…,b+n 代表数组第 n+1 个元素的地址。所以既然 a[0]、a[1]、a[2]、…、a[M–1] 分别表示二维数组 a[M][N] 第 0 行、第 1 行、第 2 行、…、第 M–1 行各一维数组的首地址,那么同样的道理,a[0]+1 就表示元素 a[0][1] 的地址,a[0]+2 就表示元素 a[0][2] 的地址,a[1]+1 就表示元素 a[1][1] 的地址,a[1]+2 就表示元素 a[1][2] 的地址……a[i]+j 就表示 a[i][j] 的地址,即(式二):
a[i]+j == &a[i][j]
将式一代入式二得(式三):
&a[i][0]+j == &a[i][j]
在一维数组中 a[i] 和 *(a+i) 等价,即(式四):
a[i] == *(a+i)(13-4)
这个关系在二维数组中同样适用,二维数组 a[M][N] 就是有 M 个元素 a[0]、a[1]、…、a[M–1] 的一维数组。将式四代入式二得(式五):
*(a+i)+j == &a[i][j]
由式二和式五可知,a[i]+j 和 *(a+i)+j 等价,都表示元素 a[i][j] 的地址。
上面几个公式很“绕”,理清楚了也很简单,关键是把式二和式五记住。
下面来探讨一个问题:“二维数组 a[M][N] 的数组名 a 表示的是谁的地址?”在一维数组中,数组名表示的是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那么二维数组呢? a 表示的是元素 a[0][0] 的地址吗?不是!我们说过,二维数组就是一维数组,二维数组 a[3][4] 就是有三个元素 a[0]、a[1]、a[2] 的一维数组,所以数组 a 的第一个元素不是 a[0][0],而是 a[0],所以数组名 a 表示的不是元素 a[0][0] 的地址,而是 a[0] 的地址,即:
a == &a[0]
而 a[0] 又是 a[0][0] 的地址,即:
a[0] == &a[0][0]
所以二维数组名 a 和元素 a[0][0] 的关系是:
a == &(&a[0][0])
即二维数组名 a 是地址的地址,必须两次取值才可以取出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对于二维数组 a[M][N],数组名 a 的类型为 int(*)[N],所以如果定义了一个指针变量 p:
int *p;
并希望这个指针变量指向二维数组 a,那么不能把 a 赋给 p,因为它们的类型不一样。要么把 &a[0][0] 赋给 p,要么把 a[0] 赋给 p,要么把 *a 赋给 p。前两个好理解,可为什么可以把 *a 赋给 p?因为 a==&(&a[0][0]),所以 a==(&(&a[0][0]))==&a[0][0]。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把指针变量 p 定义成 int(*)[N] 型,这时就可以把 a 赋给 p,而且用这种方法的人还比较多,但我不喜欢,因为我觉得这样定义看起来很别扭。
如果将二维数组名 a 赋给指针变量 p,则有(式六):
p == a
那么此时如何用 p 指向元素 a[i][j]?答案是以“行”为单位进行访问。数组名 a 代表第一个元素 a[0] 的地址,则 a+1 就代表元素 a[1] 的地址,即a+1==&a[1];a+2 就代表 a[2] 的地址,即 a+2==&a[2]……a+i 就代表 a[i] 的地址,即(式七):
a+i == &a[i]
将式六代入式七得:
p+i == &a[i]
等式两边作“*”运算得:
*(p+i) == a[i]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j行(式八):
*(p+i) + j == &a[i][j]
式八就是把二维数组名 a 赋给指针变量 p 时,p 访问二维数组元素的公式。使用时,必须先把 p 定义成 int()[N] 型,然后才能把二维数组名 a 赋给 p。那么怎么把 p 定义成 int()[N] 型呢?关键是 p 放什么位置!形式如下:
> int (*p)[N] = a; /*其中N是二维数组a[M][N]的列数, 是一个数字, 前面说过, 数组长度不能定义成变量*/
下面编一个程序来用一下:
#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a[3][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t i, j;
int (*p)[4] = a; //记住这种定义格式
for (i=0; i<3; ++i)
{
for (j=0; j<4; ++j)
{
printf("%-2d\x20", *(*(p+i)+j)); /*%-2d中, '-'表示左对齐, 如果不写'-'则默认表示右对齐;2表示这个元素输出时占两个空格的空间*/
}
printf("\n");
}
return 0;
}
输出结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果把 &a[0][0] 赋给指针变量 p 的话,那么如何用 p 指向元素 a[i][j] 呢?在前面讲过,对于内存而言,并不存在多维数组,因为内存是一维的,内存里面不分行也不分列,元素都是按顺序一个一个往后排的,所以二维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内存中的地址都是连续的,写一个程序来验证一下:
#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a[3][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t i, j;
for (i=0; i<3; ++i)
{
for (j=0; j<4; ++j)
{
printf("%#X\x20", &a[i][j]);
}
printf("\n");
}
return 0;
}
输出结果是:
0X18FF18 0X18FF1C 0X18FF20 0X18FF24
0X18FF28 0X18FF2C 0X18FF30 0X18FF34
0X18FF38 0X18FF3C 0X18FF40 0X18FF44
我们看到地址都是连续的。所以对于数组 a[3][4],如果把 &a[0][0] 赋给指针变量 p 的话,那么:
p == &a[0][0]; p + 1 == &a[0][1]; p + 2 == &a[0][2]; p + 3 ==
&a[0][3]; p + 4 == &a[1][0]; p + 5 == &a[1][1]; p + 6 == &a[1][2];
p + 7 == &a[1][3]; p + 8 == &a[2][0]; p + 9 == &a[2][1]; p + 10
== &a[2][2]; p + 10 == &a[2][3];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如下规律:
p+i*4+j == &a[i][j]
其中 4 是二维数组的列数。
所以对于二维数组 a[M][N],如果将 &a[0][0] 赋给指针变量 p 的话,那么 p 访问二维数组元素 a[i][j] 的公式就是:
p + i*N +j == &a[i][j]
下面把验证式八的程序修改一下,验证一下上式:
#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a[3][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t i, j;
int *p = &a[0][0]; //把a[0][0]的地址赋给指针变量p
for (i=0; i<3; ++i)
{
for (j=0; j<4; ++j)
{
printf("%-2d\x20", *(p+i*4+j));
}
printf("\n");
}
return 0;
}
输出结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结果是一样的。两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更容易接受,因为把 &a[0][0] 赋给指针变量 p 理解起来更容易,而且 p 定义成 int* 型从心理上或从感觉上都更容易接受。